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亿浙江资本扫货欧洲

2016-06-21 03:58:58
来源: 时代周报
“看上的项目主要是高科技、成长期的项目。”陈斌说,“中国制造在技术装备上和国际水平存在差异。怎么去弥补?如果靠国内自主研发,进展非常慢。

时代周报记者 刘科 发自杭州

“这是浙江史上最高规模的出国考察团,40家上市公司都是民企,市值加起来超5000亿元人民币。” 回忆起两个月前的伦敦之行,中国并购公会浙江分会会长龚小林这样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龚小林口中的“最高规模出国考察团”,全称为“浙江省上市公司海外并购考察团”。4月11日上午6点50分,该考察团抵达伦敦希思罗机场。

龚小林是成员之一,其他团员包括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龙盛集团董事长阮伟祥、卧龙控股董事长陈建成、亚厦股份董事长丁欣欣、菲达环保董事长舒英钢等40余位浙江上市公司一把手或高管。

挂帅的则是浙江省分管金融的副省长朱从玖。

在2012年调任浙江前,朱从玖曾担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面对媒体习惯保持低调。朱从玖领队决定了这是一次安静的出访:每家上市公司只分到一个名额,不是董事长即为副总级高管,谁都没有随从,也不带翻译,从出发到返程,均不对外发声—所有成员都很默契地保持了同步,一些平时热爱分享朋友圈的企业家干脆噤声。

这支低调而庞大的考察团,是近期中国资本海外并购热潮的一个缩影。据普华永道的研究数据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的海外并购交易金额达到826亿美元,已超过去年全年的水平。

浙企选择欧洲考察并非一个简单的决定。

欧债危机后,欧洲国家一直在外部寻找新的增长点和驱动力,以助自身摆脱困境,欧洲公司的整体估值普遍偏低。在赛伯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陈斌看来,相对低廉的融资成本,成为海外投资并购受到青睐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人民币贬值预期,亦是近期中企海外并购的背后推手。更为重要的是,这两年国内并购整体估值偏高,导致收购同行业国内公司的估值远高于国外公司。从投资角度讲,海外并购套利空间很大。

“跨境并购是一个明确趋势,如果说上市和非上市是企业间的一个代差。那么有没有开展并购、并购是否成功,将是未来上市公司之间差距的第二层代差。”龚小林评价道。

行程紧凑,精确到分

“浙江盛产BOSS,有40万企业家。”抵达伦敦的当天,在由英国皇家科学院、英中贸易协会举办的英中投融资活动上,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代表中方企业发言。这样的开场白让现场的浙江企业家纷纷展露笑容。

随后发言的还有浙江龙盛集团董事长阮伟祥。阮伟祥着重介绍了龙盛:“龙盛的目标,是成为一个全球一体化的化工综合类国际知名企业。”2011年,龙盛集团成功收购了世界染料巨头、德国企业德司达。

这次出国考察的浙江上市公司,基本都是细分垂直行业的领军企业。

“过去的很多考察就是到国外走一走、看一看、玩一玩、买一买,这次的行程目的则非常清晰,就是去考察投资并购。”龚小林说道。

“这次考察更像是政府搭台,专业人员唱戏。”身为考察团成员,陈斌对时代周报记者如此形容此次考察的感受,“浙江上市公司老板已经大量走出去了,旅游、境外考察、洽谈产品合作都有,但很多不够体系或者局限在其自身产业。去海外国并购,需要专业的投行、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事前协调、精准对接。这一次,很多好项目想好了当场就能签下。”                                

为了这十天的考察行程,包括浙江省金融办在内的组织者,筹备了近半年时间,与海外项目公司以及浙江上市公司负责人的协调尤费工夫。

十天行程里,考察团先后奔赴英国、德国、以色列三个国家,一口气看了几十个项目。每到一个国家,考察团都会专门腾出半天时间,聆听当地专家对经济形势、产业发展现状及投资环境的介绍。

龚小林回忆,考察团每天的行程都安排得很紧凑,“时间会精确到分来算”:每天早上七点起床,八点集合出发,分乘两辆大巴前往参观企业听老外介绍经验,随后马不停蹄地奔赴项目对接会,大概晚上十点回来,随人回来的还有一堆材料。

在英国时,摩根大通旗下的绿松石投资公司作为地陪,负责协调安排当地项目。随行企业家参观了Parsons Peebles公司、CPT公司、Englight公司等企业。其中,CPT公司在汽车节能减排领域的产品创新赢得了不少随行企业家的兴趣。

4月14日,考察团从英国飞往德国。在德国,担任地陪的是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德国总部,在德国的行程重点是体验工业4.0,参观Samara工业机器人公司是其中的重头戏。

