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落定,李嘉诚视其为潮汕复兴引擎

2015-12-22 04:28:25
来源: 时代周报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候任校长李剑阁坐在“华人首富”李嘉诚的私人飞机上。此时,距离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正式启动,还有约三个月。

时代周报记者 李兮言 发自广东汕头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候任校长李剑阁坐在“华人首富”李嘉诚的私人飞机上。此时,距离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正式启动,还有约三个月。飞机已到达以色列海法的上方,即将降落。这是以色列的第三大城市。李剑阁此行的目的地—以色列理工学院就坐落在这座北部的港口城市上。李嘉诚安排了这次行程。此前,李剑阁从未去过这所 超过百年历史的学校,也未见过其校长佩雷兹·拉维(Peretz Lavie)。

今年7月20日,受广东省领导的委托,汕头市委书记陈茂辉和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魏中林一行专程到了北京,正式邀请李剑阁出任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的首任校长。8月,广东省省长朱小丹正式向李剑阁发出邀请。9月,为了让以色列校方与李剑阁能够尽快互相认识,李嘉诚将李剑阁送上自己的私人飞机。在这架飞机上,一同前去的还有李嘉诚基金会董事周凯旋。在李嘉诚的教育慈善事业中,周凯旋是关键人物。此行,她的角色是双方的介绍人。

在政、经、学三界都有丰富经历的李剑阁,很早前就与李嘉诚相识。“我能得到这个任命,与李先生对我的高度信任和厚爱分不开。”12月16日,李剑阁在汕头大学科报厅里对记者说道。

在当天上午的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奠基仪式上,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的左边坐着92岁的以色列前总统、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西蒙·佩雷斯,右边则是87岁的李嘉诚。

潮汕人有重视教育的传统。从1981年首次捐赠3000万元给汕头大学建校开始,30年里李嘉诚一直在推动汕头高等教育发展。12月16日这天,在奠基仪式和启动仪式上,主持人广东省副省长陈云贤每一次提到李嘉诚的名字,汕大新体育馆的现场都会响起长长的欢呼。在这座2015年刚启用,斥资5.6亿元、可容纳6000多人的体育馆内,汕大学生和校友高喊“诚哥”,而后者,则用“汕普”回应汕大:“这里溶铸了我的心。”

“乡贤”李嘉诚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启动仪式的前一天下午,同样是在周凯旋的陪同下,李嘉诚低调地来到新落成的汕头大学新医学院大楼人体生命科学馆参观。2013年6月28日,新医学楼项目由李嘉诚亲自启动,并聘请来自德国的设计公司赫尔佐格和德默隆巴尔有限公司(Herzog & de Meuron Basel Ltd.)作为项目设计顾问,总投资近4亿元。

李嘉诚对汕大医学院的感情特殊。在启动仪式上,李嘉诚的演讲中特别提及汕大医学院:“30多年前,这里是一片稻田,今天,已有四万多毕业生贡献社会,不少汕头医学院的毕业生,服务70%潮汕地区病患者。”

作为潮汕人,李嘉诚显然喜悦于“服务70%潮汕地区病患者”的情形。汕头籍的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陈新宇称李嘉诚为“乡贤”,“与同样令人尊敬、处处可见逸夫楼的邵逸夫不同,李嘉诚的教育资助似乎更倾注于一处。没有李氏,汕头大学和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不会落户汕头这座日趋边缘的城市。”陈新宇在其文章《情到深处,不能自已》中写道。

如果不能理解李嘉诚的“乡情”,很难理解他对于汕大和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的用心和苦心。汕大学生对他溢于言表的喜爱是一个缩影,“他在汕头更多的是付出,他给汕大的学生创造机会,建成了汕大医学院。教育和医疗,这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反馈家乡最有效的办法。长年下来,他确实是惠泽一方。”陈新宇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但仍有遗憾—虽然汕大的校园环境和设施极佳,其图书馆甚至被誉为“亚洲最美”,但一墙之隔的校外仿佛是另一个世界。上海市城市科学研究会研究员刘镇宁(笔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汕头是中国第一批特区,上世纪90年代末,汕头的经济总量大概是深圳的1/3,而现在深汕经济总量相差九倍。

