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盛伟邦或成“弃儿”?

2014-10-15 10:48:08
来源: 时代周报
“红星美凯龙收购吉盛伟邦”这宗国内家居行业有史以来最大的业内整合案以失败告终,吉盛伟邦创始人邹文龙在其公开信中所表露出的“彻底隐退”之心却让业内哗然。


【家居产业系列报道之五】

时代周报记者 赵妍 实习生 吕一 发自上海

即将步入不惑之年的东北人邹文龙一手打下吉盛伟邦的江山。自1989年在长春创办家具店吉盛商场,邹文龙是吉盛伟邦不可或缺的灵魂人物。他带着“吉盛伟邦”经历了移师上海,南下广州,并在2006年与绿地集团合作在上海打造了吉盛伟邦国际家具村等。在整个家居行业里,吉盛伟邦位于上海、广州、长春的6个卖场,留给人“主打中高端市场”的印象。

但邹文龙最近一次公开露面,却是在今年年初家具行业传得沸沸扬扬的“红星美凯龙收购吉盛伟邦”事件。彼时这位已许久未露面的吉盛伟邦创始人通过企业官网发布公开信确认了这一收购案属实,并称转让予红星美凯龙,最大的期许是“吉盛伟邦”得以传承,得以发扬光大。

这宗国内家居行业有史以来最大的业内整合案,以失败告终。但吉盛伟邦创始人邹文龙在其公开信中所表露出的“彻底隐退”之心,却让业内哗然。究其原因,更是众说纷纭。

同时,时代周报记者独家调查发现,当时表露退隐之心的邹文龙,同期入股了中国最大民营投资公司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如今距离事件双方宣布从“股权转让”变为“品牌合作”已过半年之久,摆在吉盛伟邦面前的问题是,面对收购失败,以及创始人的退出之心,究竟该何去何从?而关于与红星方面的品牌合作,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模式?

时代周报记者日前从红星美凯龙一位内部员工处了解到,双方的“合作”似并未有实质性进展。时代周报记者也连续三天尝试联系吉盛伟邦市场部总监吴玉奇,不过截至记者发稿前,因该公司工作人员称其“不在办公室”而未能与之取得联系。

超20亿被收购案失败

吉盛伟邦与红星美凯龙之间“分分合合”的纠葛,实际已长达三年之久。

而到了今年2月,媒体报道称,红星美凯龙与吉盛伟邦签署了《股权收购框架协议》,根据该协议,红星以现金人民币22亿元收购由原权利人持有的上海吉盛伟邦家居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的100%股权,以及吉盛伟邦管理公司所拥有与“吉盛伟邦”品牌及无形资产相关的所有权利。在红星美凯龙于4月25日公开的招股书中,也提及了此笔交易。

这个板上钉钉的事态,惊动了整个家居业界。从2010年到2014年,红星美凯龙3年来两度寻求与吉盛伟邦的重组合作,被解读为对这个品牌志在必得的决心。

上海媒体《东方早报》彼时更是援引一位知情人士称,红星美凯龙方面的管理人员2月11日已经率先接管位于上海青浦的“国际家具村”,4月开始接管虹桥店和曲阳店。红星美凯龙全资收购后,吉盛伟邦创始人邹文龙很可能彻底退出,但是吉盛伟邦的品牌还将保留,红星美凯龙会实行“双品牌”运营模式。

吉盛伟邦创始人邹文龙,更是通过企业官网发布公开信确认了这一收购案属实。

然而到了5月,这笔被称为“中国家居业史上最大的一次业内整合”的交易,却出现了惊人的逆转。5月22日,一行业内人士爆出内幕消息,因为缺乏资金,红星美凯龙收购吉盛伟邦的交易可能失败,双方将合作模式由股权收购调整为品牌战略合作。

红星美凯龙随即确认了这一消息。其在官网表示,根据双方签署的品牌许可使用合同,吉盛伟邦将其商业品牌独家授权予红星美凯龙在全国范围内发展新商场,红星美凯龙将实施双品牌战略。

然而,这项收购案并未因交易双方的宣告而结束。关于收购案失败的原因猜测,众说纷纭。随之而来的红星美凯龙将可能为此支付巨额违约费用的消息,也在业内传开。

一个说法是,在今年2月份双方签署《股权收购框架协议》时,红星美凯龙已经向吉盛伟邦支付10亿人民币作为定金;当时有条款规定,如果收购失败,吉盛伟邦将扣除50%定金。与此同时,更有行业人士称,2009年红星美凯龙也因为收购吉盛伟邦失败,而向后者支付了3000万违约金。不过,另有消息指出,此前双方签订收购协议后,红星美凯龙只付给了吉盛伟邦2亿元的首付款,此后便无下文。包括南方日报、凤凰网、搜狐网等媒体的报道中,均提及了该项违约金事宜。

不过,这一违约金问题,红星方面通过媒体发声,予以了否认。然而,交易双方至今未对收购案失败一事,作出具体原因的披露。

行业第三?

