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部开门迎客 向世界展示自信中国

2016-07-26 04:06:30
来源: 时代周报
北京昆玉河畔,木樨地桥西南侧,一幢约20层的现代化玻璃幕墙大楼,被围在一圈并不高大的墙内。走近大院,悬挂在院门右侧的门牌一眼可见,上面写着: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

时代周报记者 刘科 特约记者 尹乔 发自杭州、香港

北京昆玉河畔,木樨地桥西南侧,一幢约20层的现代化玻璃幕墙大楼,被围在一圈并不高大的墙内。走近大院,悬挂在院门右侧的门牌一眼可见,上面写着: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

一直以来,中共中央的许多职能部门留给外界的印象颇为神秘。作为中国共产党负责对外交往的专职机构,近年来,随着密集开展的外交活动,中联部正在通过多种途径走向前台。

今年6月底以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中联部走向公众的信号频频。

6月26日下午,由国外专家、青联委员、大学生、网友等50余人组成的团体走进中联部参观。这是中联部的又一个“公众开放日”活动。

7月1日,由中联部联合上海广播电视台摄制的专题片《面向世界的中国共产党》在东方卫视首播,引发舆论热烈反响。这被外界视为是“中联部主动宣(传)介(绍)党的工作的信号”。

一周后,7月7-15日,中联部下属的当代世界研究中心,邀请欧美中青年学者考察团先后访问了中纪委、中联部、中央文献研究室等中央机构,并深入重庆等基层党组织调研。为“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这是最新的一个大招。

著名国际政治学者汉斯·摩根索说过:“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同我们的实际情形一样重要。正是我们在他人‘心境’中的形象而不是我们本来的样子,决定了我们在社会中的身份和地位。”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得是否成功,同样要看外部世界的心目中是否形成了共产党人所期望的形象。

“这次中联部主动邀请欧美中青年学者访华,表达出的一个信号是: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流正在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幕后走向台前。”华南师范大学政治学教授唐昊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洞察不一样的中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

“这次活动设计得非常出色,我们参观了从中央到地方、从经济发达的上海到经济欠发达的重庆小镇,还有党的各个职能部门。”法国学者博大安(Antoine Louis Adrien Bondaz)说道。

在结束中国的访问后,博大安目前已经回到巴黎。他毕业于巴黎政治学院,现任该校亚洲中心副教授,研究专注于中国外交政策和区域战略,以及朝鲜半岛安全问题。

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博大安表示被选入此次交流活动“非常幸运”。他先是被巴黎政治学院提名推荐,之后再被中国驻巴黎大使馆选中,最终被正式邀请加入此次中联部组织的“了解中国共产党”的交流活动。此前,博大安曾在清华大学全球战略研究所做过研究工作。

和博大安一起受邀来华访问的欧美学者还有11位,来自英、美、法、德等国的研究机构和著名高校,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多有曾在中国访学的经历。

李钟赫(Jonghyuk Lee)是访问团中少有的韩国裔学者,目前是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的博士,研究方向是中共政治,尤其是中共中央与地方精英升迁和调动的机制。                                        

李钟赫是通过导师史宗瀚(Victor Shih)的推荐,得以参加此次活动的。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是全美最大的中国研究机构,史宗瀚是任职于该校的知名中国问题专家。

欧美中青年学者考察团到达的首个城市是上海,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是上海行程中安排的重要一站。在当今中共的干部培养教育体系中,浦东干部学院是“国家队”一校四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浦东干部学院、井冈山干部学院、延安干部学院)的重要成员,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执政党骨干和国家公务员培训学院”。

浦东干部学院对外交流与培训开发部副主任刘根法全程参与了此次交流。他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浦东干部学院去年共接待了1200名国外访问学者,培训了1000名国外的各界人士—浦东干部学院正在成为向外国学者介绍中国经验的典范。

领导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世界第一大党中国共产党拥有怎样的执政经验,是广大来访学者希望了解的。刘根法向时代周报记者回忆说,交流过程中,他多次强调共产党的执政目标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交流主要是两个目的:一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二是中国共产党如何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刘根法进一步解释。

在浦东干部学院,李钟赫惊讶于学院先进的现代化设备,“设立干部学院的目的,我想是为党员提供一个建立人际网络的平台,对中共治理经验的交流来说,意义很大。”

“这次活动旨在通过走访最关键的(中共)机构,来让外国学者了解中国,这是空前的机会。我可以当面问很多共产党官员问题,并且了解他们每天的办公过程,还可以知道官员的选拔、培训甚至个人经历等。毫无疑问地,在这次中国行中,我洞察到了更多不一样的中国。”博大安说道。

李钟赫强调了中国之于韩国的重要性,“对韩国来讲,中国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国家,很需要了解,其吸引力之一在于中国政治制度的独特性。比如说,中国政府如何稳定地在一个地广人众的情况下,成功地领导国家全方位的现代化发展?对别的发展中国家来讲,这也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建立更准确可靠的中国形象

令博大安印象深刻的是在重庆武隆的行程。7月9-10日,考察团离开上海,访问了重庆市武隆县,在武隆县仙女山镇的石梁子社区、双河乡的木根村等地,调研了中国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

