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上市愿景 求解资产结构失衡

2016-07-05 02:11:40
来源: 时代周报
邮储银行在香港上市并首次公开发行H股股票,发行规模不超过139.23亿股H股,所募集资金用于补充资本金。相较于其他商业银行,邮储银行的优势和劣势都很明显。

时代周报记者 曾令俊 实习生 林思雨 发自广州

作为最后一家未上市的国有商业银行,2007年才从邮政系统分离出来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IPO之路即将接近完成。

银监会近日批复,邮储银行在香港上市并首次公开发行H股股票,发行规模不超过139.23亿股H股,所募集资金用于补充资本金。相较于其他商业银行,邮储银行的优势和劣势都很明显。优势是没有任何历史包袱,资产负债表健康;但劣势在于业务较为单一,资产结构失衡,在治理结构上与商业银行还有差距,这些都是邮储银行“转身”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吕随启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就目前邮储银行存在的问题来讲,最主要的是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仍然有缺陷;其二则是整个邮储银行专业化的程度比较低;此外它的人员素质总体来说不高,并且业务类型比较单一。吕随启认为,邮储银行上市后可以借机解决一部分问题。

邮储银行一不愿具名的内部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称,这些年邮储银行信贷业务量在稳步增长,目前做的业务基本上和商业银行一样,“主要是做个人贷款和三农贷款,企业贷比较少”。6月30日,对邮储银行熟知的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通过这次上市,不仅是转型的问题,它肯定要拓展业务范围、调整各种业务的比重,由原有的传统邮储业务和银行业务捆绑在一起的模式转变,真正转型成一间独立的商业银行。

对于上市时间以及转型等问题,邮储银行7月4日回复时代周报记者称,“目前银行没有需要披露事宜”。

商业化程度不够

2007年,邮储银行正式从邮政系统分离出来,但彼时邮储银行是有限责任公司。邮储银行业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当初成立时就明确提出了 “股改、引战、上市”三步走计划。

经过5年多酝酿,邮储银行于2012年完成股份制改造,在上市的路程上大步迈进。股改完成后,邮储银行又马不停蹄引入战略投资者。邮储银行于2014年6月9日正式启动了引进战略投资者工作,历时一年半终于完成。 “邮储银行的转型方向很明确,向大型商业银行发展。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完成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实现上市,这是其转型大型商业银行必然要走的一条路。”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此前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道。

2015年12月8日,邮储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获批,共引入资金451亿元,发行比例占总股本16.92%。邮储银行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单一持股,转变为多元化的股权结构。但显然,邮政集团目前依然是邮储银行的单一大股东。此次与邮储银行达成战略合作的共有10家机构,其中有包括瑞银集团、摩根大通、星展银行、加拿大养老基金投资公司、淡马锡和国际金融公司在内的6家国际金融机构;2家大型国企,中国人寿和中国电信;还有2家互联网企业,即蚂蚁金服和腾讯。

“这次引入战略投资者的结果可谓圆满,既有大型的外资投行,又有大型的央企,引入的民企也是国内最顶尖的,囊括了腾讯、阿里两大互联网公司。”7月1日,某不便具名的券商投行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称。不过,邮储银行并未公布10家股东具体的持股比例,中国人寿在公告中称斥资约130亿元获得不超过5%的邮储银行股权;星展银行投资约人民币15.5亿元收购邮储银行低于1%的股份。

准备工作基本完成,上市乃水到渠成。银监会近日同意邮储银行变更为境外募集股份并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同意邮储银行首次公开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上市,发行规模不超过约139.23亿股,所募集资金用于补充资本金。外媒称,虽然当前新股发行市场处于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萧条的状态,但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加快推进其规模超过70亿美元的首次公开募股(IPO),此次IPO的规模有可能创下迄今全球之最。如果进展顺利的话,这家银行最早能在9月或10月上市。对于这个说法,邮储银行方面并未回复。

上述券商投行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称,讲业务的话,邮储银行目前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等相比,商业化还是不够。“如果让它都上了市,那A股就没有理由不对其他城商行开闸。”

吕随启表示,对邮储银行来说,上市的第一个好处就是解决最现实的融资问题;第二,可以借助融资实现规模的快速扩张;第三个则是借此完善公司治理,提高经营水平;第四,借助上市可以优化人员的素质;第五则是可以丰富其业务的类型,从而使之再上一个新台阶。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对时代周报记者称,上市对公司来说是治理水平的风向标,标志着邮储银行将向现代的商业银行转变。

路线不同于其他商业银行

邮储银行自成立以来,迎来了跨步式发展。截至2015年12月末,邮储银行总资产近7.3万亿元,净利润增速7.46%,在国有大行中“一枝独秀”。据时代周报记者梳理,这个资产规模仅次于四大国有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略高于交通银行。

但在业务模式上,邮储银行与商业银行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目前邮储银行的零售、公司、资金同业三大业务板块中,利润贡献占比较大的是资金同业业务。“本行的资金业务优势显著。由于资金来源稳定且供给较为充裕,本行是我国银行间市场主要的中长期资金融出方,在我国银行间市场上拥有较强的议价能力。”邮储银行在债券募资说明书提到。

由于长期“只存不贷”的业务模式,“资金充裕”一直是邮储银行的标签,但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2007年邮储银行推出服务于农户、商户的小额贷款业务;2008年推出小企业主贷款即个人商务贷款,小额贷款业务从七省试点推广到全国;2009年开办了小企业法人贷款。

“邮储银行主要是做个人、三农贷款,走的路线与商业银行不一样。”上述邮储银行内部人士说。由于信贷业务量不大,邮储银行的不良率也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2015年末不良率为0.8%左右。“普遍感觉邮储银行资金比较富余。实际上这些年不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今年上半年新增贷款3729亿元。”去年7月23日,邮储银行副行长徐学明在银监会组织的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曾刚认为,邮储银行正在从传统单一的储蓄业务向全功能商业银行转型,但目前的贷款量仍然较少,需要邮储银行提高对资产端的运用能力。

邮储银行另外一大特点就是网点众多。邮储银行目前拥有4万多个网点,但只有8000个是自营直属的,3/4的网点仍委托中邮集团代理。长期以来形成的邮储银行自营机构和邮政局代理网点并存的经营管理模式,恰是近年来邮储屡屡发生管理问题的原发地之一。

吕随启分析称,目前网点大部分都是邮局和银行捆绑在一起,类似银行和储蓄所的小门脸;将来的话,这些门面邮局和银行应该会分开,否则进到里面两种业务混杂,这本身就有问题—办邮政业务的人去看相当于去邮局,去存款的人去了相当于储蓄所,和完全纯银行的业务还是两码事。所以说将来肯定不能弄成一个“四不像”,肯定要转型。徐学明此前也表示,“邮储银行现在网点数量比较多,西方一些国家,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有些服务网点在逐步减少,我觉得未来不排除精简一些网点”。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苏州银行赋能新质生产力,写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扬子江药业集团:发展新质生产力 助推高质量发展
时隔三年,天津银行再分红!今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利润实现双增
盒马创始人侯毅意难平:十年老兵,梦醒新零售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