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事故暴露输配调度一体化弊端日本电改镜鉴

2015-06-23 03:21:01
来源: 时代周报
2011年的福岛核事故,不仅使日本的核电业务走向萧条,也充分暴露出日本电力体制的种种弊端

时代周报记者 马欢 实习生 梁梓彤

2015年6月17日,日本参院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电气事业法》修正案。

修正案要求,2020年4月前,日本的9家电力企业将实施发供电业务分离。修正案同时规定,2022年,日本的3家城市燃气企业将剥离输气管部门。此外,日本还将取消家庭电费定价的国家审批制度。

早在3月3日,该修正案在日本内阁会议上通过时,日本经济产业大臣宫泽洋一就强调:“今后将进入消费者可以选择从哪里购买能源的时代。作为安倍政权增长战略的支柱,相关改革将继续推进。”

2011年的福岛核事故,不仅使日本的核电业务走向萧条,也充分暴露出日本电力体制的种种弊端,引起公众的质疑与反思,提出了新一轮的电改需求。这份修正案也被认为是日本政府分三个阶段推行电力系统改革的收官之作。

核事故暴露电力体制缺陷

尽管《电气事业法》修正案已经得到了内阁会议和参院全体会议的通过,但整个改革的推进仍然有可能推迟。来自日本的媒体分析认为,如果核电站的重启大幅延期,此次日本电改被要求推迟的呼声有可能高涨。

据了解,由于日本核电站的重启工作滞后,电力行业和自民党担忧:在大型电力公司业绩进一步恶化的情况下推行电改、实行发电与输配电业务分离,将影响日本电力的稳定供应。因此,修正案规定,此次推行日本电改,在实施发电与输配电分离之前,要对电力稳定供应是否会受影响进行检证,若发现问题,应“采取必要措施”。

这并不是日本电力第一次大刀阔斧地改革。早在上世纪90年代,日本就曾经有过一次以“自由化、市场化”为目标的电力改革。

改革前,日本电力行业由十大私营电力公司垄断,在缺乏竞争的电力市场中,难以实现电价下调。是次改革,日本通过放开竞争提高行业运行效率,最终实现降低电价。电价的降低既缩减了生产成本又扩大了消费者福利,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虽然电价下调,但改革后占据日本电力市场主导地位的十大电力公司仍实行发输配售一体化、调度电网一体化的运营体制。这种体制曾被视为“垄断”与“市场化”的完美结合,但在2011年福岛核事故之后,这一模式被证明在应对特大紧急意外时存在缺陷。

电力改革三阶段

2011年福岛核事故发生后,日本社会各界要求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呼声高涨。地震和核电站停运导致电力供应短缺,强制停电限电给日本民众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大不便。日本政府认为,是时候启动新的电力制度改革了。

2011年年底,日本开始着手研究新一轮电力市场化改革方案,主要目标是实现电力的安全稳定供应,最大限度地抑制电价增长,扩大用户的选择权,增加商业机会。

经过两年多的反复讨论,2013年11月,日本提出了《电气事业法》修正案。修正案明确分三阶段实施电力改革:

第一阶段(截至2015年),成立广域的系统运行协调机构,负责协调全国各个电力公司的调度运营。该机构除了接管电力系统利用协会(ESCJ)的职责外,还具有平衡与调整全国范围电力供需、规划跨区域电力线路运营等职能。在灾害以及供需紧张等紧急时刻,该机构有权对电力公司进行供需调整。

第二阶段(截至2016年),全面放开零售市场,允许所有用户自由选择售电商。全面放开零售市场意在保证所有用户可以自由选择供电商,允许电力公司依据市场竞争自由定价;同时,修正案还提出,在零售市场放开的过渡时期,要制定相关措施,保障用户的用电权益。加强电力批发市场建设则鼓励新的投资者进入电力批发市场,实现发电多元化。同时,批发市场的价格管制将取消,修正案鼓励发电商、十大电力公司和售电商一起进入交易市场。

