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读有深意

2015-04-22 16:42:09
来源: 时代在线网
2014年,广东省在当当网的购书量位居榜首,占全国购书量的16.8%,是排名17-32位的16个省区市的总和。


2015年,中国阅读之年。

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见采访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书籍和阅读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

广东省全民阅读自有基础。据当当网发布的《2014中国图书消费报告》显示,2014年,广东省在当当网的购书量位居榜首,占全国购书量的16.8%,是排名17-32位的16个省区市的总和。紧随其后的,才是北京、江苏、山东、上海。

为此,时代周报记者专访了广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钱永红和广州图书馆馆长方家忠,两位专业人士从各自角度深入解读了广东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举措以及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

 



专访广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钱永红:以数代人之力推动全民阅读

时代周报记者 梁为 发自广州

进入四月,广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进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他们不单要为4月23日“2015年广东省全民阅读”的启动做准备,还要应对各方的采访。央视也来了,出版管理处这两天正忙于接待中央电视台。央视的一名编导问广东有哪些典型的感人读书事迹时,出版管理处向其推荐了几个,央视最后选择拍摄广州市民李敬福一家。

李敬福家庭的阅读故事,是一个通过读书让全家找到面对逆境、快乐生活的故事。李敬福现任广州开发区、萝岗区电视中心的总编辑、党支部书记。1994年,李敬福从湖南衡阳调往广州工作时,他刚出生不久的女儿李玟被诊断为脑瘫,出生时只有1.9公斤,先后动过5次大手术,至今不会走路。但是,这个家庭并没有陷于悲伤之中,他们通过书籍,通过阅读找到了面对逆境、快乐生活的力量。这个家以书痴成名,父母女儿三人都热爱阅读,几十年下来,家藏书籍7000余册,自己出版书籍9本,每年书籍增加在100册以上。2010年,李玟被选为广州亚运残疾人运动会火炬手,而母亲颜晓敏则被广东省授予“百名好母亲”,被中宣部、全国文明办授予“中国好人”称号。

“像李敬福家庭这样的全国书香之家,我们已经挖掘出来43个,并汇集成册。”4月14日,广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钱永红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从2008年起,广东省便响应国家的部署,成立了广东省全民阅读领导小组。每年广东省都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组织规模宏大的全民阅读活动,6年中,创造出了一系列民众所熟悉的平台与品牌,如“书香岭南”启动仪式及系列活动,“农家书屋”阅读平台,“南国书香节”等家喻户晓的品牌。自2014年,全省已建设20106家“农家书屋”和98台“岭南流动书香车”;“南国书香节”则举办了300多场名家讲座,吸引了185万人次入场参加。同时,广东省也逐渐建立全民阅读制度,2013年制定了《广东省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实施意见》,同时《广东省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的立法起草工作已经启动。

钱永红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广东所做的全民阅读是切切实实的,是为落实到个人读书这一核心内涵中去的。但是,读书的成效并不像建筑高楼大厦那样很快就看得到,而是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慢慢显现,它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广东将不会吝于时间与金钱,用几代人的时间去做这件事。”

广州深圳联合带动

时代周报:自2006年起,在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倡导推动下,我国“全民阅读”已经进入第十年,李克强总理更是连续两年将“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中,这背后的深意是什么?

钱永红:李克强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记者会上的那一番讲话,我看了,非常感动。国家推动全面阅读,首先,阅读是每一位公民的基本权益,国家所做的就是保障每一位公民的阅读权利;第二,全民阅读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阅读就是一个基础,这不单是个人的知识修养,更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

时代周报:广东在全民阅读中,深圳和广州是做得比较好的,深圳建设书香城市的经验有哪些?

