贵州 :“中国机房”是怎样炼成的

刘科
2016-09-27 03:40:51
来源: 时代周报
尽管增速明显,但贵州发展大数据仍面临短板。“一是政府理念与配套管理是否具有连续性;二是否真的能够留住人才。如果不能解决这两个短板,大数据产业存在风险和泡沫。”

时代周报记者 刘科 发自贵州

2016年9月21日上午, 贵安新区的花溪大学城笼罩在一片湿漉漉的雾气中。大学城两侧道路长长的蓝色布景板拉开,“智慧黔中、数创贵安”“2016年‘创响中国’贵安站”等字样鲜艳醒目。这两天,投资者、创业者、相关供应链上的厂商,从全国各地涌到这个地处中国西南的城市寻找机会。

吸引他们的是贵州的大数据产业—目前,全国大数据产业最热的城市不是北上深杭,而是贵州。受惠于大数据产业的快速增长,今年上半年,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同期增长10.5%,增速仅次于重庆的10.6%。

在2014年率先布局发展大数据产业,贵州打造出全国首个省级数据云服务平台—云上贵州,此后逐渐形成了一些思路和做法,拥有了许多第一:全球首家大数据交易所、全国首部大数据地方法规、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建设试验区。

大快搜索CMO薛铮到访贵州多次,他觉得贵州官员跟其他一些地方的官员不一样,“有情怀,思维很开放,能迅速理解企业家要什么”。贵安新区一位政府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其所在的部门自去年以来,已多次分赴北上广深杭等地招商引资,“领导亲自跑、天天盯,个个都是编外的招商队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最近调研了贵州的大数据产业发展,他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贵州提前走了一步,但不代表领先十步百步。现在贵州发展最大的优势在于政府的政策,动力很大。在此基础上提供应用,把数据变成价值,需要时间来改变。”

一号工程

发展大数据被贵州多位官员认为是“破釜沉舟”之举。

贵州是国内经济发展落后的省份之一,无论是GDP还是人均GDP,多年来都在全国排名靠后,贫困人口位居全国前列。

另一方面,贵州的产业基础薄弱,工业发展起步晚,与当地资源结合的采掘工业、原材料工业等,近年来面临生态保护的压力,贵州经济挑战重重。而贵州想再从已有的以茅台为代表的传统产业中掘金,几无发展壮大的可能。

贵州想要和全国实现同步小康,唯一的出路是实现跨越式发展,仍算全新的大数据产业正是贵州弯道超车的希冀所在。

近两年来,在多个场合,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都作出过类似表述:“贵州将大力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把大数据作为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战略引擎。”

陈敏尔自2012年2月履新贵州省委副书记,一年后接任贵州省长,并在2015年10月担任贵州省委书记。在2012年调任贵州前,陈敏尔长期在浙江工作,曾任浙江省常务副省长。

2013年被广泛认为是“大数据元年”,也是贵州大数据产业的谋划之年。在各地对大数据还处于理论研究阶段时,急需转型发展的贵州开始行动。

2013年7月,富士康决定在贵安新区投资建设第四代产业园。9月,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揭牌。2013年底,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数据中心相继落户贵安新区。至此,大数据中心基础框架初步形成。

对贵州来说,2014年才是发展大数据真正的起点,贵州开始从顶层设计和产业规划上全面布局大数据产业。其时,贵州省的想法是,大数据产业的基础设施层、系统平台层需要政府主导去做;应用层、服务层则更多地交给市场。明确界限之后,贵州省政府开始着手搭建基础设施平台,贵州省经信委具体负责。

2014年,《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2014—2020年)》相继出台。是年6月,贵州省在国内率先成立大数据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时任省长的陈敏尔担任组长,设立了大数据产业发展办公室、大数据产业发展中心和国有性质的云上贵州大数据产业公司。

云上贵州大数据产业公司由贵州省经信委出资1亿元,专门运营政府搭建的云平台,是年6月,贵州省经信委正式就大数据基础设施平台的建设展开招标。最终,服务器选择了浪潮,机房选择了中国联通,操作系统选择了阿里巴巴。