在武隆,多数国外青年学者都是头一次涉足中国乡村,除去感受中共基层的工作经验外,他们对很多问题都有兴趣,如“乡镇党组织如何服务村民”,“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如何处理发展中呈现的矛盾”。

在李钟赫过去的印象中,认为中共的很多基层干部只重视地方的经济发展,而对如环保等问题的认知程度并不是那么高。到了武隆,李钟赫发现,当地官员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有着高度的认识—双河乡木根村是“重庆市生态文化村”,该地的发展思路是旅游与生态农业相结合。

仙女山镇石梁子社区更是超出了李钟赫的想象,风情小镇、商业街、遍地都是的宾馆,现代化程度与城市无异。仙女山镇的考察,把李钟赫曾经阅读过的有关改革的文件具体化和形象化了,“我看到了改革的具体成果,也看到了基层部门是如何参与改革的。”

同样是在石梁子社区,一位大学生村官的经历打动了博大安。该社区党委委员、组织委员欧阳讲了一个自己带领20户农民卖土鸡蛋的故事,“普通鸡蛋1斤0.8元,我们的鸡蛋卖1.5元。绿色养殖让农民致富,让我得到了村民的拥护,同时也获得了组织的认可”。“她没有很丰富的经验,讲的都是很朴实的具体工作,如何与村民交流等,让我们看到年轻人对党的工作真诚的看法,非常受益。”博大安认为。

“这些地方在欧洲都不是很出名,但是它们理应受到更多的国际关注。”博大安如此总结。

7月12日,考察团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参观。在招牌展厅“壮丽三峡”,他们听取了讲解员的讲解,并就三峡纤夫、三峡移民等问题进行了交流。三峡博物馆之行,让不少青年学者对长江三峡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由于会中文,李钟赫平常习惯通过互联网了解中共的情况,包括基层组织的建设,“但是网上浏览跟实地观察走访了解,还是不一样的。”李钟赫建议,中国共产党应该继续加强与民众无障碍的对话,“深入基层地区,听听他们到底需要什么”。

博大安亦觉得,基层走访对他个人而言收获良多,“研究中国事务,无论你对中国的印象如何,关键还是要到中国去,去真正体验中国的生活方式,去尽可能多地认识不同背景的当地人,无论是政府官员抑或是出租车司机,无论是大学教授抑或是初生孩童。作为一名外国人,这是唯一了解中国的方法,也可以避免很多必要的误解,建立一个更准确可靠的中国印象”。

看到与想象中不完全一样的中国共产党

在考察团的行程中,专门安排了进入中国共产党核心部门进行参观座谈的行程,参观的核心部门包括中纪委、中联部和中央文献研究室。

值得一提的是,中联部组织外国专家学者到中纪委访问,并非首次。此前,中联部已经邀请过老一辈的外国专家学者走进中纪委大院。

参观中纪委令李钟赫印象深刻。他一直关注中共反腐的进程,“对于中共而言,一个独立性强的纪委是必须的。在中纪委的参观后,我发现中纪委设置了许多制度上的保障,来推动反腐的深入”。

去年9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会见出席“2015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的外国代表时谈到,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源自于历史,是人心向背决定的,是人民的选择。此番发言受到了外国青年学者的广泛关注。

李钟赫说,这次走进中纪委大院,一是“看看中纪委大院长什么样”,二是“看看中纪委神秘的工作人员”。

两个目的都达到了。李钟赫的观察很细致,“位于平安里西大街的中纪委大院被四米高的灰色砖墙包围,内部的环境,则跟其他国家机关差不多,甚至略显简陋”;而“工作人员跟普通人一样,但是更懂得运筹帷幄”。

“中国共产党机构的人员在努力想着怎么改善中国人民的生活,我见到的官员都是非常认真、勤勉和有责任感的。”李钟赫说,他看到了“和想象中不完全一样的中国和中国共产党”。

7月15日,行程进入尾声,欧美中青年学者考察团见到了此次活动的主办方负责人、中联部副部长、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理事会主席郭业洲。座谈时,博大安坐在郭业洲的旁边,他与后者分享了自己对中国当代事务的看法。随后,郭业洲对青年学者考察团表示,“中国共产党重视加强与国外智库、学者的交流,希望通过坦诚对话,围绕国际社会关注的中共执政理念、中国发展道路等议题互相启发、互相借鉴。”

“作为一名有经验的外交家和中共高层官员,郭业洲对欧洲事务有着深刻的理解。跟大多数中国官员一样,他受过良好的训练,与他的对话硕果累累。我希望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可以见到更多的中国官员,包括外交官和中联部的官员。”博大安回忆。

润物细无声的“新尝试”:让更多外国青年亲近中国

2014年9月,中联部下属的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主办了“第一届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中联部副部长郭业洲将对话称之为“新的尝试”。

2015年9月,由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与中央纪委国际合作局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亦在北京召开,主题为“从严治党:执政党的使命”。