钱永红:深圳是从一个渔村发展而来的,一直都说深圳是文化沙漠,如今却展现出不一样的局面:一个阅读的城市,一个受人尊敬的城市。深圳已经连续开办13届全民读书月,成立643家公共图书馆,人均购书量逐年增长。这些数据的背后,是深圳切切实实地将全民阅读落到了社区。深圳目前有100多个非常活跃的民间读书会,就设在许多居民社区当中,定期举行。读书变成了许多深圳人的生活方式。

2014年,深圳启动了《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的起草工作,现在已经提交市政府审议,将于近期正式提交市人大。它里面的很多条款,如设立全民阅读委员会、建立阅读推广人制度、阅读推广平台建设,设立全民阅读基金、发放新生儿阅读书包、全民阅读社会参与等内容,都具有创新意义。

时代周报:这么多年来,广东在“全民阅读”中形成了怎样的特色?

钱永红:第一是区域带动和影响,即深圳和广州的区域带动,这两个区域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如广州的“南国书香节”与“羊城读书月”,加上深圳特色,带动全省发展。

第二是部门联动。今年,广东省在省委宣传部的领导下,成立了“2015书香岭南”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小组组长由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庹震和分管文化的副省长陈云贤担任,成员单位有省委宣传部、省直机关工委、省精神文明办、省教育厅、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总工会、共青团广东省委、省妇联等9家—9个部门联动开展全民阅读。

时代周报:全民阅读强调“全民”,但城市无疑拥有更多资源,广东省在这方面有无向农村倾斜的政策与措施?

钱永红:对比城市,农村确实是全民阅读的薄弱区域,但这些正在改变。过去几年,我们着力于在乡村地区建立农家书屋,在那些没有阅读条件的地区,让每个村子都能有一个小图书馆。

经过几年的努力,全省的“农家书屋”已有20106家,还有98台“岭南流动书香车”。更重要的是,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机制,有专门的款项投入,定期更新农家书屋的书籍和服务。

如今,广东省正在推动全民阅读立法,从制度上促进全民阅读。

以使命感推进全民阅读

时代周报:能否具体谈一下广东省的全民阅读立法情况?

钱永红:省里正在启动《广东省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的立法工作。启动费用已经落实,现在正委托相关机构做前期调研和条例(草案)的起草工作,完成这些后,接下来将与省有关部门沟通,争取多方支持,使《广东省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尽快出台。而国家层面的《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草案)》也正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牵头,目前处在征求各地意见的阶段。

时代周报:在数字阅读建设方面,广东有哪些创新举措?

钱永红:数字阅读方面,一是我们正在筹建当中的“数字内容投放平台”,成立岭南阅读推广联盟,如建立推广使用“吸墨网”、广东中小学生阅读网以及南方网读书频道等平台,。下一步,将通过政府采购方式购买优质精品电子书籍,供免费阅读等;二是推动省内传统的媒体数字化转型,这并不是将传统的报纸和杂志做成电子版放在网络上,而是让它的内容和形式都更丰富,以多媒体呈现。

我们今年向总局选报了20多家向数字化转型的传统媒体,包括时代周报。

时代周报:有专家说,“书香社会建设切忌把全民阅读做成了政绩工程”,广东在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中,应特别注重哪些方面的落实,需要克服哪些困难,从而使全民阅读的核心落在“读书”上?

钱永红:这个问题很好。实际上,我们所做的这一切,核心就是让每一个人都能读上书,读上好书,如每年“南国书香节”的那么多场活动,两万多家的农村书屋,各个城市里的几千个社区读书小组。

我们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是怀着一种使命感的。要知道,阅读其实是最难短期内出效果的,不像建设高楼大厦,很快就有一个实体让人看到。并不能立刻出成效,又何来政绩之说?我们经常讲,要推动全民阅读出成效,恐怕是要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来推动。为了将全民阅读真正落实在“读书”上,并成为一个长期的事业来做,最重要的就是建立机制,从法律上去保障实施,而这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时代周报:2015广东全民阅读活动即将开启,目前准备工作做得怎样?届时将有怎样的特别举措?

