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从云上落地才是王道

2015-01-27 10:11:25
来源: 时代周报
对于年夜外滩踩踏事故这场悲剧,大数据技术圈中却有着另一种反思。

时代周报记者 韩玮 发自上海

1月21日,据新华社报道,上海市公布2014年12月31日跨年夜外滩踩踏事故调查报告,包括黄浦区区委书记周伟、区长彭崧在内的11名党政干部被追责。

对于这场悲剧,大数据技术圈中却有着另一种反思。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踩踏事故可以通过手机数据对城市异常的检测来避免。换言之,根据手机基站的定位信息,监管者其实可以提前知道局部区域人口密度的趋势性恶化。

“这是大数据应该发挥作用的地方,而且,中国有那么多省份都在发展大数据,但既有的、现成的数据却没有好好利用,这是一件悲哀的事。”清华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执行副院长韩亦舜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时表示。

事实上,自2013年下半年以来,一股大数据热潮正席卷全国。包括海南、浙江、贵州、广西、河南、河北、宁夏、新疆、甘肃、广东、吉林、天津在内,目前已有超过1/3的省级行政区与阿里巴巴集团(下称“阿里”)展开合作,希望筹谋大数据产业,发展新型经济。

但是,大数据智慧经济究竟是什么,到底要如何发展,整个行业都尚在探索之中。而各地政府目前对大数据的切入路径,不外乎纷纷规划开发区、上马产业园,并吸引超级企业入驻,以至于在中国西部,与大数据相关的开发园区不断落地。

而在韩亦舜看来,大数据产业的核心不是建设更多的数据中心,而是如何使用数据。这也是当前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

借助大数据发展新经济

1月4日,四处“攻城略地”的阿里又收获一座城池。

当天,阿里与天津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在云计算、大数据、信息物流、跨境电子商务、电商人才建设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截至目前,天津已是国内第12个引入阿里云计算并决定发展大数据产业的省(市)。天津方面表示,将把云计算大数据产业提升至战略发展高度,制定新一轮信息化发展的顶层设计。

据阿里方面对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其覆盖近半个中国的12份大数据战略合作协议透露出类似的信息:各地政府都希望借助云计算推动电子商务、政府网络采购、交通、医疗、旅游、商圈服务等政府公共服务的电商化、无线化、智能化应用,同时推动传统工业、金融业、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催生带动一批本地创新创业企业发展。

以天津与阿里签署的协议为例,阿里承诺为天津提供政务、民生、公共服务领域的数字化服务平台,支撑其云计算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作为配套政策,天津将在政府采购中依法纳入云计算服务,并统一全市范围内的数据资源,进行数据大集中,同时建立大数据人才的引进与培养计划。

其实,早在2003年,云计算的概念就开始进入国内,并不断发酵。“这种技术解决了存储能力富余和存储能力赤字之间的不均衡,在已有的存储量前提下,让富人与穷人都能以较低的价格获得存储空间。这是技术进步带来的公平分配和社会进步。所以当初,云计算得到了企业和政府的普遍支持。”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在曹和平看来,直到2013年,中国真正建成云的企业是互联网三大巨头阿里、百度和腾讯。而有意对云上数据进行开发应用的,恐怕只有阿里和百度两家。

目前,全国12个省级政府都已与拥有阿里云的阿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与此同时,百度正在成为政府名单上除阿里之外的第二个选择项。比如,2014年7月,北京市政府就与百度合作,基于百度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计划推出“北京健康云”科技民生项目。

“从阿里的角度出发,其与各个地方政府的合作带有不少商业色彩,它的目的更多是为了推广自己的云服务。”韩亦舜说。

而各地政府则希望借助阿里,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新型经济。“大家都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大多数人对新经济都不太熟悉的前提下,地方政府本质上也不清楚所谓的新经济能够带来什么。但同时,这种新产业的投资必须跟上,否则,等什么都弄清楚了,发展时机也就错过了。”曹和平分析道。

西部省份热衷建设产业园

在各地纷纷宣布进军大数据产业后不久,与大数据相关的开发区、产业园陆续出现。

譬如,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云计算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内蒙古将20平方公里的呼和浩特盛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5平方公里的鸿盛两化融合示范区作为云计算产业基地。目前,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已先后斥资数百亿元在园区内建设数据中心,其他入驻的企业还包括总投资20亿元的京东电子商务园、108亿元打造的国家云应用检测中心等。

与之类似,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也组团出现在贵州。2013年下半年,三大运营商分别投资70亿元、50亿元和20亿元在贵安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各自的数据中心。根据《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2014—2020年)》,贵安新区将被建设成为贵州省的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