从2014年底开始,贵州鼓励政府各部门将数据迁移到云端,命名为“云上贵州”,建立交通、环保、食药、工业、电子政务、旅游、电商7朵云共41个业务系统。

贵州省更规定:除有特殊需求外,所有省级政务部门将不再自行购买服务器、交换机、存储等硬件设备,不再自建机房,政府数据统一存到云上,否则将不予财政拨款。

经过两年的探索,贵州省逐步形成了贵州发展大数据的理论基础、总体思想、发展理念和战略路径,并被概括为“345333”的总体发展思路:围绕回答“数据从哪里来、数据放在哪里、数据怎么应用”3个问题,坚持“数据是资源、应用是核心、产业是目的、安全是保障”4个理念,重点打造“基础设施层、系统平台层、云应用平台层、增值服务层、配套端产品层”5个层级产业链,发展大数据“核心业态、关联业态和衍生业态”3类业态,实现“以大数据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以大数据推动转型升级、以大数据服务改善民生”3个目的,分三步走建设“国家级大数据内容中心、大数据服务中心、大数据金融中心”3个中心。

发展的路径逐步清晰。2016年1月,贵州省通过了《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这是中国首部大数据地方法规,将大数据产业纳入法治轨道。2月,工信部等部门批复贵州建设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为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又提供了政策支持。

中国机房

贵州选择大数据,大数据同样需要贵州—贵州被公认为是中国南方最适合建设数据中心的地方。

高标准的数据中心是大数据的基础设施,而数据中心最大特点是高耗能,其中一半的支出是空调费,因为机器设备需要散热。

贵州海拔较高,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夏季平均气温低于25℃,几乎不用开空调。另一方面,贵州的电力价格具有竞争优势,贵州省工业用电平均价格明显低于国内其他地区。

气候凉爽、空气洁净、地质结构稳定以及电力充足低廉,产业界因此认为贵州具备“中国机房”的潜质。正是看中了贵州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三大运营商纷纷将自己的南方数据中心建在了贵安新区。而正在建设的富士康数据中心也落户在贵安新区,富士康甚至在山里开挖了山洞。

据贵安新区当地一位政府人士介绍,吸引富士康的,正是适宜气候和电费价格所带来的巨大成本节约。也正是这些优势,贵州得以在大数据产业的浪潮中脱颖而出,2015年,贵州大数据产业规模总量增长37.7%。

大数据产业的高速增长,成为支撑贵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引领。2015年贵州GDP获10.7%高增长,高于全国平均6.9%的增速。

贵阳市和贵安新区是贵州大数据产业的两大据点。贵阳大数据及关联产业占到贵州全省比重约45%,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贵阳大数据及关联产业规模总量达到916亿元,同比增长38%以上。大数据产业的增长也让贵阳的GDP增长受惠,2016年上半年全国省会城市GDP增速最快的是贵阳,为11.6%。

贵安新区是2014年2月国务院批复成立的第八个国家级新区,由贵阳和安顺两市部分区域组成,今年5月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国家对贵安新区的战略定位,是中国西部重要经济增长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生态文明示范区。

贵安新区设立时,实际上是“一张白纸”,没有产业,没有路网。要白手起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贵安新区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做了一系列探索。它精简了审批项目,700多项审批精简到149项。另一方面,系统化地打破财税支持、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人才流动的制度瓶颈。通过机制创新,降低了创新创业成本,提高了效率,从2015年至今,贵安新区新增注册企业3973家。

产业发展方面,大数据是贵安新区的重要抓手,2015年,贵安新区获批和贵阳一起建设全国首个大数据产业发展聚集区。

左手招商,右手扶贫

时代周报记者从去年以来的多个场合,时常碰到贵州省政府部门不遗余力地到各地推介贵州大数据。

官方披露的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贵安新区签约项目38个。其中,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项目10个、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项目7个、现代服务业项目10个,教育、金融和农业项目5个。

在大数据被提升为国家战略后,目前,贵州还提出了另一新的战略行动,即大扶贫。前者为“引领”,后者为 “兜底”。

过去“大水漫灌”式的扶贫不是精准扶贫,不能动态管理,目前,贵州正在考虑大数据精准扶贫,试点地设在贵安新区。

贵安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黄家耀介绍,贵安新区以大数据贯穿识别、决策、匹配、帮扶、管控、精准扶贫的全过程,通过系统及时准确地掌握新区贫困人群的数量、贫困程度和原因,针对不同原因和不同类型的贫困对象对症下药。

贵州省各部门间正在协商统一交换规则,以方便各个部门能够在这一平台上实现数据交换。政府部门的数据交换,为政府治理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

