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对研究所进行史上最大改革

2014-10-08 12:40:21
来源: 网稿
中科院此次改革会大幅提升部分科研人员的薪资待遇,减少对项目经费的依赖度,鼓励科学家在鲜有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上开展合作。

时代周报记者 陈舒扬 发自北京

2014年9月23日,《自然》杂志以《中国科学迎来重大变革》为题,报道了中科院正在进行的“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改革”。此次改革,研究所分类是其主导。

据公开信息,2014年7月7日,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第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暨全面深化改革纲要》(下称《计划纲要》)。8月,习近平、李克强、张高丽、刘延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计划纲要》作出重要批示,给予充分肯定。目前该计划已正式启动实施。

《计划纲要》源自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视察中科院时提出的“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的要求。

《计划纲要》提出了5个方面共25条主要改革发展举措。其中,“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牵动其他各项改革的‘牛鼻子’”是对研究机构进行分类定位,将研究机构分为“创新研究院”、“卓越创新中心”、“大科学研究中心”和“特色研究所”四类。

根据《自然》杂志对中科院院长白春礼的采访,卓越创新中心侧重于前沿基础科学研究,到2020年将建立20个;创新研究院着力关注商业潜力开发不足的领域,包括小卫星、海洋信息技术、药物研制等;大科学研究中心围绕大科学装置开展合作,为国内外的科学和产业研究提供支持;特色研究所目前仍处于设计阶段,将致力于促进区域或地方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自然》杂志的报道提出,如今,中国对科学研究的资金投入已经仅次于美国,远远超出其他国家。与此同时,很多人认为,就基础科学及其进展的产业化方面,中国的投入并未取得良好回报。文章对此探究了原因,认为这或许源于科学家的低薪酬——包括中科院的研究人员。因此,科学家们不得不以争取各种项目经费来弥补收入的不足,导致了科学研究的碎片化、同质化。此外,因为顾虑论文共同署名会影响对资助方汇报研究成果的份量,科学家们常常选择回避合作。信息交流的不通畅导致了重复劳动的产生,同时又不能及时有效地与企业界探讨成果转移转化的可能。

报道介绍,中科院此次改革会大幅提升部分科研人员的薪资待遇,减少对项目经费的依赖度,鼓励科学家在鲜有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上开展合作,改变过去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和过度依赖申请经费支持的状况。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高价超募股复盘 | 翱捷科技警示录:高价背后缺乏业绩支撑,助攻机构惨遭“反噬”
长城汽车内外交困,魏建军最近有点烦
去年员工减少超3000人,药明康德业绩增速放缓,净利润增速降至个位数
2024年“卖子回血”18亿,天邦食品自救无果?或成首家主动申请重整的上市猪企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