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杀死了茅侃侃?

2018-01-30 01:48:53
来源: 时代周报
媒体聚焦只需一个封面或几小时,却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只是,套用一句大家用俗烂的话,“我们猜中了开头,却都没有猜中结尾”。

谢勇

“他们善于打破常规,他们可能将要接管世界!”15年前,一位记者给茅侃侃下了这样的断语。接着,他给茅侃侃贴上了标签:80后创业者。随后的时间里,这一断语和标签,一直伴随着这位叫茅侃侃的北京青年,直到他死去。

2003年,茅侃侃和他的小伙伴们:泡泡网的李想、康盛创想的戴志康、Mysee 的高燃一起登上了《中国企业家》杂志的封面。随后,在《中国企业家》杂志总编辑的推荐下,茅侃侃、李想和高燃又上了央视的《对话》和《经济半小时》。

媒体聚焦只需一个封面或几小时,却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只是,套用一句大家用俗烂的话,“我们猜中了开头,却都没有猜中结尾”。15年后,茅侃侃最终以自杀结束了人生之旅,为这个躁热的时代泼上了一盆冷水。80 后创业明星、万家电竞 CEO、亿万富翁、京城 IT 四少、混世魔娃……茅侃侃身上这些闪闪发光的标签,并不能改变他的命运。

媒体制造概念需要足够的标本,即便茅侃侃不合适,战车也要按时启动。更令外界愤怒的是,即便去世后,茅侃侃还在被蚕食:王利芬为公号发表的有关茅侃侃的文章跨过十万加的门槛公然欢呼,虽然随后在微博道歉,但她“吃人血馒头”的行径已经被盖章敲定。

但我并不认为是媒体杀死了茅侃侃。媒体不过是一个时代的触手,而时代对茅侃侃而言已经足够慷慨:作为创业者的茅侃侃,有机会将他自己或靠谱或者不靠谱的想法一一试验。其实,炫目光环之下,成功寥寥,这正是创业的常态,也是创业的魅力所在:可以失败很多次,但一次成功就够了。只要拥有光环,就有机会将自己的光环变现:名与利从来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两者互为一体却又相生相克,如何勘破又能从心所欲,既需要苦修,也需要指点。

曾经拥有一把好牌的茅侃侃最终出局了。茅侃侃最终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创业,他拥有的能力和所承担的角色之间并不匹配—这并非质疑茅侃侃的能力,这个80后,初三率领校队在全市计算机比赛拿下第一,14 岁在《大众软件》发表文章,15 岁成为瀛海威最年轻的BBS 版主;退学后又接连拿下微软 MCP、MCSE 和 MCDBA 三个技术认证证书,成为国内第二个在 18 岁前拿齐三大证书的人。但在中国创业,绝不仅仅是技术那么简单,在各种环节中,技术也并不是最重要的。更何况,茅侃侃有非常文艺的一面:纹身、电影、酒和咖啡。茅侃侃如果左手代码右手文字地写下去,可能不会是今天这个结局。他应该按照最适合他人生禀赋的能力走下去,而不是在一个错误配置的位置上,让每一份虚名成为压在自己生命里的每一块砖,直到最后全面崩盘。

实际上,我更愿意将茅侃侃的问题归结至教育层面。早早退学后,脱离教育体系的问题会慢慢显现出来。这未必是知识层面的,而更多是人生成长层面:最近,另外一位更加“成功”的80后创业者韩寒,同样表达了对于退学的反思。

时间不会凝固在2003年,每个人也不应该凝固在自己的青春期。看似要接管时代的每个人,最终都会被时代接管。而教育的本意,就在于让自己明白自己所在的位置,用成长实现自己的价值。在这个意义上,杀死茅侃侃的,正是这个社会匮乏的有关人的教育。

(作者系媒体创业者)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从豪车专属到国产电车标配,后轮转向真的让转弯更简单了吗?
因3亿欠款,凯撒旅业起诉前大股东海航,青岛国资入主后加速扩张
东北证券去年自营业务收入大增超2倍,沪深交易所首发保荐项目连续两年挂零
三六零2023年报:经营性现金流同比提升65.84%,近两年复合增速达136.26%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