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规则,让商业更纯粹

2016-06-28 03:12:42
来源: 时代周报

“万科之争”轰轰烈烈地演到了决战季。

6月27日,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夏季达沃斯会场内,就万科股权之争一事发声:“只要有利于深圳的发展,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我们国资委就支持。” 万科之争中,当事一方国有企业华润集团接受国资委监管。

就在前一天,王石一早发布一条微信,风传朋友圈:“当你曾经依靠、信任的央企华润毫无遮掩地公开和你阻击的恶意收购者联手,彻底否认万科管理层时,遮羞布全撕去了。好吧,天要下雨、娘要改嫁。还能说什么?”

让王石悲愤的事情还在后头。

当天傍晚,宝能系提议罢免现任万科董事长王石、现任万科总裁郁亮等7人的董事职务,罢免华生、罗美君等3人的独立董事职务。

王石的话和王石这个人,一时间显得好像有点悲情。坊间的纷纷议论,多数似乎也偏向这种悲情,甚至还由此引发了颇多同情。行将失势的王石,越看越像个失败的英雄。

这是一种错觉。

目前,外界舆论对王石以及万科管理层的认可,主要来自两个因素。第一,缘于万科的公司治理结构,“据说”是进步的、科学的、出淤泥而不染的。第二,也是“据说”,王石曾经主动放弃了40%的万科股权——反讽的是,这个数字恰好与今日华润与宝能所持的万科股份接近。至于放弃的原因,又“据说”是为了第一个因素,即建设进步、科学的公司治理体系。

王石是不是出于个人英雄主义放弃了高达40%的万科股权,如今已经说不清楚了。但从结果上来看,当年类似的公司转制陷阱多多,有些公司成功转轨,有些却放翻了若干创业英雄。王石的办法,不仅不私,最后还要拉入华润,实为一种稳妥与取巧的办法。要谈个人损失,必须要与其个人当年评估风险的语境结合起来看。

这种曾经的放弃,万万不应成为如今同情王石与万科管理层的理由。

不客气地说,那些因此而支持王石的人,内心虔信的大概仍然是一种小农的商业伦理。在这些人看来,乔布斯被逐出自己一手创立的公司,堪称悖乱。公司的运营、资本的管理,在他们看来,是“奋斗者”与“坐享者”的模式:创始人理应有特权继续坐享其成。资本结构、所有权,算个啥?!

但站在大股东的立场衡量,如此管理层,可以为了高尚的目的铁板一块,视大股东于无物,自然也可能完全为了私利这么做。是可忍孰不可忍,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

无论有多少阴谋论,有一点可以确认,即所有相关玩家,都是在目前中国资本市场运作的框架和规则下行动的——至少表面如此。游戏规则还是必须尊重的,要说有不尊重之处,倒可能是万科管理层自己。在股票停牌这么大的事情上,管理层居然不与华润这种多年合作良好的大股东做好沟通,本身就是傲慢和不妥的。

万科的公司治理好不好?也许是好的,但万科模式在国内居然是“绝无仅有”,这只能说明,即便这种机制很牛,在中国却不具备可复制性,甚至不适合中国的土壤。其对中国公司的示范价值,只是理论上的。假如万科在王石及部分管理层退出后发生崩塌,则正好说明了这种治理体系的某种“非现代性”。

就算万科的公司治理很现代,阿里巴巴和腾讯的治理就不现代吗?就不具备这种示范意义吗?显然不是。万科成为神话,很大程度上不是出于事实,而是出于故事。但故事的基础,却是一堆面目模糊的沙。

可能觉得自己很冤的王石,不妨想想马云那两年。

当初,马云在杭州和北京两次创业,都傍上了国企与政府的“大树”。不科学地假设一下,如果当年马云采取像王石一样的策略,今日之阿里或与万科接近,但最后,马云得出的结论却是“股权结构,自己永远要够大”。阿里后来的发展,不比万科差;阿里的股权结构包括后来的合伙人制,也不比万科的落后。阿里巴巴虽立足于“私”,与政府打交道却非常谦卑得体;万科立足于“公”,却常年以一种私人企业的范儿待人接物。前者是通透,后者是错乱。

既然选择了与央企共舞,就要接受可能的后果。此前多年大家相安无事,但习惯了的、长期存在的,不一定就理所应当。现状不可能长期“维持”,在游戏规则没有被破坏的情况下,华润与宝能的联手,实在 没什么可挑剔的。

哀呼“天要下雨、娘要改嫁”?算了吧,其实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平安银行一季度减收增利,净赚149亿元,净息差降至2.01%
“牙茅”通策医疗董事长吕建明卸任,曾走后门上山烧香
重庆燃气董事长被免职,调查组入驻后发现六大问题
净利润破百亿的长安汽车,想以降本来突破盈利瓶颈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