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上政策天花板:打车应用要凉了?

2015-01-09 16:12:54
来源: 时代周报
在打车软件雄心勃勃盯上专车领域的时候,一些地方的相关机构却开始收紧对专车的监管。

时代周报记者 王媛 发自广州

持续的投入并没有带来清晰的盈利回报。补贴退烧之后,打车巨头们接下来要怎么玩?

日前,滴滴打车、快的打车再次传出斩获新一轮融资的消息,在补足弹药之后,纷纷剑指造富能力更强的专车市场。而就在阿里、腾讯投资打车app一年多以后,百度也最终入局,宣布战略投资以专车起家的美国打车软件Uber。这意味着,国内打车APP竞争的双寡头时代即将终结,百度正式与腾讯滴滴打车、阿里巴巴快的打车形成“三国杀”战局。

值得注意的是,在打车软件雄心勃勃盯上专车领域的时候,一些地方的相关机构却开始收紧对专车的监管。据媒体报道,去年12月25日晚,上海市交委通报已查扣12辆滴滴专车,并对其开出“非法经营”的罚单。

尽管打车app企业寄望凭借自身的好故事,通过资本的力量“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但却没想到,才刚风口飞起几米,就撞上了政策的天花板。

“随着私家车限购、城市拥堵的情况加剧,未来专车的需求会日益增加。预计未来专车市场会达到4000亿的规模。”快的打车营销副总裁李敏向时代周报记者谈到,“打车软件优化了用车的资源配置,但目前专车的发展的确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节点上,对于这类新生事物,现有的管理方法还没有覆盖到,我们也在积极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力求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管理规范。”

“三国杀”之局初成

就在刚刚过去的12月29日,打车app巨头快的打车传出获得8亿美元D轮融资的消息,消息称此次快的打车的投资方除了阿里巴巴和老虎基金以外,还有其他两家大型基金,若加上今年春节前后完成的超1亿美元B轮融资、9月完成超2亿美元C轮融资,快的打车在2014年的融资总额将超过10亿美元。

在面对记者的求证时,快的打车内部官方人士向时代记者表示:“具体的融资信息暂时不方便透露。但今年全球范围内都掀起了移动出行app的风潮,尤其在中国、印度、东南亚等地区,整体资本市场对移动出行软件的认可比较高,能拿到比较高的融资也是比较合理的。同时,快的融资的目的在于进攻高端客户,押码专车市场。”

在此之前,滴滴打车亦刚宣布完成新一轮超7亿美元的融资,由腾讯、淡马锡和DST主投,并称资金将用于专车业务以及同城物流等领域。垂涎中国生意于去年7月份正式入华的Uber也完成了12亿美元的融资,估值达到约400亿美元。

Uber的打车服务将接入百度地图、百度移动等app之中,百度钱包作为支付体系也将纳入合作之中。随着百度的加入,在打车领域上,BAT三巨头再次正面对碰。

2014年春节期间,由于不惜血本的“补贴大战”,滴滴和快的瞬间成功成为了茶余饭后的必谈话题。继电商之后,打车行业亦成为烧钱的无底洞。眼下打车软件荷枪实弹,新一轮烧钱大战似乎无可避免。

易观国际最新发布的《2014年第三季度中国打车软件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9月,中国打车软件累计账户规模达1.54亿,其中,快的打车以54.4%的比例占据市场份额第一位,滴滴打车以44.9%的比例位居第二。
无可否认,滴滴和快的的烧钱活动,是成效显著的。很多用户通过红包吸引下载了打车软件,用打车软件叫车出行的习惯也逐渐形成。同时,快的和滴滴的土豪式砸钱,也让整个行业洗牌剧烈。“2013年初,市面上有30多家打车应用,而到2014年,市场上就剩下两家公司了。”李敏说。

李敏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过去大家看到快的、滴滴等打车企业一直在狠投钱,但实际上,我们是把省下来的广告费直接补贴给消费者,这种做法让移动智能出行的发展缩短了两到三年,让打车app迅速得到整个市场的认可。”

不过,滴滴CEO程维曾表示,补贴大战过后,订单量从峰值530万单逐渐降低到平均每天300万单。“对于奔着补贴而主动去打车的用户活跃度肯定会降低的,这在情理之中,未来主要靠本地化的服务和产品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分别于2012年8月份和9月份上线,两年多来,持续的补贴投入并没有带来合理的盈利回报,烧钱到何时是尽头?接下来何处又是盈利的方向?

