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奖2万,深圳光启揽千名顶尖理工男有绝招

2016-07-19 03:52:57
来源: 时代周报
光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洋洋曾向媒体详细阐述了这一不同:光启的很多想法“太新了”,传统科研机构可能需要讨论立项、层层审批,等到条件成熟“黄花菜都凉了”。

在成为公认的“中国硅谷”之前,深圳已经在高新科技领域耕耘多年。

上世纪80年代创市之初,深圳就开始建设科技工业园,同时斥巨资成立深圳大学。

90年代开始大举布局高科技产业,引进清华、北大和香港重要高校的研究院。

2010年以后,建设更多研究院及企业型科研机构,同时开始建立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分校等本科阶段的高校。

政府多年来的努力和投入在创新的时代潮流中收获众多,面对着近年来的制造业萎缩和转型升级,深圳在经济下行的近两年维持着10%和8.9%的GDP高增速。这当中,企业创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2015年深圳PCT专利申请量为13308件,申请量连续12年位居全国各大城市首位,其中绝大多数的专利权人是企业。2015年,深圳的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4.05%,在国内仅次于北京。

强大的科技创新需要强大的科研人才储备,深圳一直在不惜成本地争夺科研人才。在今天看来,正是这些人才储备成就了现在的深圳创新。让这个城市不仅有华为、中兴、腾讯这样的科技巨头,也有了光启、柔宇这样的新一代科技创新企业,还有了覆盖更多行业的创新力。

推荐奖2万,深圳光启揽千名顶尖理工男有绝招

时代周报记者 左颜 发自深圳

2015年6月6日,新西兰的凌晨5时,一只巨大的银色圆球缓缓升空—这是采用中国航天科工六院46所蒙皮材料产品加工制造的“旅行者”号临近空间飞行器,由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以下简称“光启”)在新西兰南岛阿什伯顿成功放飞。

根据国资委网站消息,“旅行者”号是中国首个临近空间商用飞行器,同时也是首个采用国产高性能蒙皮材料完成的、飞行高度达2万米的浮空器—2万-10万米的空间被称为“临近空间”,能在这一空间停留的飞行器,是目前全球范围内研究的热点。

放飞这只银色超大圆球的光启,成立于2010年,在深圳、广东和国家的三重支持下,飞速发展。

因为研究领域横跨超材料、光子支付、临近空间、深度空间、机器自觉等相关或不相关的至少十多个领域,并且战线在不断拉长,光启显得神秘。

光启创始人、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刘若鹏在采访中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光启整个时间维度很短,2010年,创始团队5人借了20万元开始创业,所以不能期待它像二三十年的公司,甚至不能期待它是十年八年的公司,“它现在只有四年半的时间,这个也是导致外界觉得我们神秘的原因,企业业务积累的东西不够多,但大家对我们期望更加高一些,所以觉得我们神秘,其实我们也是正在成长的组织。”

2015年,光启提出了未来发展趋势的三大特征:深度空间、机器自觉、终极互联。

刘若鹏在采访中向时代周报记者描述了一个趋势:“5年前,2010年12月31日的统计数据显示,以色列的创新的投资96%来自于美国硅谷,4%来自其他国家。换句话说,以色列就是硅谷的科技的供给地。到2015年12月31日,美国的占比已经不到70%。再过5年,它肯定失去控股权了。而新的这30%投资,大部分都来自于亚洲,有来自于中国,有来自于日本,有来自于韩国,而中国在这个方向发展速度非常非常的快”。

正在全球大肆并购的光启,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放在了科技创新全球竞争的中国代表角色上。

六年间团队从5人到1400人

2006年,当时刚刚从浙江大学毕业的刘若鹏,前往美国杜克大学留学,研究领域为超材料研究。在美留学的刘若鹏,认识了另外4名中国留学生,志同道合的“五人小组”在研发过程中通力协作,很快获得了不错的成果。

