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指挥棒之变

2014-12-30 14:40:56
来源: 时代周报
当经济增长日益与民众生活幸福感错位之际,官方也在逐渐调整甚至放弃以往片面追求GDP的考核模式。

【经济调频】

1934年,美国商务部内外贸易局向国会金融委员会呈递《国民收入报告(1929-1932)》,开创性地编制了全国国民收入数据。50多年后,1992年,在大洋彼岸,中国国务院发出《关于实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的通知》,正式开始在中国实行SNA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GDP成了我国最重要的经济指标。

GDP见证了中国冲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辉煌,但当经济增长日益与民众生活幸福感错位之际,官方也在逐渐调整甚至放弃以往片面追求GDP的考核模式。

今年,中国多个省份对市、县(区)的考核进行了调整,很多县市取消或弱化了GDP考核。在告别“唯GDP论”的道路上,呈现加速态势。这股淡化GDP考核之风实际上来自于中央高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随后,中组部下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不能仅仅把GDP及增长率作为考核评价政绩的主要指标;对限制开发区域不再考核GDP;选人用人不能简单以GDP及增长率论英雄。

有正确的“指挥棒”,才能引导正确政绩观,真正把工作重心转向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上来,转到民生改善、社会和谐和生态环境建设上去。



时代周报记者 李光金

12月23日,2014年中国经济发展又一件大事落定—为期两天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落幕,研究了“依靠改革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在此前,12月11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当然,农村属于“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中的明显“弱项”。

改革创新,一以贯之,着眼中国经济“调频”。

从农村工作会议发布的消息中,可以分析出当下中国经济的几大关键词以及明年经济工作的发力点:

—“挖掘农民这个最大群体的消费潜力”,指向扩大内需,提振消费。

—“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后”,指向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冲抵整体投资下滑的压力。

—“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指向调结构,稳增长。

对中国经济而言,2014年尤值得复盘。因为,2014年既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十三五规划也在4月1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召开的专门电视电话会议得以启动。

2014年,中国经济出现诸多拐点:告别高速增长,“新常态”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走出去步伐频频,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报告显示,作为以前的“吸金大户”,中国今年对外投资额将首次超过外来投资;啃掉诸多“硬骨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甩开膀子;不再“大水漫灌”,更加尊重市场,定向调控成为宏观政策的新思路;加速告别“唯GDP论”,就业和收入成为更看重的指标,各地探索环保、法治等新的政绩考核机制。

“微刺激”找定力

发展模式从粗放到精耕,首先需要扭转的是经济政策取向。

过去这一年,大水漫灌,在经济决策领域多次引用。7月15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他指出,必须坚持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注重实施定向调控,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有针对性地实施“喷灌”、“滴灌”。

下行压力不断增加,中国如何稳经济,会不会选择强刺激?面对国际对中国经济的关注,李克强在10月份出访欧洲时,专门给予回应。他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国没有实行“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没有放松银根和扩大赤字,而是强力推改革。

金融政策,是“精准滴灌”的首选。在11月21日,中国央行宣布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40个基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同时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

效果立显。流动性的增加,令疲软的资本市场一扫颓势,股指连日大涨,股民喜笑颜开;房地产市场上,房贷压力的减轻无疑会刺激抑制的购房需求,“房地产回暖”的声音重现。当然,在个别领域出现的“牛来了”是种一厢情愿。

最重要的是,从经济学的逻辑看,降息的预期已渐趋强烈。微刺激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催发投资热情,可成为经济下行压力的一股反向作用力,而且是主动作为、主动调试,充分展现了可控性。

调频,还体现在对市场力量的尊重,和经济规律的秉持,平衡有形和无形两只手的力量。

松绑市场之手

首先是为市场松绑创造条件。2014年,将权力关进笼子是各方关注的焦点。“有限政府”,可以压缩权力寻租空间,更可以让市场活力得到更有效发掘。

12月初,一个“透明的笼子”在广东打造成形,广东印发《广东省行政审批事项通用目录》,将地方政府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一单收尽,并统一规范名称,赋予唯一代码。这是我国首张涵盖省、市、县三级全部行政审批事项的一单式“纵向权力清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2013年简政放权取得实效的基础上,今年年初中央政府承诺: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

有媒体梳理发现,今年已召开的37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中,22次提及简政放权,彰显了政府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坚定决心,目前国务院已相继取消和下放9批共798项行政审批事项。

其次是具体经济领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无声胜有声”,“楼市调控”连续第二年“缺席”中国经济定调会。无论是去年的楼市高烧还是今年的骤然降温,中国楼市调控“去行政化”趋势显现。

“限购”大面积松动、“限贷”大幅度放宽、“限价”逐渐消失,此前加诸楼市的重重枷锁,正逐一松绑。商品房市场本就是一个市场化的场所,供求关系、产品结构都应该由市场决定。西方发达国家也大都没有专门针对房地产市场的政策,一般通过金融或者货币政策调整影响楼市。

政府之手则开始向土地制度、金融、财税制度等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的建立转移。以土地制度改革为例,如能按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能与城市国有土地同等入市,那么或改变地方政府一家独大的状况,有效调节土地供应量,控制地价上涨幅度,从而从根源上调整房地产市场。这种淡化行政、从更深层次原因入手的楼市调控,可能成为未来的“主旋律”。

中国经济已经到了只有转型升级才能持续发展的关键阶段,唱好经济决策这场“重头戏”,实为重要。




更多相关报道见 【专题:2014,改革加速度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剑指3400亿锂电新局,外来巨头抢滩“亚洲锂都”:与“地头蛇”争锋,谁将胜出?
龙湖集团“造血能力”强劲:经营性业务优化盈利结构,有息负债降154亿
黄光裕仍在自救,国美零售2023年亏损100亿元,拟成立新国美电器
偏离主业还是打辅助?中国信达2023年不良资产结构大调整,金融业务占比上升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