此外,尽管医学院的毕业生“服务七成潮汕地区病患”,但汕头大学招生办主任陈映林今年6月曾公开表示,每年汕大毕业生留在潮汕地区服务的总体比例还不到12%。

“汕头大学的学科设置,和区域的经济发展,包括产业布局、产业结构、产业动态、技术更新,它们之间的关联强度偏弱。在这样的状况下,它难以扮演区域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枢纽角色。我想正因如此,有关方面才会推动广以在汕头落户,因为它是纯粹偏重于应用技术学科领域的理工院校。”刘镇宁说道。

两个月前,作为香港潮属社团总会首席荣誉会长的李嘉诚函贺第六届粤东侨博会时,呼吁潮人支持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认为该校将是“我们潮汕家乡未来发展的一大引擎”。

快速的产学研转化平台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办学思路从一开始就与汕大不同。一是不做大而全的综合性大学;二是不再试图通过高等教育把人才留在本地,而是通过快速的产学研转化平台(中以创新产业园),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把产业留在本地。

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5月21日,中国共有2845所高等学校,其中中外合办大学9所,2所筹办中,“洋大学”占比为0.3%。汕头大学校长顾佩华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为止,国内中外合办大学以文科、商科专业为主,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是其中仅有的纯理工科院校。

按计划,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将最终设置涵盖工学、理学和生命科学三个领域的10个专业,在校生规模达到5060人。2016年首次招生计划名额为200名,第一年开设的课程包括两个领域。其一是化工领域,化学和工业将会被联系起来;其二是生物科学领域,将结合生物、化学以及生命科学知识,并广泛运用到食物、植物等方面研究。

广东省政府参事、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这正是针对汕头目前已有一定工业基础,但是明显存在短板的领域,“特别是在研发能力、应用高新技术能力上的短板。”陈鸿宇说道。

“在整个潮汕地区和广东省,其实汕头的整个产业结构和实体经济有相当不错的发展基础和实力。特别是轻工业、玩具、文具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方面都在全省占有一定比重,但这些产业大多属于传统产业,在品牌影响、技术上都有一定不足之处。它们都亟须在新一轮技术革命浪潮中搭上快车,实现转型升级,”陈鸿宇表示,“以色列理工学院在精密机械仪器的设计和制造、环保产业的发展,土壤、水资源的治理,以及生物制造等方面,都享有国际盛誉。如果通过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和中以产业园的建设,两方能够有效地结合推进,那么整个潮汕地区可以学习和利用以色列的很多先进科研成果,从而带动产业结构升级。”

广东省给予了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大力支持。目前,学院已到广东省内20多家重点高中做过推荐,希望吸引优秀学生报考。

“最主要的挑战是体制的不同。我们学校的体制和现有的中国大学、以色列大学的体制都不一样,它更接近英国体制。可是按照中国中外合资办学的有关规定,中外合资办学的法人代表必须是中国籍人士,中方的校长必须管理全面工作。”李剑阁说道。

目前,按照中以双方的协商结果,李剑阁只负责学校的“方向性工作、形象性工作、社交公关,以及到中学推荐的工作”,而教学、学术、研究工作将由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候任常务副校长阿龙·切沃诺瓦(Aaron Ciechanover)负责。后者也是以色列理工学院的教授、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启动仪式上,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左边是92岁的以色列前总统佩雷斯,右边是87岁的李嘉诚。       特约记者 郭腾 摄

以色列模式

以色列理工学院得以落地汕头,源于李嘉诚的推动。2011年9月,以色列理工学院的校长拉维夫妇飞到香港,与李嘉诚和李嘉诚基金会董事周凯旋共进午餐。席间,李嘉诚首次向拉维表明,希望对方与广东省合作,在中国开办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分校。而正是在这一年,李嘉诚开始被诟病抛售中国资产,并不再在中国内地拿地。

李嘉诚对以色列并不陌生,上世纪90年代末,他的商业王国就已将触角伸向这个古老国度。根据今年初的媒体报道,李嘉诚旗下的维港投资在全球的63个项目中,以色列项目占了24个。更有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维港只专注于高新技术的企业。2013年9月,以色列理工学院获得李嘉诚基金会1.3亿美元的捐款,用于与广东汕头大学合作创办大学,这笔钱正来自于李嘉诚出售以色列公司Waze的投资收益。

对以色列高科技企业有着极大投资兴趣的李嘉诚,同时高度认可以色列全球闻名的创新机制。在16日的启动仪式媒体发布会上,顾佩华表示,希望能将以色列的创新科研系统搬到汕头。在启动仪式的前一日,以方召集一批研究团队来到汕头,与中方就此问题进行研讨。

