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加码:发改委3天批4500亿基建投资

2015-05-26 03:55:35
来源: 时代周报

时代周报记者 刘科 发自杭州

2015年至今的经济下行压力,正在改变中国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的节奏。

投资、消费、出口,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集体降速。国家统计局5月13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4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12%,创下2000年底以来最低。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增速为2006年2月以来最低。此外,4月我国进出口表现也双双不及预期,出口继续下降,进口降幅进一步扩大。

另一方面,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地方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154亿元,增长7.7%;而前4个月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8202亿元,增长了13.9%,地方财政缺口明显。

5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在当前经济仍面临相当大的下行压力的情况下,政府需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稳增长。”事实上,自4月底以来的近一个月里,国务院及所属部委密集出台与稳增长相关的文件,平均几天即出台一项稳增长措施,这在往年非常罕见。

这些不断加码的措施,包括降准、降息、降税、定向承销地方债、松绑地方融资平台、密集批复基础建设等,市场研究机构安邦咨询近日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为了避免经济跌破增长下限(7%),中国已开始进入‘全面稳增长’的时代”。

宏观政策不断加码

4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要求高度重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后,5月中央一系列稳增长措施多管齐下并明显加码。

货币政策已经发力。此前的4月20日,央行宣布降准,下调各类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向经济注入流动性以提振银行贷款、应对经济增速放缓。

民生证券测算,此次降准释放的流动性规模约1.5万亿元,“一般性存款余额110万亿元,下调1个百分点的准备金率释放的流动性至少在1万亿元以上,考虑额外多降的部分,释放流动性规模约1.5万亿元。”

半个月后的5月11日,央行宣布降息,这是继去年11月和今年3月之后本轮的第三次降息;而在此前不到一个月,央行已把存准率降低了1个百分点。

在降息之后的短短一周内,多项稳增长政策措施又陆续发布。5月11日,国务院发布通知称,国家统一制定的税收等优惠政策,要逐项落实到位,此前关于税收等优惠政策的专项清理工作,待今后另行部署后再进行。

这份题为《关于税收等优惠政策相关事项的通知》(下称“国发25号文”)明确,各地区、各部门已经出台的优惠政策,有规定期限的,按规定期限执行。没有规定期限又确需调整的,由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按照把握节奏、确保稳妥的原则设立过渡期,在过渡期内继续执行。

5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新增5000亿元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规模,试点银行腾出的资金要用在刀刃上,重点支持棚改、水利、中西部铁路等领域建设。

两天后的5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由财政部、央行、银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妥善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的意见》,明确了妥善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在建项目后续融资的四项重点任务,要求银行对融资平台公司的贷款不得盲目抽贷、压贷、停贷。

“三部委要求银行满足融资平台项目融资需求是一个明显的监管宽松信号,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地方政府融资工具的限制。”国际评级机构惠誉近日的一份研究报告如是评述。

在调控经济的工具箱里,光靠降准、降息以及减税等微刺激已力有不逮。5月15日,财政部、央行、银监会等三部委特急下发了一份文件。这份名为《关于2015年定向承销方式发行地方债券有关事宜的通知》的文件要求,各地有关部门和相关机构要高度重视采用定向承销方式发行地方债工作,采用定向承销方式发行地方债由地方财政部门与特定债权人按市场化原则协商开展。

根据国家审计署的报告,从全国范围看,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存量债务中,2015年到期需偿还近1.86万亿元。有市场人士分析,若贷款全被置换,估算最多有超过9000亿元贷款采取定向发行。

受此政策影响,目前已有江苏、天津、河北、山东、重庆、安徽、贵州等10省市公布了2015年首批一般债券发行额度及期限,这意味着上述省份将进入地方债券发行程序。

在稳增长的新阶段,新型金融机构输血实体经济已成为绕不过去的议题。5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发改委、央行《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推进相关立法,要求中央财政出资引导设立中国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合作融资支持基金,作为社会资本方参与项目,提高项目融资的可获得性。

《通知》鼓励地方政府在承担有限损失的前提下,与具有投资管理经验的金融机构共同发起设立基金,并通过引入结构化设计,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

某种程度上,稳增长背景下对地方融资平台的松绑,给了不堪重负的地方政府一次喘息之机。在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看来,短期比较有效的稳增长措施还是投资,“与原来主要依靠地方政府不同,现在的稳增长不再是地方政府加杠杆的方式,而要靠定向金融等形式来增加对新兴产业、公共产品补短板的投资。”

