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军:左右当前经济增速的核心原因

2015-06-30 05:13:44
来源: 时代在线

刘学军

2015年1-6月份是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的第一个“上半年”,也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新调整时期的关键时刻,起着承前启后作用的关键时期。2015年上半年经济到底处于什么样一个状况?左右当前经济增长的核心原因是什么?未来中国该怎么办?

2015年上半年经济增速放缓

对于当前经济到底处于什么样一个状况?中央给出了最新的答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26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出席“第四届全球智库峰会”的外方代表时指出,当前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5月以来,工业、投资、消费、进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稳中向好,就业稳中有升,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我们将继续实施区间调控,加强定向调控,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改革,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加公共产品、基本公共服务。我们有能力、有条件保持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回答经济问题,用数据分析更为清晰。从最新公布的5月数据来看,经济低位趋稳,下行压力仍存。

5月份,出口同比下降2.5%,但降幅比三四月份明显收窄,而进口状况依然很差,同比下降高达17.6%。

从上述数据来看,各项宏观经济指标数据仍在回落。一方面总需求增速收缩较为明显,需求不足仍在探底;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在总体疲软中出现结构性分化,比如传统产业产能过剩,陷入不景气周期。新兴产业迅速扩张,且势头较猛。转型慢的地区经济增速大幅下滑,转型快的地区回稳向好。在全球经济周期、中国经济周期特别是地产周期、债务周期、库存周期、新产业培育周期、政治周期以及资本市场周期的共同作用下,未来中国经济仍可能进一步回落,“十三五”期间尤需提防经济突然失速的风险。

结构调整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现在的状况与上一轮经济周期非常相似,发电量增长是零或负,当时也采取了扩大内需政策,但经济仍然起不来。比如,自1995年GDP增速达11%后就一直往下滑,一共有8年时间,直到“非典”前后才开始有所起色。事实上,市场经济就是周期经济,其增长和下滑都有一个调整期,只是中国的调整期比较长,因为我们总喜欢干预,害怕硬着陆、害怕破产、害怕经济失速。

其实,经济下跌有很多好处,不仅能推动企业优胜劣汰,更能优化经济结构,况且经济下跌后,基数变低,下轮上涨数据就变得更好看了。比如2004-2010年经济过热,2011年开始调整,到现在才调整了3年多,按照周期性7-8年计算,也就一半。

因此,从经济周期规律来看,我们目前面临经济调整是正常的,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也就是本轮经济下行在很大程度上是周期性因素的影响所致。事实上,根据发达国家经济体增长进程来看,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不断增长,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不如以往那么高也是正常的,毕竟我们现在的劳动力成本也在上升,环境压力在加大,未发达国家利用更低成本优势吸纳全球资本等,这些因素均导致经济潜在增长率降低至7%甚至更低,未来如果维持这个增速,其实还是相当不错的,比如美国等发达国家,年均增长率均在3%左右。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增速仍有2-3年的调整期。这个调整期产生的系列问题才是需要引起我们警惕的。

另外,经过前面两轮过热以后,紧缩政策未及时退出,也是导致当前经济增长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面对地产市场过热,自2010年4月起实施自住房限购政策开始到现在,北京等地限购政策仍未退出。存款金率,依旧处于历史相对高位,面对经济下滑,也忘了及时退出;存款利率,世界发达国家基本上采取的都是低利率政策,我国利息仍然偏高;至于汇率政策,我们自2005年就采取要盯住一篮子货币政策,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调整,但现在我们升值、贬值仍是盯着美元,这一系列问题不解决,对经济产生的压力非常大。

所以,在经济下行过程中,当务之急是全面清除各项限制性政策,让政策回归中性偏积极。当然,政策上的原因并非全部因素,但确实是左右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

在深化改革中释放发展红利

当前,影响经济发展的远非周期性因素和政策因素,经济下滑与深层次的体制问题有直接关联,其经济内生动力不足造成的经济下行同样值得关注。

从全球经济演进历史来看,当前中国经济呈现出以下两大特征。

首先是中国正处在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艰难期。虽然中国经济总量位居全球第二且超过美国也只是时间问题,但发达国家在这个阶段经历的诸如中等收入陷阱等系列陷阱也摆在我们面前。

其次是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政府在沿袭过去增长优势之外,正在打造全新的经济增长平台。这些新平台主要是指改革平台、对外开放平台、转型升级的制度平台、全新的资本市场平台、人民币国际化平台。

下一步,我们一方面要对经济下行提高决策容忍度;另一方面容忍度也是有底线的。原来提倡要淡化GDP指标,现在还是要保持稳定的增长;如果经济增长下滑突破底线,可能带来经济和社会等系统风险。

经济增长目标已写入十八大报告,未来宏观调控政策将围绕这一目标展开。从这个角度看,当前应高度重视内需不足、动力不足、社会信心不足和政策力度不足等问题。

(作者系国家发改委《改革内参》编辑部主任、《改革内参》执行主编)



更多相关评论见
时代议题:经济增速放缓的核心原因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一季度营收、利润双降!西部证券去年净利润上涨超170%,分红超4亿元
A股惊现“最强幼儿园”:云南一幼儿园豪掷千万炒股,成九鼎投资前十股东
广弘控股年报出炉:食品主业同比增9.28%,以稳定分红践行市值管理
五一旅游业迎小高峰:北京某酒店价格上涨2倍,烟台因华晨宇演唱会火爆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