随后,在法兰克福举办的“浙江省并购峰会”上,卧龙控股董事长陈建成坦率地表达了对中国企业在德国进行并购的看法:“德国企业在技术、品质和品牌上做得非常好,值得中国企业学习。但是,德国企业在成本控制和管理效率上不如中国企业。中国企业在德国进行并购活动,一方面为德国促进了就业,另一方面为德国企业的持续经营提供了资金保障。”

陈斌还发现了一个现象,这两年,逢有德国企业在请赛伯乐咨询做卖方顾问时,均会特别强调国际买家中一定要有中国企业或者中国投资者的身影。

“如果找不到中国买家,德国企业会觉得你连功课都没做好。很多待售的德企现在指明要中国买家接手。”陈斌打趣道。

豪爽买家:“我出14亿,你们卖不卖?”

4月17日,考察团抵达以色列。负责地陪的是海外业务网络齐全的金杜律师事务所。

在以色列,考察团参观了该国成立最早、最知名的创新园区Matam,这家世界著名的创新园一贯以IT、数字医疗技术闻名。

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吸引了多家浙江上市公司老板的兴趣。该公司研发胎盘细胞治疗产品,通过利用胎盘干细胞治疗肌肉损伤,产品被运用于被子弹或车祸达成的肌肉组织损伤,可以加快细胞的恢复能力,差不多能降低2/3的截肢率。

产品还没有大规模销售,但已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目前市值大概是2亿美元。鉴于该公司在未来的巨大爆发空间,不止一位随行企业家表示出如猎人般的兴趣。

“其中有位企业家当场说,你们现在值2亿美元,我出14亿元人民币,你们卖不卖?”龚小林回忆。

“实际上,要一步到位收购,还比较难,因为有些老外不是完全认同中国企业家,除非对方是很烂的、要淘汰的公司。”在陈斌看来,“更好的方式是,开始的投资不是实体投,而是用基金投,以此成为国外公司的第N大股东或者进入董事会;随后帮助其开拓中国市场,帮助其发展壮大产业;最后才是并购。”

在以色列,另一家名为BioFishency的现代农业公司也吸引了不少浙籍企业家的兴趣。该项目主要用于水产养殖的即插即用水处理系统,解决现有鱼塘中鱼类生产受限的问题。

这种生物过滤系统,能让几乎所有的养鱼户在现有的基础设施和工作方法上升级其设施,把单位水域内的养殖鱼数量提高到原本的数倍。卧龙控股董事长陈建成重点向该公司了解了不少信息。

在法兰克福期间,有3家浙江上市公司分别与德国Steering System智能驾驶系统公司、德国吕贝出版集团、MIG投资集团现场签约。

上市公司爱并购:多金男想找老婆了

“村上开农家乐的对城里开大饭店的向往”,有人这样打趣中国企业对海外市场的渴求。

且不论谁是村里的谁是城里的,对中国企业来说,无论是过剩产能的海外转移还是寻找优质项目,海外市场无疑是一个更大的盘子。

在考察团出发前,浙江省政府曾委托省金融办摸过底。今年1季度,浙江省50家上市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等实施了61次并购(买方交易方式),交易金额达530亿元。浙江省商务厅披露的一个数据则显示,今年1季度,浙江企业并购式境外投资项目数同比增长92.86%。

与此同时,中金公司此前做过一份非常详实的《浙江省跨境并购市场现状分析》,报告分析头一条就说,浙江省的跨境并购案中,“买方多为上市公司”。

“国内上市公司对海外项目的需求非常真实和直接。通俗讲,不只是国外姑娘漂亮,而是优质多金男独身多年后,想找老婆了。”陈斌形容。

而在龚小林看来,近两年中企收购德国企业最成功的案例,是2014年宁波均胜电子收购德国汽车部件供应商普瑞。借助此次并购,均胜电子从一家地方民营汽配企业一跃成为中国汽车电子本土品牌的领军企业,实现了全球布局。

在浙江企业家看来,欧洲公司之所以吸引人,在于三大优点:欧洲公司如德国拥有技术和高质量的产品;中国企业可以借此进入国际市场;欧洲公司拥有经验丰富的管理层。

龚小林算了笔账:在浙江的上市公司中,有50多家企业随时可以拿出10亿元以上的现金。如果每家上市公司每年并购一个项目—以浙江全省300多家境内上市公司计—一年就是300多个项目,三年就是1000个项目;以每个并购项目2亿元计,一年就是600多亿元,三年就是2000亿元。

