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体准备较早,不至于手忙脚乱”

2016-03-01 05:18:29
来源: 时代周报
《纽约时报》等大报的探索,当然比我们要先进一步。中国媒体今天的数据可视化,最早就是他们弄起来的。

对话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吴飞

“西方媒体准备较早,不至于手忙脚乱”

时代周报:国内、国外目前都面临媒体融合的问题,中国媒体在各种新型新闻的探索及新闻技术的革新上,与西方媒体的差距大吗?

吴飞:像《纽约时报》等大报的探索,当然比我们要先进一步。中国媒体今天的数据可视化,最早就是他们弄起来的。我注意到《卫报》、《金融时报》这些媒体,他们一直在研究受众的习惯,比如受众喜欢什么样的页面、融合形势到底如何、标题该怎么做……甚至具体细分到了受众在几点钟会喜欢看某种类型的东西,如何让传统媒体的流量和社交媒体的流量对接起来。在这些方面,他们花了很多的时间做研究,我认为这就是新的探索。

在新闻技术的投入上,中国是不差钱的。西方玩的那些东西,我们都在玩,比如无人机拍照。在天津爆炸案中,国内媒体已经有使用无人机了。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像西方那样专心专注地研究。关于受众接受的行为和心理以及传播效果,国内都研究得不够。在中国,尽管现在也出现了这类型的研究,比如“今日头条”利用关系网络拓展他们的用户数,掌握用户的爱好和兴趣,这也算是一种探索。但大多数传统媒体转型的时候,不管在理论还是技术上,拍着脑袋上的情况比较多。

近年来,整个中国的创新领域实际上有点盲目。中国民间不差钱,但这些钱到处乱投、乱用,风险投资也没有一个特别正确的方向。从这个角度来讲,如何去把握新闻传播规律,了解老百姓真正需要什么东西,我们的研究做得并不够。比如,目前很多传统媒体撤销了深度报道部门,但是新媒体又有谁愿意花钱做好深度类型的新闻报道呢?由于政策及经费等原因,传统媒体原来的套路都已经改变了。

时代周报:受众研究在新闻创新方面很重要吗?

吴飞:西方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一直有大量这样的受众传播研究,包括研究受众心理和传播效果。举个简单的例子。《纽约时报》搞了一个突发机动队,这个团队主要的任务,一是研究社交媒体上出现一些什么样的新闻或是什么样的消息被广泛传播。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信息进行甄别,如果遇到特别有价值的信息,就会去跟不同的部门合作,做深度的报道。这种新闻类型的生产,就可能比社交媒体上碎片化的信息更有价值。这样的创新,就跟国内的创新不一样。因为他们比较了解受众心理,研究过他们到底喜欢什么样的新闻,以及什么样的新闻能够对社会起到促进和推进作用。

时代周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生产新闻,中国的媒体也在做。这方面的中美差距在哪?

吴飞:“差距”这个词不大准确,应该说中美有“差别”。中国的社交媒体兴起后,传统媒体似乎完全被打乱了阵脚,有的传统媒体丧失了自己独立采写新闻的追求。这些传统媒体会从新媒体扒拉或拼凑一些内容,其实这样反而让自己丧失了提供内容的主动权。这样一来,传统媒体既没有好的东西生产出来,同时技术又比不上新媒体,因此和新媒体竞争时,完全处于溃败的态势。从这种意义来讲,西方比较早地解决了传统媒体的不足,在心理和资源上的准备也做得比较早,所以才没有像我们这样,一夜之间就手忙脚乱。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北京车展首日:车企大佬互相“串门”,雷军人气爆棚
浙商证券入主之际,国都证券逾4亿股股权挂牌出售!此前多位股东清仓式转让股权
守本固源老酒战略,锚定长期发展价值,舍得酒业一季度营收21.05亿元
丁世忠力挺,安踏在上海试水新店态,不赚钱也要开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