作为对外机构,中联部的任务是推动中国共产党有关信息的对外传播,让国外更加了解中国共产党。2016年5月,中联部在官方网站显著位置发布了一系列漫画,解读中共如何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这是官方又一次通过漫画形式,对外发布讲解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解读—这被视为是中共对外交流不断走向主动的信号。

在欧美学者思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问题时,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来了解中国。与此同时,世界上关于中国共产党的误解和偏见始终存在。这一形势决定了向世界说明中国共产党、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有其必要性。

在刘根法看来,参加过浦东干部学院访问的学者,正在成为“真实中国”的传播者。这一结论来自于经验—很多来浦东干部学院访问的学者表示,他们来到中国后重新认识了中国,很多人回国后,乐于将所见所闻介绍给自己国家的人民。

外国研究者的反馈,正是十八大以来中共高层领导提倡的宣传重点。“在过去的几年中,中联部一直非常积极地联系并邀请外国学者到中国来。但是,这只是一个很长过程的开始,我们需要保持近期的趋势稳定并健康地成长。”博大安认为。

“官方直接对话海外中青年学者,有助于提升这些学者对中国问题的清晰认识,避免误判,并能借助他们帮助外部世界理解真实的中国,提升中共的国际形象。”唐昊分析。据唐昊介绍,美国卡托研究中心2015年的一项研究显示,60%的欧洲老辈(学者)对中国的评价偏负面,而只有30%-40%的中青年学者对中国的评价偏负面,“一个重要原因或许是,老辈学者受冷战思维影响,而青年学者是受互联网思维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人,背景和接收信息更多元,思想更开放”。

唐昊进一步解释,老一代欧美学者的中国研究有着强烈的西方利益观和价值判断,对中国(中共)的政治、外交关注太多,多从权力、政策和领导入手;相比之下,目前中青年的欧美学者关注的话题更为宽泛,包括对急剧变化的中国社会阶层等话题都有兴趣。

“国际学界对于中国的看法,一直随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变化而改变,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和之前的中国是不同的。我们青年学者和老一辈的中国学者,或许对中国有着不同的印象,但这些不同都是建立在个人的性格特色以及个人背景的基础上的,而不是一个代沟的问题。可以肯定的是,很多西方学者一直致力于让世界更了解中国,他们需要支持,这种支持不仅仅是来自中国的,也需要来自国际学界。”博大安说道。

李钟赫说,整个行程从不同侧面印证了中共治理国家的能力,在改革进程中,从顶层设计到基层的社会治理,中共的作用“润物细无声”。

博大安希望,作为一名当代中国研究学者,这次参访只是他了解中国、发现中国的漫长旅程的一个开始,“希望将我了解到的信息让更多人听到,我也乐意把我的经验和知识用到研究项目中去。”

 

中联部“开门”招数多

1. 2007年9月18日,中联部举办“公众开放日”,60多位公众代表走进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大楼。他们中有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8所高校的师生,有来自社科院、中央党校等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还有来自附近街道的干部群众。

2. 2011年6月10日,境外媒体常驻北京记者受邀走进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的办公大楼。

3. 2013年11月19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举办专题吹风会,向外国驻华使节介绍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回应海外对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关注。

4. 2014年7月1日,应中联部邀请,“笔尖下的中国”欧洲记者考察团成员在北京繁星戏剧村参观,就中国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文艺创新等议题开展参观交流活动。

5. 2014年9月3日,由中联部下属的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一届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在北京举行,对话会以中国新一轮改革为切入点,围绕中国共产党的改革背景、决策过程、实施思路、推进路径等进行研讨。参会嘉宾包括中共中央及地方的资深官员,长期研究中共和中国问题的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等。

6. 2014年10月30日,为积极回应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关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于30日上午在北京举办专题吹风会,向外国驻华使节介绍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7. 2015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举行了“一带一路”专题吹风会,面向外国驻华使节的重大议题专题吹风会是中联部牵头的“中国共产党对外信息传播工程”的重要传播品牌。

8. 2009年以来,已相继举办了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等多次专题吹风会。

9. 2015年9月8日,“第二届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在北京举行,由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与中央纪委国际合作局联合举办,对话会主题为“从严治党:执政党的使命”,80余名中外代表参加了本届对话会。

10. 2016年5月,中联部在官方网站显著位置发布了一系列漫画,解读中共如何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这是官方又一次通过漫画形式对外发布讲解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解读号。

11. 2016年6月26日下午,国外专家学者、青联委员、大学生、网友以及媒体代表等60余人走进中联部,与中国共产党的“外交部”进行了亲密接触。

12. 2016年7月1日,由中联部联合上海广播电视台摄制的专题片《面向世界的中国共产党》在东方卫视首播,被外界视为是“中联部主动宣(传)介(绍)党的工作的信号”。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上海家化再掀改革风暴:不再一盘子规划,让内部品牌卷起来
日本校园霸凌创十年新高:日均发生超1800起,近30万学生拒绝上学
10款面霜对比检测:雅诗兰黛、资生堂不敌平价国货?
239万,淘宝可买“空中的士”!去年交付翻倍,连亏7年后亿航有望实现盈利?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