2014年11月21日,光启科学与合作伙伴就上述2015年6月的放飞签署备忘录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新西兰总理约翰·基都在场见证。

更早的2010年,刘若鹏带领的“五人小组”回国创业时,就得到了广东省和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据《南方日报》报道,在光启成立时,时任深圳市科协主席周路明担任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副理事长。周路明当时接受采访时表示,光启的成立,最大背景是“珠三角产业转型需要在源头上布局,光启团队在正确的时间、地点作出了正确的选择”,“我们也是在做一次‘营销’,希望吸引海外潜在团队,让他们可以循着这条路径来深圳落地”。

光启在成立后的数年内快速发展,到如今,光启总人数超过1400人。

2015年12月下旬,深圳发生滑坡事故,光启研发的“云端”号上的主要载荷—航天级多功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设备被紧急调往现场,与应急版“云端”号Cloud mini配合,定位楼体位置,记录挖掘进展,监视二次滑坡风险。借助这些设备,参与救援的光启团队绘制出“泥下地图”,标记出22处掩埋点,成为搜救工作的重要参考。在现场进行了24小时不间断的这个监控,协助整个救援过程。

光启也通过资本运作,以多种形式快速在多地上市或即将上市。2014年,光启科学借壳在香港上市;2015年2月,光启控股的马丁喷射包公司在澳洲交易所上市;2015年3月,光启宣布控股A股龙生股份,目前正在等待证监会审核。

光启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深圳市在人才引进、资金资助等方面的支持,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除了政府科研经费资助之外,在支持光启的资本中,亦包括松禾资本等在内的投资基金。

深圳一系列鼓励创新的政策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2015年深圳PCT专利申请量为13308件,申请量连续12年位居全国各大城市首位,其中绝大多数的专利权人是企业。

抢购全球初创公司建创新共同体

在资本的支持下,光启开启了一系列全球买买买的并购行动,并试图以此方式组织全球的科研人才与技术资源。

2015年7月20日,“Hello Future”光启全球创新者大会在深圳保利剧院召开,标志着全球创新共同体正式成形。

据光启方面介绍,光启全球创新共同体横跨5大洲,业务主要分布在12个国家和地区。

2014-2015年,光启整合了新西兰马丁飞行器公司和加拿大太阳方舟公司等海外创新企业,推进新型运输平台的研制。

2015年10月,光启入股海容通信集团,光启副总裁李涛先生兼任光启海容国际通信集团董事,并出任CEO。海容已成功在柬埔寨和缅甸建成和运营了覆盖全国的光纤通信网络设施。

2015年10月,光启入股生物特征识别认证先驱、总部位于挪威的Zwipe公司,成为其第一大股东。Zwipe拥有独特的信息采集、匹配技术以及从支付终端获取能源的技术,为隐私保护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而且可与现有设备实现无缝衔接。

2016年5月初,光启全球创新共同体孵化器在以色列特拉维夫正式成立,这是中国科技企业首次在以色列设立科技基金及孵化器,总投资3亿美元,首期投入5000万美元,将对全球科技创新项目进行投资。首批投资项目包括向eyeSight Technologies(视力科技公司)投资2000万美元。

光启的这一步,与深圳市的下一步行动相吻合。2016年7月14日,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许勤在时代周报等媒体参与的座谈会上透露,深圳今年内将推动在美国硅谷、欧洲、以色列等世界若干个区域部署创新孵化器的计划,让深圳的创新资源与最具创新能力的地区对接,接触最优秀的创新团队。

同时,光启也在全球各地拓展业务。

2016年3月2日,柬埔寨邮电部与光启海容签署亚非欧-1海缆(AAE-1)柬埔寨分支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合作协议,标志着柬埔寨首个洲际海底光缆项目正式花落中国企业。项目完成后,柬埔寨将首次拥有独立的国际带宽出口。

