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题“产假式缺编”呼唤制度改革

2016-08-09 02:26:18
来源: 时代周报

刘剑

由于全面放开二孩的政策效应,想要二孩的女职工和初次生育的女职工频繁“撞车”,产假式缺编现象由此出现。

河南某县一中学下发通知,必须规定各科“可怀孕生二胎”的教师名额,有的学科甚至要排到10年后。在女性从业者占比较高的单位,尤其是幼儿园、中小学、医疗护理等行业,问题尤为突出。

一方面是女职工的合法生育权利需要保护,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的正常工作秩序受到挑战,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矛盾,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在我国,女职工的生育权益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基本人权。为保障女性生育权,一些地方尝试以地方立法形式,延长产假时间。2016年5月,河南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修改〈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规定: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除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产假3个月。也就是说,不论一胎还是二胎,产假均为98天加3个月,最多可休息190天。这种立法的初衷是好的,但对女职工占多数的用人单位来说,如何维持正常的工作秩序就成为一项严峻的挑战。

有人提议,解决产假式缺编的办法是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成立临时人才库,对退休师资、待岗师资等调查摸底,建立档案。一旦有学校急需教师,随时可以到该人才库找顶岗教师,并由学校和教育部门对拟选定的老师进行考核,择优上岗。

这个办法只能说是“看上去很美”。中国的公立学校、医院是事业单位,员工待遇都与编制挂钩。有编制和无编制职工的福利待遇差别很大,难以实现同工同酬。没有编制的临时性岗位“人才库”,恐怕很难招揽到合适的人才。

还有人提议,解决产假式缺编,需要精细化管理和工作制度创新。比如,给学校设置机动编制,编制放到教育主管部门,作为备用教师资源库,学校需要时可直接申请。然而,本届中央政府早就提出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要求地方事业编制总额以2012年底统计数为基数,由各级政府负责实行总量控制,并要求在总量内有所减少。在编制紧张的情况下,增加机动编制的建议亦难以实现。话说回来,当这一拨生育高峰过后,如何处理机动编制人员,也是难题之一。

实际上,产假式缺编只是国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导致的阶段性问题。人口学家预测,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推行,2016—2020年将迎来生育高峰期,2020年之后,新出生婴儿人数可能出现快速回落。针对这一临时性问题,中小学校可以通过错峰生育、同事互助、师范实习生代课、退休教师代课等内部挖潜和外聘代课教师的方法加以缓解。

要从根本上解决临时性缺编问题,则需要改革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制度,让用人单位拥有人事自主权,根据组织发展需要进行人力资源规划和员工招聘,让不同年龄段的职工分布均衡,并考虑员工性别的相对均衡。打通“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的最后一公里,解决“产假式缺编”难题,最终的突破口还是在这里。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新CEO上任一个月,盒马“推翻”盒马:折扣化调整,重启会员制
一个华北小镇的梦想与现实:成也土地,危也土地
韩国游客挤爆张家界,这家湖南旅游上市公司却在亏损,与万达的合作也搁浅
伊以冲突对石油黄金影响多大?或致国际油价破百,金价飙涨到3000美元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