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蔚冈:向鲁冠球学学基业长青的慢牛之道

2015-09-29 04:58:52
来源: 时代周报

傅蔚冈

9月23日,中美企业家在美国西雅图进行一场“重量级的对话”。与会者包括15位美国公司首席执行官和15位中国公司首席执行官。其中有两位企业家来自浙江,分别是阿里的马云和万向集团的鲁冠球。

对马云,媒体和公众已经不陌生。作为中国阿里巴巴——这家中国最大互联网企业的掌门人,马云一举一动都会引起高度关注。但是对于鲁冠球,很多人可能不那么熟悉。

当鲁冠球带领6名农民集资4000元创办宁围公社农机厂时,马云还只有5岁。与鲁冠球同时代的很多企业家大都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落马时,鲁冠球创立的企业还能勇立潮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当马云言必称要建“百年老店”时,万向集团已经快要奔50了。中国的民营企业存活超过20年就已是凤毛麟角,一直在扩大版图的民营企业更少。当“走出去”成为今天很多中国企业正在研究的课题时,万向已经在美国市场耕耘了近20年:1994年万向美国公司正式成立,并设立制造基地。到目前为止万向集团在美国19个州有40多家工厂、1万多名员工。这正是这次中美峰会鲁冠球不可或缺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当浙江的传统制造业企业陷入转型困境时,万向集团能例外?在我看来,有两个因素非常重要。一是万向的产权改革先人一步。万向是中国最早进行股份制改造的乡镇企业之一,早在1984年,鲁冠球在要求实行股份制未获批准的条件下,就土法上马搞内部职工入股。1992年,鲁冠球提出“花钱买不管”,和政府明晰万向产权。通过产权改革,企业家开始主导企业的发展,万向才有在上世纪90年代就进军海外市场的可能。

产权改革重要,企业家的远见和坚守亦不可缺少。为什么很多企业并未像万向一样壮大?原因之一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市场过多的机遇让很多企业家找不到北:当房地产市场火热时,企业转型做地产;当资源行业走俏时,企业纷纷去寻找矿产资源;当互联网来敲门时,又转身一变投身互联网……尽管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企业挣到了快钱,但更多的企业则是在这一轮轮的转变中迷失了自我:企业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增加核心竞争力,并因此被淘汰。

与此相反,万向从1979年开始,就一直从事着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工作,在这个领域做专做强,而不是随着赚钱热点的变化而改变主业。这与鲁冠球能力密切相连。早在1979年,看到《人民日报》发表的题为《国民经济要发展,交通运输是关键》的社论,鲁冠球就看到中国汽车工业的未来,下定决心发展汽车零配件。中国真的能够像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那样发展起汽车工业?即便在今天,这在很多人的心中还是大有疑问的。也因此,鲁冠球更是显示出了其高瞻远瞩、持之以恒、不骄不躁和持守专业主义到底的精神。

一个企业家之卓越,并不因为能让企业赚钱,而是在于能让企业持续赚钱。这就是企业家的远见卓识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如今,很多企业尽管以基业长青为目标,日常经营却随波逐流,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值此鲁冠球再次进入大众视野之际,何谓“企业家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展开深刻讨论。

(作者系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执行院长)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投资亏超8000万元,沃森生物一季度净利大跌逾九成,刚终止一款新冠疫苗研发
北京车展今日开幕!合资自主齐上新,智驾“普及风暴”进行时
《恋与深空》海外上线3个月狂赚超5亿元,苏州跑出一匹游戏“出海黑马”
一季度营收、利润双降!西部证券去年净利润上涨超170%,分红超4亿元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