在多次并购之后,光启的战线拉长到多个领域。项目包括特种电磁超材料航空结构、超级Wi-Fi系统、光子认证系统、光子支付、“云端”号高空平台、“旅行者”号临近空间飞行平台、个人飞行喷射包等系列产品,业务领域涉及航空航天工业、新型空间服务、智能装备、智慧城市、新型无线通信等。

据光启方面介绍,光启的专利申请总量超过3200件,授权专利超过1700件,其中,在超材料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占该领域专利申请总量的86%。2015年度,光启旗下各单位的专利授权量达792件,包括发明专利授权585件,其中,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凭借340件发明专利授权。

尝试盘活体制内人才资源

从5个人到1400个人,强大的科研需要强大的团队支撑。

刘若鹏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理念是最重要的:“理念是真正的吸引大家的,因为实际上真正的创新者都很孤独的,非常的孤独。”

此外,全球共同体的优势则表现在“共享”上:“第一,资源可以共享;第二,技术可以共享;第三,我们各个公司的解决方案和产品要联合在一起,才能真正找到市场应用,单个公司自己单打独斗是找不到市场应用的。”

刘若鹏介绍,光启在内部设立了推荐制度和人才推荐基金,成功举荐一名人才,推荐者可获奖励5000元至2万元。“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来到光启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就是由同学、师兄推荐的,他们参与开发了智能光子系列产品和特种电磁超材料航空结构。”

光启研发团队主体以博士、硕士学历为主,普遍具有国内外一流高校的博士学位以及顶尖研发机构的工作经历,如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杜克大学、达特茅斯学院、加州大学、普渡大学、多伦多大学、伯克利劳伦斯国家实验室、新加坡国立大学、鲁昂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

例如,2012年,光启从斯坦福大学引进了数名材料、物理、计算机专业的博士。他们来到光启后,主持搭建了全球首条超材料精试线,并开发了国内首款超材料平板卫星通信天线。

比如,“云端”号的研发负责人之一王慧元,即为去年从法国鲁昂大学归国的材料学博士后。

刘若鹏认为,光启相对于体制内科研机构的优势在于理念和灵活。

“光启内不少优秀的人才也是从体制内出来的,体制内有大量的人才资源,但存在着一个问题,比如说90后年轻人,在体制内成为‘革命将领’的机会就比较小,光启的90后现在则天天说干部老龄化,要求要承担更高级别的革命将领角色。”

此前,光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洋洋曾向媒体详细阐述了这一不同:光启的很多想法“太新了”,传统科研机构可能需要讨论立项、层层审批,等到条件成熟“黄花菜都凉了”。新的体制则可以让科研团队“我的地盘我做主”,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使用和人才引进的效率。

曾任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副理事长的周路明也曾表示类似的看法:“民办非企业的新型科研机构自主经营,科研规划尊重市场规律和科研规律,在源头创新方面具有灵活的体制机制优势。”周路明认为,民办非企业科研机构的制度设计,较好地解决了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难题。


事实上,光启一直在以民营科研机构的身份与国家相关机构合作。

光启于2011年底设立了超材料电磁调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我国第一个超材料技术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15年11月28日通过验收。

全国电磁超材料技术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设在光启,该委员会在全球率先开展超材料领域标准的研制工作。2014-2015年,由光启领衔,检测监管机构、十余家科研院所及相关产业的企业共同起草了全球第一份超材料领域的国家标准《电磁超材料术语》,打破了欧美对前沿科技的技术和标准垄断。该标准于2015年9月发布,将于2016年10月1日起实施。

从揣着20万元开始创业,到引进国内外一流高校人才,从有奖推荐机制,到以体制外的灵活机制吸引体制内人才,光启独特的创新模式,重新定义着这个时代人才组织的方式。

实习生邢卉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日本校园霸凌创十年新高:日均发生超1800起,近30万学生拒绝上学
10款面霜对比检测:雅诗兰黛、资生堂不敌平价国货?
239万,淘宝可买“空中的士”!去年交付翻倍,连亏7年后亿航有望实现盈利?
壹健康探索健康管理数字化解决方案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