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快递解缚

2019-08-15 10:23:46
来源: 快递 物流
面对全面开放的消息,多家外资快递企业表示,国内业务这块年收入近400亿元的大蛋糕,将是未来战略要点。

时代周报记者 马欢 发自广州

洋快递要全面进场了。

9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面开放国内包裹快递市场,对符合许可条件的外资快递企业,按核定业务范围和经营地域发放经营许可。同时,在经营许可程序等方面也将进一步简化,推进快递与电子商务、制造业联动发展。

DHL(德国敦豪)、FedEx(美国联邦快递)、UPS(美国联合包裹)和TNT(荷兰天地),这四家并称为国际快递四大巨头。

自进军中国市场以来,四大巨头就已在国内扎根布局并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然而,迫于政策所限,“洋快递”们在国内快递市场一直未见起色。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外资进入中国物流业的影响及其政策建议》的课题报告显示,尽管这四大巨头目前占据了中国国际快递市场75%的份额,但国内快递市场的份额却不到1%。

面对全面开放的消息,多家外资快递企业都向时代周报表明了欢迎的态度。对于他们来说,国内业务这块年收入近400亿元的大蛋糕,将是未来战略要点。

外资快递受制于政策

在此之前,部分洋快递已经被允许踏入中国市场,但大多都侧重于承接国际快递业务或某些有特殊要求的小众业务。

上世纪80年代,四大国际快递企业纷纷进军中国市场,但受政策限制,在一无网络、二无人才的情况下,它们最初采取了相似的战略路径,选择与中国对外贸易运输总公司(简称中外运)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合作的同时,几家巨头也将自己的管理系统引入中国,用最短的时间复制了中外运的网点布局。

但在经历了若干年的合作后,除了DHL之外,其他三大巨头都先后选择了与中外运分手。

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承诺开放除中国法律规定的邮政部门专营业务以外的快递市场,允许设立中外合资企业,外资所占比例不得超过49%;“入世”后一年内,允许外资拥有50%以上股权;“入世”后4年,允许外国服务提供商在华设立全资子公司。

2005年,随着中国政府兑现承诺,完全放开了外资在中国经营国际快递的政策,四大巨头在中国国内的发展更是风生水起。彼时我国快递业务隶属商务部管辖,商务部对外资公司的运营并无限制。

但随着我国邮政政企分离的进程和《中国邮政法》出台,条款中增加了对外资企业经营国内信件业务的运营限制,并要求快递企业重新向邮政局申请运营牌照。2009年颁布实施的新《邮政法》明确规定,外商不得投资经营信件的国内快递业务,并同时规定邮政管理部门审查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的申请,应当考虑国家安全等因素,并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

由于没有顺利得到国内快递业务经营许可,几大外资快递巨头集体失意,不同程度地放慢了中国国内快递业务的发展步伐。从2010年到2012年底,四家巨头才陆续通过了国家邮政局对中国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的审核。

虽然也有国内递送业务,但几家外资快递巨头的重心仍然是国际快递市场。

“DHL中国优先”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快递企业,DHL所在份额居四大国际快递公司的首位,坚持和中外运的联姻也一度让它在华发展中占了不少政策的甜头,即便如此,它在华的发展历程并不总是畅通无阻。

DHL是第一家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快递公司,由于当时的政策限制,DHL与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各注资50%,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中外运敦豪。

中国首个全面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就是由中外运敦豪与中国海关合作建立的。作为回报,DHL在政策上的优惠也享受不少。2004年中外运敦豪即获得服务牌照,经营以包裹为主的国内快递业务,此时,其他三大巨头距离中国国内快递市场还很遥远。

2004年8月,DHL进军华南地区。同一年DHL在山西太原设立分公司,这是DHL进军中国内陆物流市场的重要一棋。

如果不是新《邮政法》的出台,DHL在华的发展堪称凶猛。在中国入世之后的五年里,中外运敦豪年均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35%—45%。2006年中国已经成为DHL全球网络中增长最快的市场,并且高调发布了“DHL中国优先”战略。此时,这家“洋快递”在华投资总额已经超过了9亿美元。

2007年,DHL投资1.75亿美元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建立DHL快递北亚航空货运枢纽,这也是迄今为止DHL在华最大单笔投资项目。2009年,DHL启动了并购大手笔,借助中外运敦豪先后收购了全一快递、中外运速递、金果三家公司100%的股权。

然而新《邮政法》的出台打乱了这家巨头的计划。对此,DHL快递亚太区首席执行官许克威的解释是,新《邮政法》明确规定,外商不得投资经营信件的国内快递业务,不仅包括独资国外快递公司,也包括合资快递公司,“而信件业务占到了我们国内快递总业务的35%”。

据中外运敦豪给时代周报的回复中介绍,2010年8月,作为合资公司,中外运敦豪还是成为第一批取得国内快递经营许可证的国际快递企业之一。

尽管如此,2011年6月,中外运敦豪还是转让了上海全一快递、北京中外运速递有限公司和香港金果快递等三家公司100%的股权,这也意味着DHL正式退出中国的国内快递低端业务市场,重新集中到国际快递业务方面。