第三阶段(2018-2020年),将电网环节与发电业务进行法律分离,全面放开市场价格管制。在保证输配电网一体化的情况下,修正案将对十大电力公司的发电等业务与电网环节进行分离,电网环节将成立独立的法人公司。输配环节将确保中立,并向所有电厂和用户公平开放,促进市场竞争。电网环节的输配电价格按照成本加收益的原则,由经济产业省进行核定。

《电气事业法修正案》规定了第一阶段的具体改革方案和第二、三阶段改革的时间节点。第二、三阶段的具体改革方案计划将在2014年、2015年陆续提交日本国会讨论。

新电力企业激增

新一轮电力改革使日本新电力企业激增。在新提交申报的新电力企业中,有很多企业并非以能源业务为主业。富士胶片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2013年10月份,富士胶片公司开始在位于东京电力公司辖区内的基地之间进行电力调度,利用其位于静冈县的富士宫工厂的自备发电设备,经由东京电力的输电网,向集团的14个基地供应最多1.1万千瓦的电力。富士胶片公司计划年内将供应基地扩大至16个。

企业涉足新电力业务并不仅仅是为了零售电力。

在全国电源短缺的背景下,应对冬季和夏季用电高峰已成为日本工厂维持稳定运转的必备条件。日本修订版的《节能法》规定,从2014年开始,企业必须控制高峰用电量。一旦申报获得批准,新电力企业便可利用电力公司所拥有的输电网,在日本电力批发交易所进行买卖,这样就可以向远程基地输送自有设备生产的电力,还可提高电力采购的自由度。

此前,富士胶片的一些发电设备因燃料价格上升等因素已经停止运转。自从可以进行电力调度以后,这些设备的利用价值大幅度提升。通过电力调度,富士胶片可使对象基地的合同电力平均削减20%。

日产汽车公司也成为了新电力企业中的一员。从2013年10月份开始,日产汽车公司开始将采购而来的电力,供应给旗下从事销售业务的66家店铺。

日产汽车公司的店铺内都设置有快速充电器,承担给电动汽车“LEAF”充电的作用。快速充电器临时需要很大的输出功率,因此用电量峰值会相应提高。此前,每家店铺各自与电力公司签约,电费较高。而日产本身作为新电力企业,通过集体采购66家店铺的电力,可使各店铺不同的电力变动实现平均化,从而削减成本。

作为新电力企业,日产从2013年4月份开始,为位于横滨市的全球总部等4个基地供电。该公司在环境行动计划中提出了要在2050年之前将企业活动的单位二氧化碳排放量削减80%的目标。环境能源技术部专业主管岸雄治表示,日产成为新电力企业最大动机在于,“在自行管理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同时,还能采购电力”。

日产汽车采购的1.25万千瓦电力中,有2成来自可再生能源。从二氧化碳的实际排放系数来看,东京电力为每千瓦时0.525千克(2012年度),而日产相对减少25%,为0.386千克。日产将在2015年之前把采购电力中的可再生能源比率提高至5成。

日本制纸公司也于2012年作为新电力公司注册在案,并新设能源事业部。

使用大量热能和电力的制纸工厂在厂区内同时设置了大规模的锅炉和发电设备。日本制纸公司在国内拥有170万千瓦的发电能力。此前虽然将部分剩余电力批发给电力公司,但单价较低,利润较小,无法将发电定位为可获益业务。

如今,日本制纸公司能源事业部部长野村治阳称:“通过转变为零售,我们已看到了将发电发展为业务支柱的前景。”该公司首先开始在公司内部进行电力调度,利用输电网所需的供求管理技术,并计划新设火力发电站,将零售外销能力提高至40万千瓦左右。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净利润破百亿的长安汽车,想以降本来突破盈利瓶颈
新股第一研报|出门问问:AIGC第一股,AI领域市占率仅0.3%
京东安联财险股权更迭:安联保险拟转让53%股权给子公司,京东持股上升
北京半马调查结果公布,特步就报名失误道歉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