主投高科技,实现弯道超车

不独在欧洲,中资并购身影已遍布全球。

6月14日,摩根大通发布的《日益增加的中国境外并购》报告称,2015年亚太地区并购交易额约为1.5万亿美元,占全世界的1/3,其中近一半来自中国项目。

在陈斌看来,中国企业并购国外企业不外乎三个原因,即技术、品牌的可持续性以及市场准入。如果从目的上对海外并购作一区分,大致可以分为以获取技术为目的,和以实现或参与海外运营为目的两种。

“中资企业希望通过国际化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或者占领市场,更希望能够获得国外先进技术、品牌及管理经验,这种需求与中国经济所处的转型阶段是匹配的。”龚小林说。

摩根大通的报告亦指出,2015年以来,中国并购开始出现两大变化:中资企业海外并购中出现越来越多的民企身影;并购方向从以往由国企主导的资源驱动型海外并购逐渐向市场驱动型和核心技术驱动型转变,并购目标更多集中到高端技术和全球性品牌上。

“看上的项目主要是高科技、成长期的项目。”陈斌说,“中国制造在技术装备上和国际水平存在差异。怎么去弥补?如果靠国内自主研发,进展非常慢。那如何快速迎头赶上?答案就是通过国际化战略,收购兼并,通过外延式发展,迅速掌握先进技术装备”。

在陈斌的观察里,目前有两类上市公司海外并购的需求较旺盛,“除了制造业上市公司外,还有很多资金型公司,希望通过并购进行产业转型,比如这次考察中,一家浙江上市的房产公司就对医疗健康很感兴趣。”

值得一提的是,中资海外并购的支付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原来是以现金为主,现在则普遍是现金加股权。龚小林认为,现金容易达成交易,但现金加股权的模式将更有助于并购者与被并购者合作共赢。

德英企业回访如相亲:去男方家里看看

2016年6月6日,在中国人的语境中,是个“大吉大顺”的日子。当天,德国最大的风险投资机构MIG投资集团,组织了12家德国企业组团来杭州做回访考察,该德国企业家团由西门子前首席执行官冯必乐带队。

12家德方企业大多集中于生命科学、医疗器械、工业4.0等高新尖产业及领域。有以靶向代谢检测、经皮神经刺激技术等生物科技,以铁路传感器、分离水中重金属的制冷节能项目,还有蜘蛛丝技术、智慧SIM卡安全技术等应用比较广泛的项目。

这场德国项目路演被安排得非常充分,项目说明书上,12个项目的业务模式、经营范围、市场前景、客户问题、解决方案一应俱全。“原定只有五六十人参加,没想到最后吸引了来自浙江上市公司的近200位代表。”陈斌说。

在当天的项目介绍会上,冯必乐很乐观:“我认为现在是最好的时机,我们不要再观望。这么多年的跨国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已经到了走向国际市场的时候,应该抱团出海。”

陈斌表示,这几年来,浙江上市企业的合作正在以一种创新的形式出现。“不同于以往的来料加工、出售设备这样简单的方式,而是以基金的模式,直接成为其股东,从而使得技术上与国外先进企业同步。”

过去,中国海外投资一些项目以失败告终,往往是不熟悉国际规则、未对当地政治经济环境作出合理风险评估所致。陈斌说,目前正在探索的中德并购基金的合作方式,将会采取市场化的方式运营,政府部门会出面积极推进,也会给予一定的支持。

2014年,赛伯乐牵手杭州市政府在美国硅谷设立了投资基金,“杭州市政府投了1000万美元,赛伯乐匹配了近4000万美元”。今年,赛伯乐和宁波市政府合作在洛杉矶也设立了投资基金。“跟绍兴市政府也基本谈好,准备在波士顿搞投资基金。”陈斌说,“我们是帮政府在国外找优质项目,找优质人才。”

在6月6日的对接会后,上述德国企业受浙江上市公司邀请,已分别赶赴浙江各地对企业做实地考察。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目前已有六个项目与浙江本土上市公司在进行具体对接,均已基本达成合作框架。记者向其中两家上市公司高管询问,对方均以“以上市公司正式公告为准”为由,婉拒了采访。

继德国企业界之后,英国企业界也已敲定了今年夏天赴杭州回访浙江上市公司的事宜。“4月底,英国驻华大使吴百纳造访浙江,和浙江企业家见了面。大概在7月中上旬,英国企业家团会来杭州,商谈构建合作机制及重点合作项目签约落地,规格也比较高。”陈斌说。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北京车展首日:车企大佬互相“串门”,雷军人气爆棚
浙商证券入主之际,国都证券逾4亿股股权挂牌出售!此前多位股东清仓式转让股权
支付服务持续优化,广州市重点商户境外银行卡受理覆盖率已达93%
丁世忠力挺,安踏在上海试水新店态,不赚钱也要开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