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极化下的变迁

马欢
2016-09-06 03:53:12
来源: 时代周报

时代周报记者 马欢

自2008年由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升级为领导人会议以来,G20领导人峰会已举办过10次。

从华盛顿、伦敦、匹兹堡、多伦多、首尔、戛纳、洛斯卡沃斯、圣彼得堡、布里斯班、安塔利亚,再到今日的杭州,G20从原本国际社会协调危机的对话平台转变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

诞生于危机

G20的诞生,与动荡世界的金融危机不无关系。

1997年,席卷亚洲的金融风暴,让各国领导人意识到全球经济问题和政策协调的广泛代表性和重要性。

1999年,七国集团财长会议提出,为了防止亚洲金融风暴重演,应该让更多国家就国际经济货币政策举行经常性对话,以保证全球金融货币体系的稳定。这一年,G20第一次会议在柏林举行。

不过,一开始的G20只是部长级常设论坛,每年举行一次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2005年,中国作为主席国,在北京举办了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

实际上,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G7已经开始作出相应调整。

2003年的八国集团会议上,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力邀包括中国在内的十二国首脑与八国进行南北对话。

2004年,时任加拿大总理的保罗·马丁提出二十国峰会的设想时,积极响应的人还不多。

2005年,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开创了“G8+5”模式,即在八国集团会议上,邀请中国、巴西、印度、墨西哥和南非等5个主要新兴经济体参加,以扩大八国集团在讨论重大国际问题方面的有效性。

但直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变革才来得更彻底。

这场次贷危机中,各大主要经济体加速衰落,而新兴经济体仍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尤其是“金砖四国”在随后几年成为世界经济重要引擎。经济领域的深刻变化使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不可逆的多极化趋势,各国对一个更为平等、广泛的经济平台的呼声越来越高。

2008年,首次G20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

华盛顿之后的碰撞

G20的地位不是一蹴而就的。2008年11月在华盛顿召开的首次峰会,更多被看做是“危机管理委员会”,具有典型的临时应急性质。

这次峰会上,中国发出了“通力合作共度时艰”的声音,呼吁国际社会采取包括加强宏观经济政策调控、深化国际金融监管等在内的“一切必要措施,尽快恢复市场信心”。

华盛顿之后,G7与金砖国家的碰撞也越来越激烈。

2009年G20伦敦峰会,新兴经济体开始挑战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当时由 “金砖四国”发表联合声明,要求扩大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在IMF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中的代表权和话语权。

当年9月,G20在美国匹兹堡召开的第三次峰会,正式取代G7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

2010年在韩国举行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与会代表就IMF改革问题取得重大进展,欧盟国家将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的两个席位让给发展中国家。

从2011年法国戛纳起,G20每年举行一次峰会,标志G20峰会机制化。而世界经济结构出现的巨大变化,是导致旧制度发生演变的根本原因。

随着领导人在峰会上达成越来越多的共识,G20的功效渐渐得以彰显:发达国家领导人和新兴经济体领导人就国际经济金融事务交换看法,通过一系列重要决定,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发挥了作用。

作为“新兴经济体”的重要成员,中国也走在了G20的前面。

“无论是作为制造业产品供给方,还是作为能源供给方,越来越多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已经紧密地融入到全球国际分工链条当中。”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斌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

2011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针对全球经济治理和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与措施。2013年以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连续3次参加G20峰会,并阐述中国主张。

2016年,他们来到中国杭州,中国也从G7之外走到了G20的舞台中央。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进击的“股神”!国轩高科去年炒赛力斯赚1.43亿,今年一季度扣非利润仅1060万
“牙茅”通策医疗董事长吕建明卸任,曾走后门上山烧香
重庆燃气董事长被免职,调查组入驻后发现六大问题
净利润破百亿的长安汽车,想以降本来突破盈利瓶颈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