钱永红:是的,我们已经准备好了。4月23日是第20个世界读书日。由省委宣传部牵头,广东将在4月22日举办“2015书香岭南”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

特别举措是,我们将组织开展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抗战胜利70周年主题读书活动;同时开展创建书香机关、校园阅读活动;举办“中国梦·劳动美”征文、演讲比赛;开展书香岭南全民阅读双百推荐活动(推荐一百家全民阅读活动示范单位、一百位全民阅读模范个人);另外还有“网络书香阅读引领未来”和大学生数字化阅读推广活动。

当然,还有已经成为广东全民阅读品牌的“书香岭南”、“南国书香节”等。

“2015年全民阅读”广东已经准备好了,欢迎大家来参加,加入全民阅读的大家庭。





专访广州图书馆馆长方家忠:图书馆是公共文化的骨

时代周报记者 梁为 特约记者 高扬 发自广州

四月的广州,已然入夏,但在宛如一本打开的书的广州图书馆新馆里,一切都显得宁静怡人。即使是周四,这里依然坐满读者。

自2013年6月向公众全面开放以来,广州图书馆新馆每天都吸引着大量读者。除了前来借书阅览的,也有相当一部分市民习惯利用新馆的便利条件自习,或自带平板电脑前来上网、查阅资料。作为新一代图书馆,广州图书馆随处可见电子报阅览屏,用来查阅论文数据库的电脑以及自动借还书设备。图书馆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在广东启动“全民阅读”的时刻,广州图书馆无疑担当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时代周报:你说过,“广州图书馆除了是阅读中心,还成为了文化交流中心和城市交流中心”,“阅读中心”显而易见,后两者该怎么理解?

方家忠:这是我们认为图书馆应该逐步发挥的一个大作用。以前,图书馆的服务都是围绕着文献的借阅展开的,但是新馆开放后,我们打算进一步联系与文献相关的一些人比如作者、收藏者等,举办人物专访等交流活动。

另外,我们还通过广州的领事馆,和国外的一些友好城市进行活动交流,互相赠送、交换图书,这样,多元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多。新馆全面开放后,一年下来,我们一共签了1077场活动,平均一天就有3场之多。这些活动做多了之后,图书馆自然而然就会成为一个城市的文化交流中心。由于图书馆有这个平台,也吸引了很多其他机构和人利用这个平台进行交流,比如公安厅在这里举办专项打击行动成果展—这虽然不算是文化活动,但对图书馆也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时代周报:在青少年阅读方面,广州图书馆有哪些举措?

方家忠:在广图80多万的注册读者里,青少年占了差不多1/4,借书量占约1/3,去年平均每个青少年借书20本左右,成年人平均借书为12本,青少年的阅读需求远远高过成年人。一个人的阅读习惯,从小培养最好。

新馆很重视青少年阅读。在旧馆,青少年阅读原本只占300平米的空间;在新馆,现在有三个半的楼层、差不多5500平米的专属区域都属于青少年阅读。数量上,原来有关青少年阅读的书籍有10万册左右,现在则有40多万册。在教辅书方面,我们没有刻意地去强化,但是对老师推荐的课外读书,我们会多多提供。

时代周报:广州图书馆选购图书的标准是什么?如今每年选购图书多少册?电子书方面呢?

方家忠:选购图书方面,大的标准就是以需求为导向,当然这个需求包括了公众层次和城市层次的需求。公众层次意味着我们会按照公众看得最多的书来采购。从城市的层次来说,我们要满足文献保存、文化传承的需求。另外,广州图书馆还要为区和街道的图书馆提供资源支持,所以品种会更为齐全。现在广图在家谱方面的收集工作做得也比较多,因为现在查阅的人很多。我们每个星期还会对书籍利用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做读者调查,请读者和专家进行推荐。

购书量在这几年增长很快,基本上都在50万-80万册之间,去年达到了87万多册。目前广州市对图书馆资源的保障还是比较好的,规定每年人均新增图书要达到0.2册。去年,广图外借的实体书共738万册,电子书、期刊数据库、音视频等数据资源的下载浏览量达到1912万篇册/次。电子阅读方面,广图启用了很多电子阅读设备。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对馆外的电脑也是开放的,在家里和单位里都可以利用。

时代周报:和实体书店一样,图书馆的旧有模式正在受到挑战,广图是如何应对这种变化的?

