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失中国平安黄金期 招商局恶补保险短板

2016-06-01 09:21:53
来源: 时代周报
2003年,当时为中国平安第二大股东的招商局,在平安上市前以接近20亿元的价格悉数转让其所持的14.3%股权。随后,中国平安获得大发展,目前更已发展为全牌照的金融控股集团,市值超过5000亿

时代周报记者 刘伟 发自北京

在中国平安上市之前退出的招商局,终于再次迎来直接拥抱保险牌照的机会。

5月21日,中国移动宣布,与招商局联合投资“重建”仁和保险品牌,将与深圳招融投资、航信股份等合资联合发起设立招商局仁和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与招商局仁和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仁和保险成立于1875年,是我国近代首家民族保险公司。

按公告披露,仁和保险将从产险和寿险双线重启,注册资本均为50亿元,深圳市招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招融投资”)与中国移动均占比20%,为并列第一大股东。不过,仍需要通过监管的审批。深圳招融招商局直属二级公司,从事金融业投资经营。

对于招商局而言,其涉足保险已经有140年的历史,作为保险行业先锋队员的中国平安同样是招商局的作品。2003年,当时为中国平安第二大股东的招商局,在平安上市前以接近20亿元的价格悉数转让其所持的14.3%股权。随后,中国平安获得大发展,目前更已发展为全牌照的金融控股集团,市值超过5000亿元。

重新筹建仁和保险,招商局或许也为弥补这一缺憾。“随着保险资金运用范围的拓宽,特别是2014年保险新国十条颁布以来,资本加速向保险行业涌入,从2014年开始,招商局也在强化金融板块。”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保险市场研究中心主任郝演苏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招商局整体战略上忽略保险行业,随着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的贸易出口呈现下滑的趋势,也令招商局重新调整业务板块。

不过,对于仁和保险的复兴之路,郝演苏表示,目前的市场环境和五年前已经不同,市场的竞争格局基本形成,即使拿到牌照,市场发展难度很大,新晋者竞争力并不强。“目前我国已经从大规模经济建设向社会管理转型,如果搞传统的财险业务,有些生不逢时”。

双线复牌仁和保险

5月21日,中国移动发布公告称,将与深圳招融投资、航信股份等合资联合发起设立招商局仁和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与招商局仁和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拟出资20亿元。

据了解,招商局仁和人寿和仁和财产注册资本为50亿元,两者的股东以及持股比例均相同。深圳招融投资、中国移动分别持股20%,并列为第一大股东;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7.5%;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股15%;深圳市卓越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股10%;深圳光汇石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7.5%;深圳市前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德赞普(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分别持股5%。

招商局与中国移动的强强联合,成为关注的焦点之一。截至今年4月,中国移动用户总数已经达8.35亿,4G用户达3.9亿,超过联通、电信的2倍。中国移动对进驻保险也表态称,仍是看好保险行业市场增长空间,特别是互联网保险的蓬勃发展。

一位不愿具名的通迅行业内人士则指出,目前包括BAT都在进行保险领域的布局,中国移动的进驻,目前其投入20亿元,与其上万亿元的资产规模而言,只是“九牛一毛”,未来中国移动、招商局是否在保险领域下大气力、真正把保险业务当回事是关键所在,否则只能是名义上补齐了牌照而已。

郝演苏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对于招商局而言,蛇口地区是其发展的核心,与中国移动这样具有集中客户群的公司合作,有助于其业务向全国辐射,应当讲,从发展上来看,双方会产生一定的协同效应。

仁和保险作为我国近代最早一家华资保险公司,起源于洋务运动时期,1875年,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创办保险招商局。当年的仁和保险,承办轮船招商局所有船舶、货栈以及货物运输的保险业务,在而后的50年当中,仁和保险在新加坡、菲律宾、旧金山等处设立分支机构,为当地华侨办理保险业务。最终因时局动荡,仁和保险在1934年退出历史舞台。

复牌“生不逢时”?

对于“仁和”保险的复兴之路,在郝演苏看来,一方面取决于监管层牌照的审批,能否拿到产、寿险的双牌照具有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即使拿到牌照,市场发展难度很大。

目前的市场环境和五年前已经不同,市场的竞争格局基本形成,新晋的准入者,竞争力并不强。就深圳而言,除了平安保险,包括后来的富德集团、前海人寿都占据了一定的市场。就全国而言,财产险业务同样面临挑战。

“如果搞传统的财险业务,是生不逢时的。”郝演苏进一步解释称,目前我国已经从大规模经济建设转向社会管理转型,与“财产”相关的经济建设项目相对减少,我国已经开始向服务型和消费型国家过渡,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有形财产的关注程度会逐渐降低。目前,在传统保险业务中,车险占整个市场80%的份额,在车险费改的背景下,传统车险业务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空间逐渐摊薄,与此同时,工程险、建工险、货运险以及外贸进出口下滑,“一带一路”战略效果没有完全显现,具有招商局资源背景的保险机构也将面临拓展海外业务下滑的风险。

郝演苏强调称,在向社会管理转型过程中,涉及与责任和信用有关的财产保险以及与人的生老病死相关的保险业务将处于发展的黄金期,所以招商局能否找准保险业务的定位,决定了其发展的命运。

事实上,对于招商局而言,其涉足保险已经有140年的历史,作为保险行业先锋队员的中国平安同样是招商局的作品。而后经过几次股权变更,招商局在平安股权被释稀为14.3%,当时位居第二大股东,但凭这一持股比例,招商局无法调动和整合资源,搭建金融平台。2003年,招商局中国平安上市前悉数转让其所持的14.3%股权。尽管当时股权转让价格接近20亿元,给招商局带来的回报也接近10倍,但却错过保险业发展的黄金时期。而后在招商局的整个发展中,旗下包括交通运输及基础设施产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业务四大板块, 其金融板块涵盖银行、证券、保险、基金和基金管理。

相对于招商银行、招商证券在同业中的领先地位,招商局的保险布局处在弱势地位。尽管旗下目前已经有海达保险经纪、招商局海达保险经纪(上海)、海达远东保险经纪等组成,子公司招商银行参股招商信诺人寿,但招商局直属的保险牌照一直缺失。

统计数据显示,招商局集团2015年利润总额逾826亿元,金融板块成为贡献超八成,其中招商银行实现净利577亿元,招商证券净利润109.09亿元,同比增长183.29%。有业界认为,此次招商局重拾仁和保险,有助于打通以及服务旗下的交通运输及基础设施产业,贸易、地产等板块。“目前来看,想要打通各个板块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郝演苏在采访中直言,以前需要保险的项目分配到市场化的公司,那么有了自己的机构,即便通过行政手段整合资源,可能会触及一些具体业务操作层的既得利益,内部有关保险采购可能会更倾向于现有成熟的合作伙伴,同样公司决策层为了平衡与其他集团的业务关系,不排除继续与其他大型保险公司合作,毕竟市场是开放的。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龙湖集团“造血能力”强劲:经营性业务优化盈利结构,有息负债降154亿
黄光裕仍在自救,国美零售2023年亏损100亿元,拟成立新国美电器
偏离主业还是打辅助?中国信达2023年不良资产结构大调整,金融业务占比上升
打造新窗口!银联助力广州首个优化支付服务示范区落地白云机场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