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G20台前幕后:中国雄心与大国竞合

刘科
2016-09-06 05:12:09
来源: 时代周报
9月的杭州,钱塘江畔的杭州国际博览中心迎来二十国集团(G20)峰会。这是近年中国主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峰会,也是中国首次主持、主导全球经济治理的顶层设计。

时代周报记者 刘科 发自杭州

9月的杭州,世界注目。4-5日,钱塘江畔的杭州国际博览中心迎来二十国集团(G20)峰会。这是近年中国主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峰会,也是中国首次主持、主导全球经济治理的顶层设计。

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增长依然在低位徘徊。今年7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最新报告,将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下调为3.1%和3.4%,接近3%的荣枯分界线。

“8年前,在国际金融危机最紧要关头,二十国集团临危受命,秉持同舟共济的伙伴精神,把正在滑向悬崖的世界经济拉回到稳定和复苏轨道。8年后的今天,世界经济又走到一个关键当口。”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G20峰会开幕致辞中说道。

世界经济又走到了转折路口,对首次主办G20的中国来说,这更是一次展现大国担当和应当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机会。习近平提出,希望杭州峰会能够为世界经济开出一剂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药方”,让世界经济走上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之路。

“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结构性改革。”媒体这样总结G20杭州峰会的中国“药方”。

参与了G20杭州峰会筹办工作的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称,“杭州峰会是2016年中国最重要的主场外交,将为世界留下鲜明的杭州印记,中方向世界阐释了中国理念、中国主张、中国方案,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一座里程碑”。

世界经济的中国印记

2008年以来,尽管发达国家一再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旨在刺激消费与投资,提振经济增长,但全球经济仍不容乐观。中国增长虽也放缓,但大致仍能维持在6%-7%之间。全球经济困局下,担任轮值主席的中国在G20峰会中备受关注。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常务副院长沈丁立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说:“在全球化陷入低潮的风口浪尖,G20面临由危机应对向全球经济治理长效机制转型的关键节点,多国领导人更迭、一些国家政治社会不稳、经济发展不振的情况下,更需要中国高瞻远瞩,引领G20向着既定目标前行。”

中国并不避讳想把G20峰会从一个危机反应机制变为推行自己的世界政策的有力新工具,将峰会看做中国为确立国际经济规则和谋求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领导力的重要舞台。

去年12月起,中国接任G20主席国。尽管杭州峰会只有两天时间,但G20的活动纵贯全年,据统计,近一年来,在中国20个城市举办了各类会议70多场。

按惯例,G20峰会由财金渠道和协调人渠道双轨筹备。在杭州峰会前,协调人会议召开了三次,就筹备工作总体方向、重点领域、重点议题等达成了共识。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也召开了三次,为杭州峰会做财金成果准备。

从外界的反应来看,中国首次为世界经济的未来发展定下中国议程基调,如果顺利实施,未来的世界经济将带有深深的中国烙印。

在开幕式上,针对世界经济当前面临的挑战,习近平提出五个主张: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合力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创新发展方式,挖掘增长动能;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夯实机制保障;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促进包容性发展。

“峰会最大的亮点,是习主席开出的这五个中国药方,这是应对全球问题的中国方案,回应了峰会的主题—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沈丁立说道。

自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一方面承受着动力转换的阵痛、结构调整的压力,一方面以自身的努力和定力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作出贡献。

7月15日,中国公布上半年经济增长6.7%的成绩单,中国经济依旧是世界经济“稳定器”。IMF近期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则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速预估从之前的6.5%提高至6.6%。

以中国信心提振世界经济。在中国方案中,尤值一提的是结构性改革顶层设计。作为3次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的最大成果,各方就结构性改革九大优先领域和48条指导原则以及衡量改革进展和成效的指标体系达成一致。

结构性改革列举的九大优先领域,涉及贸易、金融、劳动市场、创新、竞争等,各国可结合自身情况选择,G20成员将每两年进行改革效果评估。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杭州峰会前的媒体吹风会上表示:“推动结构性改革顶层设计方案的出台,这在G20历史上是第一次,体现了标本兼治促增长的理念”。

G20中国年对结构性改革的空前重视,与中国深改步伐颇为同步—中国国内正推动“三降一去一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特别是推动科技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9月3日的B20峰会上,面对中国重工业产能过剩等问题,习近平表示,“从2016年开始,中国政府已采取多项调整措施,要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用3-5年时间再退出煤炭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

“多边关系”新风向

世界需要一个强大的中国,但中国崛起之路亦伴随着与多国关系的调整。G20杭州峰会之所以格外引人关注,不但因为世界经济处在亟须改革的节点,还因为它开启了繁忙的“多边外交季”。

8月31日,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赴杭州之前,其内阁财政部长比尔·莫在北京举行了一场新闻发布会,宣布加拿大正式申请加入亚投行—加拿大对待亚投行态度发生了反转。