方家忠:传统图书吸引的读者数量正在减少,在国外的图书馆,这个问题其实已经是非常迫切需要面对的了,但在国内的公益类图书馆,这个问题目前表现得还不是很突出。

我们现在未雨绸缪,想要尽快把新的服务创办起来。大量的交流活动举办以后,大众媒体和自媒体都很关注,吸引了很多市民前来参与,很多人就是因为被这些活动吸引到图书馆以后,才发现了图书馆有大量的、多样的资源可以用。这是相互促进的。

时代周报:在全国范围内,广州图书馆在全民普及性上是做得比较好的,无论是否广州本地人士,只要出示身份证就可迅速办好借阅卡。广图在全民普及上走过了怎样的历程?

方家忠:在这方面,我们在全国范围内算是比较开放的,也是比较领先的。在旧馆时,就有了跟身份证和羊城通一体化的借阅系统。新馆开放以后,我们取消了读者证的押金,借书的上限也放宽了,以前是5册,现在是15册。现在进馆也不用存包。我们还启用了大量借还书的自助设备。网络方面,馆内可以接入无线和有线网络。2014年初,我们还推出了24小时图书馆。此外,像不用下车的还书服务、可以预约的续书服务等,我们陆续都在做。广图就是希望不断地推出新的服务。

对于服务对象,广州图书馆一直是开放的。不管是本地人、外地人还是外国人,大家都一样。如果你是广州市的纳税人,就可以享受永久有效的读者证。对外地居民来说,读者证的有效期是两个月,到期需要续办。对基本群体,我们希望在内容和形式上尽可能做到全面和平等;对外来务工者、乞讨人员、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我们希望至少有一项针对他们的资源和服务。比如说外来务工者,在利用传统资源方面不存在任何障碍,但我们会做一些针对性的项目,比如说教他们怎么用电脑、怎么上网等。对盲人,广图现在有盲人专用的电脑,也有盲人能够欣赏的电影。对残疾人,广图有免费送书上门的服务。对乞讨人员,广图会保证他们在图书馆的平等权利。

时代周报:在国家倡导并推动全民阅读的浪潮下,公共图书馆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方家忠:全民阅读首先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推动,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方面应该形成合力,图书馆是其中的一部分。其次,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机构,首先发挥的是保基本、保权益的作用,这是市场手段发挥不了的。对于一个地方的公共文化服务形态来说,公共图书馆发挥的是骨架的作用,如果有这样一个好的骨架,就会对全民阅读提供非常好的条件。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如果你希望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应该保证他能在家里随时、随手能看到书。同样的道理,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地方来说,如果你希望培养公众的阅读习惯,大家就应形成合力,图书馆就是要提供基本条件,大家要能够方便到图书馆去借书,图书馆得有丰富新鲜的资源,得有各种便利的服务手段。如果做到这些,一个城市的读书氛围很容易就能提升起来。

时代周报:与其他城市的图书馆比较,你觉得广州图书馆的气质是什么样的?

方家忠:广州图书馆的气质和广州这个城市及广州本地人是一致的。广州的文化一直是“务实、开放、包容”,对于外地居民和外国文化,广图也都持吸收、包容的态度。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黄光裕仍在自救,国美零售2023年亏损100亿元,拟成立新国美电器
偏离主业还是打辅助?中国信达2023年不良资产结构大调整,金融业务占比上升
近10年重大创新!隆基绿能发布新硅片产品,“卷”技术破局光伏硅片价格战?
销售通宵接单、提车要等2个月?小米汽车售价21.59万元起,雷军:成本真的很高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