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田副总裁高海燕:打造中国最大农业信用平台

2015-07-08 18:01:48
来源: 时代在线

时代周报记者 刘伟 发自北京 

“互联网+”战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来,“互联网+农业”成为热门话题。6月30日,由央广网等联合举办的“互联网+农业的路径和变革”论坛在北京举办,与会嘉宾探讨“互联网+”大趋势下农业的发展路径和机遇。在此次论坛上,时代周报记者就农村金融的部分问题对一亩田副总裁兼研究院院长高海燕进行专访。

时代周报记者:今年发布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中指出,农业生产仍面临融资难、信用短缺等问题,对于上述问题,一亩田是否会有解决方案?

高海燕:对于农村金融的信用问题,一亩田第一步通过交易产生信用资源,因为只有行为的数据才能体现信用,通过交易行为沉淀,产生数据,数据进而产生信用。

而对于农业融资难题,我们会分阶段推进,第一步是供应链金融服务,例如针对某笔缺少交易资金的业务,为其提供融资;第二步为生产者提供金融服务,即针对农业经营者,这项业务是基于一亩田对他们过往交易情况、生产经营情况了解的基础上,因为在一亩田平台上整个交易过程十分透明。

时代周报记者:一亩田提供农村金融服务的融资成本是多少?与哪些金融机构展开合作?

高海燕:一亩田目前主要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针对大宗商品交易,提供三到七天的短期供应链贷款,目前已经与邮储银行展开合作,正在陆续与其他银行谈合作;由于“互联网+”的模式,此类业务融资成本大大降低,三至五天的融资成本约在千分之五。

时代周报记者:一亩田曾多次提过,交易规模在万亿元以前不求盈利,那么一亩田的盈利模式有哪些?目前的销售规模有多大,何时有望达到万亿级的规模?

高海燕:一亩田从创立初期就明确,交易量达到万亿元以前,不追求盈利。对于我们的盈利模式其实很多,比如我们在交易过程中,积累的信用数据就是无形资产,未来一亩田将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业信用平台,依托这些数据,我们将与更多银行等金融机构嫁接,不仅包括供应链贷款,为农业生产者提供贷款,未来甚至可以直接提供生产资料,这将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目前一亩田日均交易规模可达2.5亿元,峰值可达2.8亿元/天,预计今年我们交易规模可以突破千亿元,保守估计,到2017年上半年一亩田可以达到万亿元的交易额。

时代周报记者:今年以来“互联网+”的概念非常火,大家都在说“互联网+农业”,但农业作为基础,是否是“农业+互联网”更贴切?

高海燕:这两种提法是针对不同市场主体而言,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大家会说“互联网+农业”;而从农业的角度而言,则会说“农业+互联网”,只是站位不同而已。

时代周报记者:近期很多电商发展政策出台,其中也强调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互联网+”的这个大背景下,未来农产品的电商会呈现怎样的格局,未来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

高海燕:电商现在基本的业态包括B2B(Business to Business)、B2C(Business to Customer)、平台型电商。这三种电商对中国农业特别是中国的农产品市场来说都有很大的意义,但是目前谈B2C比较多。

     B2C和目前农村流通市场的现状是否是最匹配的,目前并不确定或者说值得重新思考。比如大家谈电商必然会谈到物流,其中有一个关键词叫最后一公里,其实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很难把控。谈到最后一公里一定有两个问题,一定是B2C,因为一个包裹递进去、输出来的问题,第二个指的是B2C中间的,其实是指把工业、消费品、城市的消费资源怎么样通过电商的方式送到农村,让我们的农民共享。小众货品没有办法通过过去传统的方式的,比如说一袋包裹,一袋玉米是没有办法解决这个物流问题。但对一亩田这样的B2B平台来说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B2B讲的大众物流,从而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当前真正要解决中国农产品问题、市场问题,本质上最快的方式还是B2B;而B2C大规模发展需要一个周期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我觉得在当前农业电商识别发展阶段中间,应该是优先发展B2B。而对于哪一种电商形态最能够解决,农产品流通体系的问题,我认为平台型的电商,对推动整个农产品流通体系的规则重建,提高农产品整个效率上具有一个促进作用。(编辑:潘奋图)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北京车展首日:车企大佬互相“串门”,雷军人气爆棚
浙商证券入主之际,国都证券逾4亿股股权挂牌出售!此前多位股东清仓式转让股权
守本固源老酒战略,锚定长期发展价值,舍得酒业一季度营收21.05亿元
丁世忠力挺,安踏在上海试水新店态,不赚钱也要开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