“以色列的每个大学都有科研转化办公室,也有足够好的机制,让科研人员能够从科研转化为产品的过程中获得利益,由此让更多人专注于科研,让科研和商业的合作更契合。”《经济学人·全球商业评论》主编吴晨在一个关于以色列创新创业机制的分享会中说,不久前,他专程到以色列考察创业和创新文化。

具体到以色列理工学院,切沃诺瓦在记者会上介绍,学院在以色列本部设有专门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实验室的每一项技术进步,都将送进机构评估,对于有商业价值项目将申请专利和进行成果转化。

制约

《创新的国度》一书认为,以色列强大的创新能力来源于其整个生态系统。

但这个系统到底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引入汕头,没有人说得清楚。16日的发布会上,四位校长数次被问到这一问题,却很难给出具体答案。

相比汕头大学12%的毕业生留在本地服务,汕大医学院较为成功地完成了本地化。这离不开相应的产学研结合平台的作用。“医学是个特例,它的学科表现在汕大中是最佳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它在当地有很多附属医院和合作医院。”刘镇宁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据陈映林今年中公布的数据,2014年汕大医学院约有28%的学生留在了汕大医学院的五所附属医院工作,这五所附属医院同时也是汕大的教学医院。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也注意到了产学研平台的作用。在北校区的西南面,中以创新产业园正在建设。综合目前已有的信息,以色列方面想要引入中国的是完整的生态体系,既包括学校和周围的工业园区和研发中心。此外,双方还希望能够吸引以色列公司在汕头落户。“以色列的创新精神与企业家精神的结合,加上中国规模大得惊人的资源,将会令我们结成很好的伙伴关系。我们将会开发一个主要的研究机构,这将使中国、以色列,以及全人类受益。”拉维说。

陈鸿宇认为,汕头地区当地的人才培养、科技成果的引领,以及产业集群的升级,是汕头在发展过程中的三个瓶颈,需要统筹规划并系统地加以解决。而李嘉诚推动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及中以产业园的建成,正是针对这几个瓶颈,有意识地去抓住一个着力点。“中以合建、共建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依托这个学院来建设中以(汕头)创新产业区,就把学校跟园区,跟带动粤东、潮汕、汕头的产业升级以及培养地方人才,都结合在一起,得到比较综合的解决路径。这是‘一石数鸟’。”陈鸿宇说。

目前,拉维、李剑阁等人都明确表示过,希望以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为基地,在中国南方打造一个新“硅谷”。然而,汕头目前对于大型跨国公司的吸引力却明显不足。早前,以色列理工学院副校长保罗·费根(Paul Feign)接受财新采访时表达了类似的担忧。

“犹太民族非凡的创新力,如果真的能和潮汕庞大的民间资本,在政府的引导下进行有意义、有价值的碰撞,我认为这个地方有可能出现奇迹。但是如果公共服务的水平不高,这种概率就会很小。”刘镇宁说道。

李嘉诚在当日的演讲中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期望和忧虑:“创新力是无法模压的,只有通过有内涵的教育和健全法制,才可期待创新能力和创新信心,成为打造自主、公平、快乐和丰盛未来的核心动力。”

不过,即使是理工类院校,陈新宇认为,投资教育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潮汕地区面临的问题,很多也并非投资教育所能解决。“从潮汕人的发展来看,真正做得大、做得好的都是走出去那一批人。在潮汕内部的发展,很容易变成彼此不正当的竞争,形成内耗。这与潮汕的文化、传统都有关系。李嘉诚提到的软环境问题,与地方的人情风俗息息相关。潮汕是人情社会,血缘、地缘认同意识强,这有肯定的一面,但从法治环境的角度来说,太认这些东西就会适得其反。”陈新宇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87岁的李嘉诚,在启动仪式当天只有796个字却信息量巨大的演说当中若有所思。“以色列理工学院创办人之一的爱因斯坦说过:‘活出人生,只有两道,一是认为世上毫无奇迹,一是相信一切皆可以是奇迹’,这话的滋味— 今天87岁的我,能深深体会—为缔造有希望的未来,我是永远不会停下脚步。大家不要甘心当奇迹的等待者,我们一定要是奇迹的成就者。”

沈冬琳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对标华为车BU!亿咖通加速掘金万亿汽车智能化市场
小赢公益新里程:深化乡村阅读,落地寻乌首座乡村学校图书馆
老工业城市组团到广东,他们想学什么?
千亿有色龙头资产腾挪!多年未分红,负债超70%,中铜资源股权遭中国铝业清空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