加拿大的选择代表了一种风向。中加之前,中英关系也有摩擦,英国新首相特蕾莎·梅上任后宣布对中国牵头的价值180亿英镑的辛克利角核电站项目进行重新评估,评估将在秋季结束。

据英国媒体报道,在9月3日前往中国参加峰会时,特蕾莎·梅强调,英中关系处于“黄金时代”,她将在峰会期间与中国领导人会谈,讨论如何发展英中两国间已有的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和欧盟的关系也在深化,一个颇有趣味的细节是,在9月4日的峰会闭门讨论开始前,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在同习近平握手时还致以西方礼仪中的脸颊吻,而习近平淡定接受。这一见面礼仪动作在有大屏幕实况转播的新闻中心引起不小轰动。

人们还看到德国总理默克尔同习近平在红毯上交谈的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双方不断用眼神寻找翻译帮忙。

至于最重要的中美关系,在美国总统奥巴马抵达杭州后的9月3日,中美元首进行了长达数小时的会晤。当天,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中国加入《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奥巴马也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递交了文件,美国由此正式加入《巴黎协定》。

《巴黎协定》是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的全球气候变化的新协定,设立了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2℃以内的长期目标,并为将气温升幅控制在1.5℃以内而努力。

潘基文随后表示,“中美率先批准《巴黎协定》,将推动该协定于近年内生效,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稳定框架”。

“这是本次峰会上达成的最实在的成果,在气候变化等新型的全球挑战方面,找到一种更有效的治理方式,弥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歧。”陈凤英分析。

9月4日晚间,中方公布了中美会晤的35项共识,成果显著。当天白宫发表一份声明说:“美国和中国共同重申它们对G20的汇率承诺,包括它们将不进行竞争性的货币贬值,不以竞争为目的而对汇率采取措施。”

这意味着中美两国将避免被外界猜测的“货币战争”。“中美两国对G20峰会的主要成果达成共识,展现了中国化解矛盾的能力,表明G20内的金字塔架构趋向成熟。”陈凤英分析。

事实上,中国的筹备G20之路走得并不轻松,一面要深耕改革,保持经济平稳转型,回应外界种种质疑—比如今年2月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前夕,一些西方舆论大肆宣扬要对人民币汇率进行所谓“新广场协议”安排。另一面,还要居中协调、凝心聚力,为杭州峰会取得实质成果做全方位铺垫。

除了与发达国家积极互动外,杭州峰会邀请了史上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东盟主席国老挝、非盟主席国乍得、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主席国塞内加尔、77国集团主席国泰国等发展中国家领导人都受邀与会。

“峰会筹办过程中,中国的对话活动覆盖了几乎所有联合国成员,特别是130多个发展中国家。这体现了中国开放、包容的办会宗旨,让G20峰会更具代表性。”沈丁立说道。

按照惯例主办国有邀请其他非G20国家出席会议的特权,与以往每年的特殊邀请嘉宾只有一名变动名额不同,此次中国邀请的特殊嘉宾变动名额却是两名,埃及与哈萨克斯坦。

作为中国主场,本届G20的特邀嘉宾角色,成为中国外交展示特殊善意的一个重要舞台。作为中国的友好邻国以及在上合组织中的重要伙伴,哈萨克斯坦的应邀似乎正是情理之中。

在非洲和阿拉伯世界具有重要代表意义的埃及,在近年来的中国外交视野中扮演了不同以往的重要角色。

沈丁立分析,埃及正处于实力逐步恢复的经济上升期,对于旨在突出发展中国家角色的杭州峰会,埃及在经济潜力和发展前景方面无疑有着不容低估的优势。

需要补充的是,中国将联合国放在了本次峰会的重要位置,杭州峰会将对《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联合国纲领的实施进行细化,把它们转化为大国的集体共识,形成G20和联合国的良性互动。

“全球治理”新平台

从华盛顿、匹兹堡,到安塔利亚、杭州,8年来,中国在G20舞台上贡献的中国智慧,不仅助力世界经济走出危机,也为切实提高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的话语权作出了贡献。

2009年是现代全球治理的转折之年。这一年,西方主导的两大国际金融机构IMF和世界银行迈出了量化改革第一步,全球治理进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治的新时代。

2014年G20布里斯班峰会的最后一天,东道主、时任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宣布,中国被挑选成为2016年峰会主办国,这被视为中国外交的一场胜仗,因为日本东京同样提出了承办申请。

就G20本身而言,杭州峰会或将成为其转型的一个新起点。如果说中国过去加入主流国际组织如IMF、世界银行、WTO等,是融入和适应现有的国际经济体系,那么借由杭州峰会和其广泛的代表性,IMF、世界银行、WTO等金融机构的改革将被提上日程。

杭州峰会预示着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扮演一个设定全球议程和规则的新角色。G20将为这些原本由西方主导的国际机构,纳入更多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和利益,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亚投行将作为全球化的助力,得到认可。