以追踪扶贫资金为例,过去扶贫资金追踪起来很难精确,财政部门虽然有详细到乡镇的财政数据,但是无法与扶贫办的系统对接,从而无法识别哪些属于扶贫资金—如果两家数据可以交换,精确追踪将成为可能。

企业逐浪

因为“新”,大数据的商业模式仍乏善可陈,如何寻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将大数据变现为经济效应,贵州只有自己摸索。

大数据正在孕育出有形的产业链。上游,以数据中心、呼叫中心为中心,大数据企业已吹响集结号;中游,以大数据交易所为纽带,数据的价值正在被挖掘;下游,一大批大数据企业正在应用上尝试万千种可能。

企业在逐浪。在上游端,贵州大数据产业的培育离不开与阿里巴巴的合作。从2013年以来,马云曾几次到访贵州,并公开表示,“如果大家错过了30年前广东、浙江的投资机遇,今天一定不能错过贵州”。

2014年4月,贵州省人民政府与阿里巴巴签署了云计算和大数据战略合作协议。今年8月3日,双方签署深化全面合作协议,未来将在大数据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创新创业、智慧城市等多个新领域展开合作,包括阿里计划用3年时间为贵州省培养2500名云计算与大数据高端专业人才、1万名专业技术人才。

除与阿里巴巴的全面合作外,目前,贵州还聚集着富士康、微软、IBM、华为、浪潮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的引领性项目,上述项目都落地在贵安新区。

美国高通公司是一个新例。2016年1月,这家全球领先的芯片高科技企业决定与贵州省政府合作,落户贵安新区,研发高性能服务器芯片产品,预计2018年推出产品,年产值超40亿元。

在下游端,更多的中小企业和淘金客从全国各地涌入,这其中包括青岛大快搜索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大快搜索是一家总部位于青岛的大数据应用公司,已在北京、杭州两地拥有分公司,该公司打算在贵阳也开设分公司。大快搜索CMO薛铮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主要的纠结在选址,是放在贵安新区还是贵阳市高新技术开发区”。

在薛铮看来,“发展大数据,谁的政策力度大,谁就具有先发优势;哪个地方政府重视,哪里就可以做起来。” 薛铮还有一个感受是,贵州作为西部地区落后省份,人才缺乏是最直接的问题。该公司已与贵州理工学院共建大数据本科专业,联合进行大数据领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只早跑半个身位”

贵安新区大数据港建设指挥部的副指挥长潘军,形容自己为“拓荒牛”,这位文质彬彬的干部此前长期在贵阳市高新区工作,直到一年多前调任贵安新区。

从2014年底开始,贵州启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三年会战,计划投入500亿元为贵州信息化提速,三年大会战的初期目标是今年底前在大数据产业的主要聚集地贵阳、贵安新区城市率先实现光网、移动信号全覆盖。

三年会战为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服务,“如果连网络信号都不通、延迟率比较高,那贵州还怎么谈发展大数据?”潘军说道。

三年会战的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政府部门,每个部门的职责都有具体指标,还会请监察部门去监督。“职能部门领导每月都要开大数据协调会,完不成任务负责人要问责,要换人。” 潘军说,“不能想想激动,听听心动,最后没行动”。

“在政务数据开放方面,贵州省可以做一些尝试,企业如果看到大数据能降低成本,会购买大数据相关服务,在这方面,市场需求很重要,政府可以做一些引导。” 张燕生说。
尽管增速明显,但贵州发展大数据仍面临短板。“一是政府理念与配套管理是否具有连续性;二道是否真的能够留住人才。如果不能解决这两个短板,大数据产业存在风险和泡沫。”一位到访贵州的企业家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贵州需要继续高举大数据的旗帜,但是可能举的方式要变,要让人觉得大数据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前述人士说道。

贵州本地官员亦感到有危机感,“贵州现在只比其他省市早跑半个身位。”潘军说,“趁别人还没醒过来,赶紧往前跑。现在中央都认可贵州,为什么不再跑快一些?”

潘军的女儿现在上小学六年级,去年年底,女儿问他,大数据究竟是怎么回事?“贵州的大数据产业培育已经从教育入手,从小开始学,这更长远。” 潘军说道。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奈雪2023年营收近52亿元:降本增效成果显著,门店更能赚钱了
合生创展逆势增长:规模、利润与品质的三角平衡
自营业务暴增250%,投行业务连续两年下滑,国元证券想做产业投行
互联网金融上市公司谋转型:陆金所减员收缩进行时,信也科技卷向东南亚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