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2014年资本市场的光荣时刻

2015-01-08 14:07:26
来源: 时代周报
新国九条、国企改革、沪港通以及IPO重启等一系列改革关键词,使得2014年的资本市场风起云涌。

彭岩锋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12月22日,冬至,为安静之节。古人认为,冬至是计算二十四节气的起点。是日之后,白昼变长,以天下静扶助微气以成万物,孕育着来年的春天。

即将过去的2014年,既是“新常态”首年,同时也是全面深化改革之元年。一方面,经济增速放缓,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也在转变,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另一方面,新国九条、国企改革、沪港通以及IPO重启等一系列改革关键词,使得2014年的资本市场风起云涌。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推进和资本账户开放,到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无不彰显出未来资本市场改革的大方向。

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实业与金融,股市与债市等每一个角落。改革利好之下,A股由“熊”转“牛”。在此波“牛”市来临之前,沪指长期在2000点徘徊,从11月下旬起,央行降息、投资者信心高涨等多重因素刺激,股指迅速上攻,尽管偶有震荡起伏,但日成交金额屡破万亿大关,终于站稳3100点。

“价值投资”新生态

2014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首提“新常态”,即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不久前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详细总结了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九大典型特征,并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是“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会议结合新常态概念,提出了2015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积极培育新增长点。

新常态下,资本市场新生态也日趋成型。

在制度改革和市场主体培育的过程中,资本市场的内涵逐渐丰富,功能定位日益明朗。资本市场要成为企业快速融资的便利场所,而非企业圈钱套利的灰色之地;要成为理性投资者获取合理回报的场所,而非疯狂赌徒的牟利之室;不仅要充当宏观经济和产业资本的载体,也要争当上市公司完善治理的助推器;既达到高效配置社会资源的目的,又惠泽于民,让普罗大众分享经济增长的红利。

在“新常态”提出的5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自2004年1月以来,国务院第二次以红头文件形式出台资本市场的纲领性文件,这份被称为“新国九条”的文件由此对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此后,私募基金规范、新三板加速扩容、大力打击欺诈上市等一道道改革措施落地。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金融反腐领域,仅据证监会6月下旬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就已对25起内幕交易案立案调查,高于2013年全年的22起,并已向警方和检察机关移送29起案件,这一数字也高于2013年全年的21起。而就在今年11月,一大批“老鼠仓”案件陆续在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包括林彤彤等业内大佬等均未能逃脱。这场自上而下、态度坚决的反腐,深刻地影响着金融运行形态。

在新股发行体制改革领域的改革,则更大程度体现出了公平、公正和公开原则,培育良性的市场环境。

诚然,开市以来,A股蓝筹股已成全球主要市场估值最低,具备强大的吸引力,加大力度持续引入长期资本是股市走牛的坚实基础。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在制度安排、交易规则和监管方式等方面基本与国际市场接轨,并且无论是市值抑或是日交易量也均处全球前列。但不容否认的是,长期以来,资本市场负面新闻频出,备受操纵股价、炒作题材等恶性案例的困扰。这一现象背后显现的是以散户为主、机构投资者占比过低的投资格局,从而形成了交易频繁、换手率高、市场缺乏理性和长期投资理念等不成熟的特征。

“新常态”语境下,“以增速换质量”的效果已经慢慢显现开来,这也是近期A股逐渐走强的一大重要原因。在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看来,从2013年中期以来,经济增速不断下行,社会整体需求增长率越来越低,但上市公司盈利却出现好转,正是因为经济在供应层面上的调整和收缩比需求下降的速度要更快所导致。

监管层在顶层设计方面,围绕市场和投资者,严厉打击欺诈和圈钱行为,加强财务审计,并推出“史上最严厉退市令”。上述举动,不仅有利于保证证券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也将推动A股真正步入重视“价值投资”的轨道。

11月27日,筹备良久的沪港通终于开通。

沪港通不仅为境内外投资者开启了直接投资A股的新道路,也是中国对外开放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举措,并且通过引入境外投资者,普及和规范了投资理念。

“沪港通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探索出一种市场模式、交易模式、监管模式、清算模式和风险管控模式,为中国资本市场完全与充分地双向开放赢得时间与空间,把世界带到中国的家门口。”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对沪港通如是评价。

多路加码改革措施,防微杜渐,未雨绸缪,“价值投资”已具雏形。

改革重塑资本市场

2014年,围绕资本市场的多项制度改革多管齐下,接连推进。

3月21日,证监会发布《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上证50指数成分股上市公司纳入公开发行优先股的试点范围;3月21日,证监会发布优化老股转让制度、规范网下询价和定价行为、强化对配售行为的监管等多项完善新股发行改革相关措施,为下一步向注册制改革过渡打下良好基础。

