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检讨书上的半截子分享经济

2016-08-16 03:56:53
来源: 时代周报

沈阳

Uber到了总结经验教训的时候。

最近,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副教授Robert Salomon发表《Uber为何无法占领中国市场?不了解中国是主因》一文,文章指出:“西方企业很难像在自己的国家那样经营其中国业务。西方经理人发现,中国的政治结构、法律体系以及监管规则既复杂又令人困惑。”

市场竞争、企业运营分析,当就事论事。2013年11月中国开始全面深化改革,2014年2月,Uber进入中国。并不合法的约租车网络平台Uber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即便在地方政府层面,Uber的在华待遇,也不比在法国巴黎糟糕。

仗着财大气粗,Uber一开始频频打折送券。市场经济的原则就是依据商业品质理性消费,而不是一次购买终身购买。垄断性的出租车体制外终于有了选择权,愿意及有能力网约车的大体是大中城市的年轻人,这代人是中国大陆迄今知识结构最完善的。Uber应该感谢中国社会。

实际上,Uber已经很努力地在适应中国国情了。Robert Salomon爆料说:“Uber明白缓慢推进以及对关系进行投资的重要性。卡兰尼克经常到中国来,目的就是培养政治人脉并建立庞大的司机网络。但对涉足中国市场的西方公司来说,找到合适的本地业务伙伴也很关键。”

相较于找到合适的本地业务伙伴,Uber动辄封杀用户的杀伤力无疑更大。有些用户,的确是消费品质有问题,问题是Uber常常误打误杀。有多起案例表明,即便消费者道歉认错,Uber也绝不收回“成命”。深层原因恐怕是,Uber中国只有区区800员工,偌大的中国市场,怎么有精力做到精细鉴别?如此,信奉依赖科技而忽视人性化服务的机器人独裁主义,成为Uber的第一选择。

相比之下,滴滴则很少封号。滴滴太明白了,宽容消费者有利于扩大市场影响,尤其是在游戏规则常常模糊的中国。而对互联网公司来说,用户量是衡量其投资潜力的基础数据之一。凭着不断增长的用户量,滴滴不断追加融资。

两家公司的融资数据是公开的。滴滴融资越来越多,不断追加投资,招兵买马。知乎网站上有帖子说,滴滴工号已排到6000多、员工5000多人。几乎每个大中城市,滴滴都开了微信公号,不断和消费者“打情骂俏”,巩固和进一步扩大了在低端打车市场的占有率,进而和各类公司(例如餐馆、电影院)进行多种形式的跨界整合,一举成为中国电商平台新秀。

如果说Uber推广了分享经济这个概念,滴滴则大规模实践了中国特色式的分享经济。无疑,在科技层面,Uber是先行者,其全球业务势头远在滴滴之上,但市场是有国别的,民族是有传统的,消费者是有个性体验的。新科技只有和新服务结合起来,才能大规模拓展新市场。

(作者系时代周报特约评论员)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君实生物去年亏损超22亿,核心品种加速“出海”,对冲国产PD-1内卷
浙商证券:取得国都证券股权的交易又进了一步
监管能见度 | 沪深北交易所连续6周IPO“零上会”背后:监管全流程“零容忍”
发现新质好公司 | 元宇宙概念股营收榜:四企营收超千亿元,半导体、游戏企业数量最多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