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剑:让学术的归学术,政治的归政治

2015-04-06 23:32:48
来源: 时代周报
跨越学术界和官场的职业生涯,让纪宝成成为中国“学者型官员”的一个典型缩影。

刘剑

4月1日,媒体传出中国人民大学前校长纪宝成曾于2014年12月被不公开地宣布处分,取消其副部级待遇。同时,他在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内的各种题词也被清理。早在2013年11月,人大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因招生腐败问题被调查。纪宝成作为蔡的老师和前任领导也被卷入舆论漩涡。从此,这位“炮筒校长”再也没有在公众视野中发表过言论。

跨越学术界和官场的职业生涯,让纪宝成成为中国“学者型官员”的一个典型缩影。

学者型官员的增多,提升了党政官员的整体素质,有助于提高公共决策的科学性和专业性。然而,由于中国两千多年官本位行政文化的深远影响,导致官本位思想早已深入每个中国人的内心。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人都把升官作为衡量一个人社会地位和人生价值的重要尺度,作为衡量一个人奋斗成功与否的核心标志。在世俗人眼中,官做得越大,拥有的权力就越大,享受的各种待遇就越高。这种心理不仅造成了中国大学生的“考公务员热”,也造成了一些高校教师和研究人员积极谋取机会“从政”的社会风气。

此外,“官员型学者”的出现模糊了学术与政治之间的界限。一些官员运用手中的权力和公共资源获得博士学位,评上教授、博导和院士,助长了学术界和政界的虚假之风。这些“官员型学者”的文章可以在各类学术期刊顺利发表,著作可以在有关方面的支持下顺利出版,甚至获得各种重要奖励,各类学术团体也乐于把他们发展成会员。从表面上看,这种现象加强了学术界和政界的联系;实质上,这是官员利用公共权力进行“权学交易”, 扭曲了学术研究的评价规则,干扰了学术活动的顺利进行。

近年来,一些学者型官员的腐败案件也在提醒我们:他们善于利用掌握自己所在系统的资讯和专业知识钻现有体制不完善的漏洞,在位期间用系统资讯为自己谋取各种利益,受审期间用专业知识为自己开脱辩护。这些人已经从学者型官员变成了高智商的犯罪嫌疑人。这种现象无疑是对专业知识与学术良知的玷污。

必须通过权力制约与平衡机制来遏制高校腐败现象的蔓延。无论是“学而优则仕”的“学者型官员”,还是“仕而优则学”的“官员型学者”,都必须在完善的制度框架内从政为官。这套制度在保证学术界与政界正常交流畅通的同时,更要在学者和官员的身份转换过程中设置“防火墙”,把学术的交给学术,把政治的还给政治,既要避免大学的“行政化”、学者的“官僚化”,也要避免“官大学问大、权大经费多”等不正常现象的蔓延。否则,中国社会不仅会失去一批优秀的学者,还可能会失去一批优秀的官员。

(作者系中山大学政治学博士,副教授)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一季度营收、利润双降!西部证券去年净利润上涨超170%,分红超4亿元
A股惊现“最强幼儿园”:云南一幼儿园豪掷千万炒股,成九鼎投资前十股东
五一旅游业迎小高峰:北京某酒店价格上涨2倍,烟台因华晨宇演唱会火爆
广东年收租1.6亿元“土豪村”入股券商,近3亿元拿下中山证券部分股权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