在“红星美凯龙收购案”中,吉盛伟邦被定义为“在业内影响力位居前三”。不过,在家居建材营销专家、帝略营销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陆丰看来,这一说法显得有些“言过其实”。

“如果吉盛伟邦排第三,那么那些比它大得多的要怎么办?大家都说自己是第一呢。”陆丰向时代周报记者评论道。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目前家居流通领域的绝对大佬,截至目前红星美凯龙已经在全国90多个城市开业了125家商场,此前预计的2013年商户销售额超过600亿元。排名第二的居然之家卖场数则有76家。而吉盛伟邦发展至今25年,在全国范围内仅有6家门店,且有3家位于上海,广州和长春分别有2家、1家。

在陆丰看来,整个行业经过几年的疯狂扩张,加之国内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部分企业本身销售的限制,如地理位置、管理能力、经营水平等,许多卖场正在面临危机。

根据上海安邦智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今年年中家居卖场调查报告,当前全国家居卖场撤店空置的情况正在不断加剧。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基本上每一个卖场都存在撤店空置的现象,并且11个城市中有16个卖场的空置率超过20%,占比30.7%以上;有22个卖场空置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有8个卖场空置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分别占比42.3%、15.4%。从区域对比看,全国连锁卖场红星美凯龙、月星家居、第六空间集中扩张的华东区、华南区发达一二级城市的卖场撤店空置的情况最严重。

而吉盛伟邦也多多少少遇到了这一类困境和问题。“第一它没有规模。在这个行业里像苏宁、国美,有规模才能给它带来一系列谈判的能力和优势,但它规模又没有,管理水平又上不去,竞争又那么激烈,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上不上下不下是最难受的。”陆丰说,“或者像有些品牌那样在当地只开一家店,有区域的优势,又有政府的资源,在当地形成多年的品牌优势,但吉盛伟邦一项都占不到。这是必然的结果。”

而非上市企业本身财务状况不透明,也加大了外界对吉盛伟邦真实状况了解的难度。

根据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如今全国范围内注册在创始人邹文龙名下的吉盛伟邦集团下属公司仅有上海吉盛伟邦家居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长春吉盛伟邦家居有限公司,以及与绿地集团合资的上海吉盛伟邦绿地国际家具村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吉盛伟邦绿地家具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11月5日的广州吉盛伟邦展览有限公司,如今已经注销。

其中上海吉盛伟邦家居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注册资本8000万元,投资人为长春吉盛伟邦家居有限公司,而长春吉盛伟邦家居有限公司实际上成立于2014年3月3日,注册资本也为8000万元。吉盛伟邦实际控制人邹文龙、李菡,在今年3月前后对多家注册公司进行了事项变更。

上海吉盛伟邦绿地国际家具村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注册资本47000.0 万人民币,投资人上海绿地商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吉盛伟邦家居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各出资23500万元。

时代周报记者在查找了多方材料后,仅在上海青浦区政府网站《青浦区2014年上半年商业运行情况》一文中,找到位于青浦区赵巷商业商务区内的“吉盛伟邦实现销售6.4亿元,同比增长14.9%”。

而吉盛伟邦位于上海青浦的门店,即为与绿地合资的吉盛伟邦家具村,公开资料显示,该卖场占地45万平方米,引入1000余家国内外一线品牌建立了品牌直营直销旗舰店,是“红星美凯龙收购案”中,被业内认为的最大资产。

邹文龙入股中民投

原本打算把公司卖给红星美凯龙,邹文龙其实下了很大的决心。

在今年年初的公开信中,邹文龙坦言“虽然有很多纠结和眷恋,但终于做到‘培育起,放得下’了,这或许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或许是个人价值观的转变,此时也深感欣慰”。

将全身心培育的吉盛伟邦,托付给昔日的对手红星美凯龙,当时业内对于邹文龙彻底退出的态度有诸多猜测。新浪乐居甚至援引上海一位家居业内人士称,邹文龙被传病重,是促成邹最终同意卖掉吉盛伟邦的重大原因。此外,走高端家居路线的吉盛伟邦因遭遇利润降低、电商冲击而“脱手”的猜测更是不绝于耳。

行业内专家陆丰向时代周报记者称,整个红星美凯龙收购案过程都比较神秘。“我们业内人士也都是在猜测,大概知道是怎么一个情况,但是具体我们也不知道太多。”

时代周报记者调查发现,正是在“红星美凯龙收购案”沸沸扬扬的3月前后,吉盛伟邦实际控制人邹文龙、李菡实际上做了一件看似不相干的事。

根据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今年3月13日,自然人邹文龙、李菡投资成立了“锦绣前程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该公司注册资本10000.0 万人民币,法人代表为李菡,经营范围包括实业投资、投资咨询、投资管理、企业管理。公司注册地为上海市虹口区邯郸路173号4号楼6233室。

这家突击成立的“锦绣前程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为前不久引起各方震动的中国最大民营投资公司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根据公开资料,在股权结构方面,中民投单一股东持股比例最高不超过2%,即10亿元,最低不少于0.6%,即3亿元。

而邹文龙在当时的公开信最后,也确实颇为意味深长地提及:“亲们,这不是告别更不是终点,准确说这是我人生的转折点,我将放飞新的工作和生活的梦想!”其所提及的“新的工作和生活的梦想”,或许与入股中民投相关。

如今距离收购事件双方宣布从“股权转让”变为“品牌合作”已过半年之久,摆在吉盛伟邦面前的问题是,面对收购失败,以及领导人的退出之心,究竟该何去何从?

同时,时代周报记者日前从红星美凯龙一位内部员工处了解到,双方的“合作”似并未有实质性进展。

“现在合作到什么程度,我们也没有收到任何消息。其实如果现在对外发布的消息不能让大众明确合作的具体模式的话,那么相信也是我们集团方面并不想把这个事情说得太清楚。可能还没定,可能还有变化。”上述人士并未透露更多。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投资亏超8000万元,沃森生物一季度净利大跌逾九成,刚终止一款新冠疫苗研发
北京车展今日开幕!合资自主齐上新,智驾“普及风暴”进行时
《恋与深空》海外上线3个月狂赚超5亿元,苏州跑出一匹游戏“出海黑马”
一季度营收、利润双降!西部证券去年净利润上涨超170%,分红超4亿元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