而在甘肃,兰州新区则规划了占地1089亩、总建筑面积163万平方米的信源地理信息产业园,着力于发展大数据产业及信息化建设。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占地动辄上千亩的大数据产业园大多分布在经济欠发达的中国西部地区,而且,西部省份还把大数据产业放在了发展经济的重要位置上。

“如果这些省份不走这条路,那就只能启动工业项目。于是,问题就来了:首先,工业基础差;其次,自然环境会不可避免地遭到影响。而这些偏远城市素来是中国的大后方,如果没有他们的农业支持,沿海的工业发展则难以为继。”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研究院项目办主任邓新春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在邓新春看来,为了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贵州需要大数据产业。因为,首先,这是绿色产业;其次,所谓筑巢引凤,贵州发展大数据后,吸引了富士康、IBM、三大运营商等大型企业,他们的到来既能带来人才,也能带动当地企业的发展。

这股建设大数据产业园的热潮吸引着曹和平近期前往四川、陕西、宁夏等省份考察。而实地走访后,他发现,所谓的发展大数据,不免有些“挂羊头卖狗肉”之嫌。

“这些产业园都是政府项目,政府希望通过在开发区中吸引超级企业入驻来带动房地产升值。对于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能否真正发展起来,他们并不怎么关心。”曹和平说。

曹和平认为,正如总部经济不是简单地把企业总部放在一起,大数据产业也不只是在开发区里搞一堆云计算平台。

“其实,大多数建设云基地的地方政府首先想到的是GDP,而不是如何把数据使用起来。”在韩亦舜看来,这些地方践行着“虚拟房地产”的思路,通过网络让别人把数据放在自己这里,“收个电费和房租就完了”。

数据中心与智慧经济是两回事

这种省级政府扎堆发展大数据的现象,曹和平将之比喻为一种“桃花汛滥觞”,就像每年三月,雨季到来,桃花盛开,小溪流里满是花瓣,甚是好看,而一个月后,一切消散。

“目前,大数据经济正处于‘桃花汛滥觞’的晚期。这场盛宴马上就要结束,并购重组可能会使整个产业进入第二个阶段的发展。”曹和平说。

而邓新春认为,2013年大数据的概念炒作得很火,但到了2014年,炒作接近尾声,政府开始有了一些具体的动作。比如内蒙古建设了数据中心,而贵州借助阿里、中软国际等企业搭建了“云上贵州”平台(相当于服务器的集群)。“未来,企业可以专注于云应用的开发,不必担忧服务器的维护与价值了。”

毫无疑问,大数据产业预示着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但这种新经济究竟要如何发展,业内至今没有定论。

曹和平认为,目前,社会上对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的需求很大,地方政府应该静下心来研究云计算、大数据和智慧行为互动过程所需要的信息存储量之间的新经济了。

“所谓新经济,我认为是一种以电商技术为表、第三方市场平台为里,间杂了人类稍许智慧行为在内的互动经济平台。这种经济必须以大数据手段为依托。至于那些企业建设数据中心,放个管理后台,这种方式给地方政府带来的政绩与真正意义的数字智慧经济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曹和平说。

而韩亦舜认为,大数据产业的核心是在过去的基础上利用更多维度看问题。比如,过去的银行征信体系中存在着不可解决的问题:100个人通过银行审核获得贷款,但这其中依然还有逃账者。而互联网征信的本质就是使用其他维度的信息对贷款者进行考量,从而减少银行面临的逃账风险。

“所以,大数据的切入路径应该是:已有的数据首先要使用起来,那些原本没有,但事实证明对自己有用的数据要赶紧采集。至于数据存放在哪里,不管是内蒙古,还是贵州,亦或甘肃,这些都不重要。”韩亦舜说。

而在采访过程中,业内受访者普遍认为,未来,大数据将会产出无法预估的经济价值。这种价值首先可以体现在精细化管理上。比如,依靠大数据分析,一些传统企业在供应链上可以减少库存,甚至做到零库存,从而降低成本,提高利润。这也是大数据经济应有的涵义之一。至于真正的新经济全景图,目前不得而知。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一个大模型引发的停牌:商汤科技股价为何一日暴涨30%?
投资亏超8000万元,沃森生物一季度净利大跌逾九成,刚终止一款新冠疫苗研发
北京车展今日开幕!合资自主齐上新,智驾“普及风暴”进行时
《恋与深空》海外上线3个月狂赚超5亿元,苏州跑出一匹游戏“出海黑马”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