对于注册制,市场呼吁多年。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实际上与全面深化改革一脉相承,一方面是为了服务和配合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对“新国九条”为根基的改革蓝图的付诸实施。注册制改革是解决资本市场深层次矛盾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步。2014年,IPO堰塞湖情况依然不见好转,目前仍有600余家企业正在苦苦排队当中。

注册制,将调整和简化发行环节的行政程序,建立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监管体制,投资者根据信息披露做出投资决策并承担后果。行政程序简化后,监管的原则将从“行业监管”逐步向“功能监管”过渡,还权力于市场和投资者。监管层不必“越俎代庖”,不必为企业的未来盈利能力作出判断,不必再为企业背书。市场主体各归其位,各尽其责,专业性得意提升。

改革不仅于此。2014年10月,证监会发布的关于支持深圳资本市场改革创新的15条意见中,提出将积极研究制定方案,允许符合一定条件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和科技创新企业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满12个月后到创业板发行上市。市场由此判断,之前受限于创业板盈利门槛而纷纷转战美股的国内互联网企业,或将迎来其登陆A股的良机。

今年最为让A股市场尴尬的,便是阿里巴巴9月赴美上市事件。为何A股不能留住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土网企?创业板开设之初参考对象便是纳斯达克,但为何京东、聚美优品等企业纷纷绕道美国上市?其中,盈利要求是一个重要原因。是时候改变了。

同月,证监会正式发布了《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针对退市中的现实问题,在既有法律制度框架下,作出明确和细化的规定;10月24日,发改委、商务部及证监会等多个部门共同研究制定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并联审批方案正式施行。同一天,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和《关于修改〈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决定》,进一步减少和简化并购重组行政许可。

11月28日,中国农业银行400亿元优先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中国境内资本市场首只优先股完成发行及挂牌。

新常态语境中,培养和扶持高科技、高成长和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发展壮大,是转型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但往往这些企业由于高技术、高风险、轻资产等特征,却大多面临融资难、抗风险能力弱等突出问题,客观上需要长期、大量的资金扶持。此种现实情况,也要求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以解决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融资难题。

经过多年潜心发展,中国资本市场规模今非昔比,规范程度大幅提高,由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等构成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初具规模。

在2014年,新三板扩容尤为引人瞩目。短短一年之内,新三板的市场规模就已发生重大增长,从去年的355家到目前的挂牌新三板的公司已突破1500家,这一数字已超过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之和,新三板总市值突破4000亿元。

要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放开民营银行准入,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融资难和融资成本高,向来是中小企业日常经营中的突出问题。放开民营银行的准入,由此打破银行业垄断,引入更广泛的竞争机制,可以从根本上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2014年,民营银行终于走出坚实一步。目前,首批5家民营银行试点忙于筹备与开业,据媒体报道,2015年1月或许就有首家民营银行正式对外开业。

以市场化为导向的金融改革措施也在陆续推出当中。广义层面上的资本市场,如众筹、P2P等新的模式也频频出现,引得更多人士的关注。

在改革日趋深入的同时,我们必须思考的是,资本市场同时也应在新常态的经济运行环境中发挥自身作用。

实业与资本,向来是鱼水共存之谊:实业需要资本的马车,资本需要实业的耐力。

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消费产品升级,助力新技术和新模式推广,提高生产要素分配效率方面,资本市场都是引领经济新常态重要的无形之手,但规范其发挥正常功能的前提是需要市场化的引导。

资本市场是推动企业创新的加速器。

每一次大规模的企业创新、技术创新活动,都离不开资本市场在背后的鼎力支持;反之,每一次企业的大规模创新和技术创新,也都使得大量的优秀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从而大大推动资本市场发展。企业创新与资本市场,天生就是一个互动的关系,而不是天生的“死敌”。在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建设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观念转变就是从政府主导创新到市场主导创新的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资本市场无疑将发挥重要作用。




更多相关报道见 【专题:2014,改革加速度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丽人丽妆2023年扭亏为盈,玉容初、美壹堂等自有品牌增速超40%
龙光公布2023年业绩,境外债管理进程加快推进
深耕实体经济夯实差异化发展优势 2023年华泰证券营收利润双增
东北证券近30%股权遭"甩卖",第一大股东或将易主!公司回应:还在筹划阶段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