3天4500亿基建获批复

“如果不能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改革和发展中遇到的许多难题都无法解决。”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在周德文看来,投资放缓是拖累一季度经济数据的主要原因,而投资的下滑是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的双重叠加使然。

周期性的因素在于,随着地方债务平台融资能力的下降,政府自2012年左右启动的基建投资热潮逐渐进入尾声,而房地产投资这两年来一直处于周期性调整之中。

投资疲弱的周期性因素掩盖了一个过去三年来就存在的结构性挑战—在政府投资逐渐淡出之际,民间资本却不愿意接棒。

从2014年至今,时代周报记者在浙江、江苏等东部省份采访的民营企业老板们,几乎都会慨叹“实业难做”,没有能力也没有动力继续投资。

经济下滑而民间资本无法接棒,加之房地产市场不振,稳增长的重任再次必然地落在了基础设施建设及其相关产业的肩上。

5月18日,国家发改委集中批复了6个大型基建项目,包括济南至青岛高速铁路等四项铁路建设项目,以及成都、南宁的城市轨道交通的近期建设规划,总投资2435.77亿元人民币。

5月20日,国家发改委再次批复了南京、南昌和呼和浩特三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涉及总投资额2151.91亿元人民币。至此,发改委3天内批复逾4500亿铁路轨交建设工程包。

根据国家发改委网站信息,除了上述基建项目外,未来还将有一系列稳增长工程包陆续落地,包括今年将超过4300亿元的网络建设投资。

民生证券在近期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今年要完成7%的GDP目标,基建投资增速至少要达到25%,规模达到14万亿元,目前基建投资的增速只有20%,这意味着后三个季度的基建投资将较第一季度明显提升。

这意味着国家发改委可能再出稳增长新招。据彭博新闻社报道,国家发改委在近期的一份征求意见的通知稿中称,为支持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融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对于优质企业发债用于七大类重大投资工程包等项目融资的,不受发债企业数量指标的限制。

此前的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曾连发《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债券发行指导》等四个专项债券的发行指引,鼓励企业直接融资,发行战略性新兴产业、养老产业、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城市停车场建设等重点领域专项债券。

10省市出台“稳增长”措施

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中央急需地方政府为稳增长做出更大贡献。近日,多个省份已陆续召开经济座谈会,层层传达“稳增长”精神。据时代周报记者的不完全统计,自4月底以来,至少有10个省份集中发文,明确出台稳增长政策。

4月底,四川率先公布了一揽子的36条具体“稳增长”措施,分别指向工业、投资、融资和消费等四大领域,“全力阻击经济下行压力”。四川省2015年财政预算调整方案显示,拟新增地方政府债券155亿元,铁路是重点投资的领域。

5月4日,湖北省发布《关于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涉及23条具体措施,并明确要求加快推进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力争全年在建亿元以上重大项目不低于9000个,完成投资超过1.5万亿元。

广西在5月6日发布的《关于千方百计做好稳增长工作的意见》(桂政发〔2015〕19号),提出了48条稳增长政策,明确二季度广西要完成投资4635亿元,“上半年累计7090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46%”。

5月8日安徽省出台了20条稳增长措施,设定了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600个以上,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的目标。

吉林省则在5月11日公布了实施定向精准调控、稳定经济增长的28条政策,意图加快推进15个铁路项目建设、 11个高速公路项目建设、12个水利项目建设、92个能源项目建设,并推动一汽集团在内的“重点大企业稳定增长”。

5月14日江西省也出台了22条促进经济稳增长的措施,“重点协调推进88个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带动作用大的重大项目”。

云南5月18日公布的《关于促进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上半年完成投资1000亿元,全年完成投资2600亿元”的目标。除上述省份外,包括贵州、陕西、重庆等省市也出台了各自的稳增长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现已公布稳增长措施的省份,大多以扩大有效投入、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为抓手,其中促投资和保工业成为政策高频词。

安邦咨询在研究报告中认为,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为了让地方政府可以更有作为,中央正在放松政策限制,地方政府原有的发展手段得到部分恢复,“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如何快速反应,抓住政策波动的契机,就成为考验地方政府政策敏感性与适应性的关键时候”。

投资落地关乎稳增长的成效,也是积极财政政策发挥效力的关键。5月23日,国务院发布通知,已准备派出11个督查组赴有相关省份进行实地督查,确保重大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发现新质好公司|“中字头+低空经济”双重加持,新质生产力代表中信海直16天9板!
换新消费时代,苏宁找到“流量密码”
哈啤被检出呕吐毒素?线上官方店已未见相应产品销售
汽车屏幕越来越大,车头放个“大彩电”真的那么香吗?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