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静钧:解决“土地瓶颈”创造社会办医时点

2014-09-23 01:12:15
来源: 时代周报
医疗机构对“固定物业”的高度依赖性,导致了医疗机构背负巨大的“租金风险”。

和静钧

深圳市土地房产交易中心将于今年10月挂牌出让首宗医疗用地使用权。此举是深圳鼓励社会办医的举措之一。据报道,深圳市将拿出5宗地块作为社会资本兴办三级甲等医院用地,面向社会资本竞卖出让。

困厄于土地使用权制度,深圳如全国其他大部分地区一样,没有几家社会资本办医的单位所使用的医疗建筑是“完全产权”,大部分医院一般通过租赁物业的方式来兴办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对“固定物业”的高度依赖性,导致了医疗机构背负巨大的“租金风险”,越是业绩不错的医院,越受到不断上涨租金成本的压迫,无奈之下,只好另迁他处,错失不断扩充壮大的机会。

一直以来,城市土地使用规划中只有“商业用地”和“公共用地”之分,民营资本兴办的医疗机构,若要避免“租金风险”,就得通过土地转让市场获得“商业用地”,自己拥有独立的物业。然而,高企的地价,以“商业用地”方式来开办医疗机构,回收投资周期长,产生盈利的时点晚,没有多少投资者会冒险以这样的方式来兴办医院。

深圳的做法,创新点在于从“商业用地”和“公共用地”中,找到了两种土地用途的共同结合点,变相互排斥性的土地使用制度为相容的土地增值使用制度,并把“增值”的效益观测点定位于社会与大众生活品质的改善上,以及政府和企业“双赢”的结果上。

城市用地紧张一直是制约发展的一大因素。毫无疑问,用地紧张这一“土地瓶颈”,需要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地方创设“地票”制,促进了耕地的流转和集约使用。“地票”制,相当于在不违反现有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把土地承包权进行二次分配,承包权向更能产生效应的使用者手里集中,增加了农民的实际收入,又促进了城镇化建设的推进。

当前,各大中小城市都面临着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完全由政府承担,公共财政将不堪重负,完全商业化操作,社会将不堪重负,商业获利的空间窄小,社会资本也将望而却步。借鉴于深圳经验,完全可以在一些比较成熟的发达城市里,在城市核心区和人口密集区推出“医疗用地”,以吸引有实力的民营机构兴办普通百姓也能享受到的多元化的医疗服务。以此类推,地方政府还可以推出“商业”与“公共服务”两者兼备的“体育用地”、“教育用地”、“养老用地”,向社会资本开放,使地市变得更有可持续性。

(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黄光裕仍在自救,国美零售2023年亏损100亿元,拟成立新国美电器
偏离主业还是打辅助?中国信达2023年不良资产结构大调整,金融业务占比上升
近10年重大创新!隆基绿能发布新硅片产品,“卷”技术破局光伏硅片价格战?
销售通宵接单、提车要等2个月?小米汽车售价21.59万元起,雷军:成本真的很高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