作为东道主,中国在为推动G20从“危机管理”到“全球治理”的转型付出更多努力,而如何完善全球治理,“规则”和“制度”是中国主张的两个关键词。

G20的一大挑战是贸易保护主义风险抬头。在9月3日的B20峰会上,习近平明确表示,重回以邻为壑的老路,不仅无法摆脱自身危机和衰退,而且会收窄世界经济共同空间,导致双输局面。

“全球经济治理应该以平等为基础,更好反映世界经济格局新现实,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习近平在3日的B20峰会主旨演讲中提出了中国对“全球经济治理”的看法。

要达成“全球经济治理”的共识,需要大国智慧。“中国的建议必须符合所有国家的共同利益,这些建议必须有足够影响力来让成员国放下分歧,执行协议。”陈凤英说道。

事实上,最近几年来,中国的一系列外交行动都旨在打破西方主导国际关系体制的格局,构建以自身为主导的国际新体系。

在9月4日的G20峰会上,习近平就不平等现象发出警告。他说,现在世界基尼系数已达到0.7左右,超过了公认的0.6“危险线”。他提到应该帮助发展中国家和中小企业深入参与全球价值链。

中国邀请为数不少的发展中国家参加这一峰会,增加自身计划的支持力量。美国已在会前展开步骤,支持世界银行在中国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SDR债券,实际上是支持人民币国际化。

“广泛的代表性,化解矛盾与调和的能力,加上世界主要国家对中国提出的对现有国际金融、经济机构改革的认可,正式宣告中国增强了在世界经济的发言权和领导地位。”陈凤英说。

“杭州峰会成为推动G20从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变的一个里程碑事件。”沈丁立说,“中国从全球经济管理的局外人转变为主力”。

“处理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与改革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中国这些年得以快速发展最为关键的一点,这也是中国能够为世界提供治理建议或答案的原因。”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贾庆国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在9月4日的发言中,习近平说,面对重大突出问题,G20有责任发挥领导作用,为世界经济指明方向,规划开拓路径。“我们应该让二十国集团成为行动队,而不是清谈馆。”


大国担当不止中国

李明波

“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大幕已徐徐落下,但时代的潮流奔腾不息。世界经济的巨大帆船从钱塘江畔再次扬帆起航。对G20的所有成员国,尤其是对东道主中国来说,这是一次展现大国应当扮演角色的重要机会。

G20的使命不仅是要沟通协调各国之间的经济金融政策,防止类似1997-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重演,也肩负推动可持续的国际经济发展和实现国际发展的公正性的责任。今天,G20在所有这些方面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地缘政治、全球化所造成的收入分配不公和技术的变革等因素的出现,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浪潮。而这些新趋势又促使各国领袖更容易向它们屈服,世界呈现出内部政治和外部政治交互恶化的情况,无论是内部政治和国际政治都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1980年代以来,各国都提倡自由贸易,但现在“自由贸易”在西方和美国却成了一个肮脏的词汇,谁提自由贸易谁就会受到攻击。现在西方越来越多政治人物开始标榜自己反自由贸易,因为这能得到老百姓的支持。“所有国家都注意到,贸易保护主义唱得最凶的就是美国。”中国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最近指出,美国近200年高举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大旗,而现在,旗手变身成为最大的贸易保护主义者。

正如新华社的描述,从华盛顿到杭州,八载时光见证着世界经济坎坷不平的复苏之路。2008年,二十国集团受命于危难之际,合力把滑向悬崖的世界经济拉回到稳定和复苏轨道。今天,世界经济又走到一个关键当口。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应当明确强调国际经济不应受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影响,更不应受制于地缘政治。中国也应当向国际社会承诺,像中国这样的大国,不搞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今天,中国已是世界最大贸易国,因此,中国也较任何国家更需要自由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

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从发展潜能来说,尽管中国经济增长转入“新常态”,但发展速度较其他大国来说仍然更快。日本和俄罗斯的经济规模在萎缩,欧美国家有所好转,但随着民粹主义崛起,很难领导自由贸易。“金砖国家”中,其他四国经济总量仍不及中国。这些都说明了,中国必须在推进全球化方面扮演领导角色。更重要的是,这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近年来全球化遇到了很多阻力,特朗普主义现象并非美国特有,全球化带来的问题要通过更加开放的方式来化解,这是所有国家的国际责任,更应是大国的责任。

作为全球经济治理主要平台,二十国集团的成员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既有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也有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代表,更有沙特等资源型国家代表。每一个成员国都肩负重任,都应该充分展现大国担当,才能真正让二十国集团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前进的行动队,而不是政治人物的清谈馆。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已有8年,世界经济依然在层层迷雾中艰难前行。人们期待,所有G20成员能齐心协力,为世界经济巨轮指明航向,将发展成果惠及世界人民。

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主编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从豪车专属到国产电车标配,后轮转向真的让转弯更简单了吗?
因3亿欠款,凯撒旅业起诉前大股东海航,青岛国资入主后加速扩张
东北证券去年自营业务收入大增超2倍,沪深交易所首发保荐项目连续两年挂零
三六零2023年报:经营性现金流同比提升65.84%,近两年复合增速达136.26%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