专车业务成主战场

去年8月份,滴滴正式上线了针对中高端消费群体的商务专车业务。记者看到,在app的专车业务中,滴滴提供了凯美瑞、别克GL8、奥迪A6等三个档次的车型选择,收费亦分别“15元起步价+2.9元每公里”、“23元起步价+5.5元每公里”、“27元起步价+5.6元每公里”三档。

滴滴官方数据显示,滴滴专车业务目前已经覆盖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6个大型城市,日订单已经突破15万单。同月,快的打车也将收购而来的大黄蜂打车更名为“一号专车”,正式进军商务车市场。据了解,目前市面上提供商务约租车服务的互联网平台还包括Uber、易到用车、AA租车等。

在过去两年,滴滴和快的在打车界成功搅动了整个出租车市场,也积累了大量的用户流量。为什么在新一轮较量中,商务租车成为角力的主战场?

李敏向记者介绍到,出租车属于基础型服务,价格透明,没法直接变现,而专车的运营成本比较大,如果在没代金券的情况下,每单的价格大约是出租车的2—4倍,盈利能力比较高。因此,出租车打车服务只能作为移动流量入口,打车软件未来的重点在于布局专车市场和增值服务。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薛胜文告诉记者,打车软件对专车服务寄予更大盈利厚望的原因主要是,专车服务相比打车服务的盈利空间更大,打车软件可以从专车服务中获得平台提成,而在打车服务中非但没有提成反而还需进行补贴,通过烧钱争取市场份额。在打车软件的盈利模式中,打车服务攒人气、积口碑,仅仅是打车软件获取用户的渠道,而专车业务才是其真正的盈利点。

李敏向记者分析道:“目前出租车市场的市场规模是3000亿左右,快的的发展策略是,在不影响现有市场的情况下,做增量市场。而随着私家车限购、城市拥堵的情况加剧,未来专车的需求会日益增加。预计未来专车市场会达到4000亿的规模。”

对于未来大规模的砸钱策略会否在专车业务上大力复制,李敏则表示:“专车本身就是定位于中高端的客户,客户不会因为单纯补贴的刺激而打车,而未来对专车需求最大的可能会在企业端。”

过去两年间,烧钱是必用的法宝,而盈利则是两家企业避谈的话题。因为行业巨头对于盈利模式始终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而眼下,盈利的方向似乎逐渐变得清晰。

“对于企业来说,出租车作为基础型服务和入口,免费是可以接受的,而解决了用户的需求,用户自然离不开你。而通过流量的变现,专车服务的推出,以及与本地O2O企业的合作就可建立商业模式,在广告环节盈利,为支付环节输送现金流。”李敏告诉记者,目前而言,快的每个月都有几千万的广告收入进账。“关于盈利模式的探讨,始终没有一个最终的定义,因为移动互联网变化实在太快,我们一般只能设想到未来三到六个月的事情,未来还可能引入代驾服务。”

风口还是天花板?

尽管民营打车app企业寄望于在资本的扶植下“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但万万没想到,才在风口飞起几米,就碰上了政策的天花板。

据媒体报道,去年12月25日,上海市交通委公开表示,“滴滴专车属于非法运营”。第二天,就有12辆滴滴“专车”被查扣,部分驾驶员被行政罚款各10000元,之后上海市还将对滴滴专车开出罚单。

而就在去年11月,已进驻国内的美国Uber电召软件在重庆一培训点遭查处,被交通管理部门定为从事黑车经营活动。

我国交通运输部认可的运营方式,只有长途客运、旅游巴士、出租车和汽车租赁。汽车租赁有严格限制:只能租车,不能提供驾驶员服务。按照传统的认知方式,专车模式是不被允许的,或可直接被认定为“黑车”。

薛胜文向记者指出,专车服务遭到政策强力反弹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专车服务触碰到出租车公司的利益,而出租车公司为政府所垄断,遏制专车服务,有利于出租车公司的发展;另一方面,专车服务目前越过了法律红线,而且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虽然服务质量相比传统出租车高,但是事故概率或也相对较高。

“目前专车的发展处于一个尴尬的节点上,对于这类新生事物,现有的管理方法还没有覆盖到,老的办法不适用,但新的标准又还没出来,所以此前有相关部门对此进行了调整和规范,我们也在积极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李敏说。

李敏向记者谈到,实际上,快的是最早开始管控车和司机的平台。“因为私家车比较难以管理,作为信息整合平台,我们采用的是跟租赁公司合作的方式,司机则是请劳务公司派遣的。但我们本身对车的车况和司机的履历有严格管理。在司机的招募上,我们对司机的履历、行车记录、籍贯和形象都会有严格的要求。除此之外,快的还有大额的保险承诺。未来将不考虑自建车队,因为买车、牌照等资金需求压力非常大,我们是资源整合平台,希望走轻资产的发展模式。”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京东安联财险股权更迭:安联保险拟转让53%股权给子公司,京东持股上升
北京半马调查结果公布,特步就报名失误道歉
疯狂小杨哥不想当网红?减少直播带货场次,首部短剧开拍
联想向AI要增长:六年投资超百亿元,杨元庆能定义AI PC吗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