来自《南都周刊》的数据显示,2011年3月,DHL收购的这三家总资产只有2.17亿元的公司,合计负债总额却已高达3.47亿元,累计亏损约3300万元。

“目前有3000多家快递公司在中国国内快递市场内竞争,这是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当国内快递的商业环境、法律环境等条件规范的时候,是我们切入的时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DHL快递亚太区首席执行官许克威表示,时候未到。显然,在当下环境中,像中外运敦豪这样的外资快递受限于各方面的成本,在价格上比较吃亏。

一位要求不具名的DHL销售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相比较本土快递公司,我们国内业务的费用非常高,从上海寄送物品到青岛,价格是顺丰好几倍,所以一般很少有国内的顾客选择我们。”

到目前为止,唯有DHL仍然保留了和中外运的合资公司中外运敦豪,并在2011年又续签了25年的合资协议。

“单飞”之后站稳了脚跟

脱离了中外运,其它三个外资巨头也纷纷在中国实现自己的“单飞”:UPS以1亿美元代价收购中外运国内23个城市网点换取独资资格;联邦快递以4亿美元收购大田国际快递国内的全部资源;TNT收购中国最大公路企业华宇集团。

单飞之路并不一帆风顺。2008年10月,中国的地方邮政管理部门对全球和美国最大的速递公司联邦快递在一周内开具了两张罚单。

而这些外资快递巨头早已完成了在中国的战略布局:联邦快递在广州建设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2008年11月上旬,全球最大的包裹递送公司UPS位于中国深圳国际机场的亚洲转运中心动工。

2012年,经历一波三折的UPS和联邦快递也取得国内快递经营许可。UPS和联邦快递将分别以北京顺义区和广州白云区为基地,经营除信件外的国内快递业务,UPS目前已获得在国内33个城市开展快递服务许可,联邦快递则达到了58个。

在联邦快递官网上看到,国内业务价目表已赫然显示,其运费与本土快递企业运费价格差距甚微。

而TNT的发言人Cyrille Gibot 在给时代周报的回复中则表示,如今TNT已经将在华业务的核心放在了国际快递上。2013年,TNT就已经将其公路快运业务(天地华宇)出售给中信产业。

当下中国已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快递业市场,但国内快递企业的收入却只相当于外资快递企业的八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洋快递”们的实力可见一斑。

相比之下,尽管国内快递企业数量众多,但投诉量也在年年增长。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在众多申诉案件中,快递延误仍是消费者反映最多的问题,比例占到了一半。此外,快件丢失及内件短少、快递员服务态度差、快件损毁、违规收费等问题,也在直线上升。

一面是每天汹涌而来的数千万件快件,每月50%以上的增幅市场规模;另一面是马不停蹄的快递员、超负荷运转的输送带、不堪重负的运营网络,夹杂着暴力分拣、派送延误、面单信息泄露等问题。大多国内快递企业采用的是特许加盟制,这种中国特色的经营制度也诱发了愈发残酷的竞争。

此次向外资快递全面开放的决策,将能给混乱的国内快递市场一个显著的竞争压力。

在今年3月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2014年会上,李克强承诺,中国会更加广泛、有序地开放市场,让物流业形成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但他同时提醒,要“做好与中国同行竞争的心理准备”。

短期冲击有限

一旦全面开放市场,获得经营许可的“洋快递”们将有机会将固有的竞争优势扩大,也促使电商重新考虑将自建物流业务转回第三方合作。

四大巨头目前占据了中国国际快递市场75%的份额。

在中国大陆,TNT已拥有33家分支机构,3个国际快递口岸;联邦快递也已经覆盖国内200多个城市,   并在        58

个城市设有投递点;UPS每周约有200个航班将中国与全球市场连接起来,服务网络覆盖超过国内330个城市;DHL更是领先其他对手,在中国市场国际快递占有率达到40%左右,并计划到2015年在中国新增5个分支机构和20个销售办事处。

“中国快递业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外资进入中国快递市场将有利于快递业的良性发展,促进快递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提升,提高服务质量。我们期待与中国监管部门、行业加强合作,共同为中国快递行业的健康发展作出贡献。”对此,DHL在给时代周报的书面回复中表示。

“DHL快递业务的战略重点还是会放在国际快递市场,同时,我们并不排除未来在中国开展B2C业务的可能性。”这份回复补充道。

联邦快递的新闻发言人则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联邦快递欢迎中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开放国内快递市场的决定,这将为中外快递企业创造一个同等的经营环境。”

“外资开放以后短期内不会对国内市场产生影响。”中国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从长期来看,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因为在他考察欧盟、美国、日本市场时,发现本国的企业占快递行业主流,没有出现外资企业占主流的情况。

“让外资企业进来,不会对国内快递行业造成不良影响和冲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相关负责人余平表示,价格战从来不是快递企业发展的正确途径,企业要想发展,应该靠优质服务和先进管理。他表示,就算不对外资全面开放,国内的快递企业也在加速洗牌,大而强的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会干掉一大批小企业,这跟外资是否进入没有关系。

(时代周报记者韩玮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