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第一股”湘鄂情

2014-06-30 10:32:54
来源: 时代周报
“湘鄂情毫无章法的选择让人看不懂,他们像是在下一盘大棋。”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记者坦言,目前对湘鄂情的动作“摸不着头脑”。

本报记者 刘涛 发自武汉

餐饮第一股湘鄂情(002306)终于抽身餐饮,开始多元化的转型,但这更像是一场新的冒险。

6月20日停牌近一个月刚刚复牌的湘鄂情宣布再次停牌,湘鄂情方面给出的理由依然是“正在筹划重大事项”。

而早在今年5月,湘鄂情推出一笔高达36亿元的融资计划,主要用于投资互联网新媒体市场。事实上,自从2012年底,湘鄂情主营的餐饮业急剧萎缩开始,湘鄂情转型的动作就十分频繁。

时代周报梳理湘鄂情的转型路径发现,其先后收购中昱环保、合肥天焱绿色能源、中视精彩、笛女影视,并联手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介入大数据业务等,如今的湘鄂情已今非昔比。

“湘鄂情毫无章法的选择让人看不懂,他们像是在下一盘大棋。”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坦言,目前对湘鄂情的动作“摸不着头脑”。

外界的质疑很快出现,经过梳理发现,湘鄂情此前一年内有四次并购,合作方多出现各种问题,湘鄂情投资地产项目还被骗6000万元,而一个从事传统餐饮行业的公司如何能同步玩得动新媒体、环保、大数据这三个新型领域?

另一方面,湘鄂情近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公司负债率,这让其不得不频繁质押股份和出售子公司,在资金压力之下,如何深耕新领域值得关注。

中投顾问酒店餐饮行业研究员萧宇嘉受访时认为,湘鄂情是在主营业务严重受挫之后被动转型,湘鄂情对并购标的选择具备盲目性特征,且选择如此众多方向,其炒作资本热点以提升股价的动机较为明显。他同时认为,湘鄂情如此大跨步的转型并不被市场推崇。

时代周报记者就上述疑问联系湘鄂情董秘办,并发送采访提纲,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被迫逃离餐饮业

站在1995年的时间原点,没有人想到发轫于深圳的一家名曰湘鄂情的路边店,十多年后会成为唯一一家餐饮业上市公司,逐步扩张成为国内高端餐饮业的代表。

从湘鄂情选址来看,基本布局在政府部门密集办公地址半径内,北京的第一家店,就选择在海淀区定慧寺附近,半径内分布着国家八大部委的办公地点;湘鄂情武汉店被布局在洪山广场旁,此地半径内,密集分布着省府及各厅局。

从门店布局来看,高端公务人员俨然是重要消费群。加上菜式不限于湘菜、鄂菜,添加了受市场推崇的菜式,高端餐饮路线迎合了各地公务宴请市场。

资料显示,仅仅两年,北京湘鄂情年营业额达到5500万元,奥运会期间,湘鄂情在全国的21家门店,全年销售额达到6.12亿元。而2009年,湘鄂情顺利上市,更使得它走向业绩顶峰,独霸“餐饮业第一股”美誉。

但上市3年后,中央对“三公”消费严控政策甫一出台,湘鄂情行情急转而下。

2013年,湘鄂情交出了最差的业绩单:2013年度,湘鄂情全年营收同比下降41.19%,全年亏损5.64亿元,同比下降788.86%;门店由34家门店,减至18家。此外,湘鄂情资产负债率从2012年的43.38%攀升至2013年的64.15%。

来自2012年中央政府对三公消费从严政策的持续余波,迫使湘鄂情持续承压,不得不放弃高端餐饮主营业务,不断转型。

资料显示,转型初期,湘鄂情斥资1.35亿元收购上海齐鼎餐饮90%股权,以发展快餐业务,之后又斥资收购龙德华等餐饮企业发展团餐业务,并着手对湘鄂情酒楼进行降价以吸引顾客,经过在其产业链上多次尝试后,效果并不乐观,颓势难以挽回。

“如果我们2014年不彻底转型,两年就变成ST了,面临退市的风险。而一旦ST以后,债务危机全部都会出现,就是死路一条了。”孟凯曾对媒体无奈地表述。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湘鄂情的转型套路首先是力图在“大众餐饮”有所作为,接着介入环保、影视,近期又发力新媒体大数据业务,“二次创业”涉及的跨界转型行动显得毫无章法,让业内大跌眼镜。

中投顾问酒店餐饮行业研究员萧宇嘉受访时表示,从自身熟悉的业务出发转型是一种转型方向,也是餐饮业内多数企业的选择。目前也有部分企业如小南国等有良好表现,包括湘鄂情也曾有转型中低端等诸多转型策略。但是未来高端餐饮环境不佳、大众餐饮竞争激烈等也确实增加了餐饮行业本业转型的风险。不过湘鄂情剥离餐饮业务是招险棋,如此大跨步的转型并不被市场推崇。

转型方向多系资本热点

虽然多年浸淫餐饮业,但不可否认,孟凯也有许多人脉,对于生来对资本敏感的他来讲,企业转型或自有章法。

6月12日,在停牌近一个月后,湘鄂情复牌,同时宣布携手山东广电新媒体有限责任公司开拓家庭智慧云终端服务市场,也就是客厅市场战略。此公告以为是利好市场,但是市场并不买单,当天股价震荡回落,涨幅为0。

其实,湘鄂情的跨界转型在去年就已开始落子,2013年7月,湘鄂情斥资收购江苏中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51%股权,这意味着正式跨界进入环保业务。

时代周报记者发现,湘鄂情在2014年上半年的转型动作更为密集和频繁:2014年2月,湘鄂情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合肥湘鄂情已与合肥天焱绿色能源签订《股权转让协议》;2014年3月,一周内收购中视精彩、笛女影视两家影视文化公司;5月12日 湘鄂情推出36亿元巨额再融资计划,主要用于投资互联网新媒体市场;5月26日 湘鄂情联手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建立“大数据与网络新媒体联合实验室”。

记者梳理发现,湘鄂情所涉及的环保、影视、大数据和云终端等业务,由于跨界太大,其关联性并不强,备受业内诟病。

孟凯曾这样评价企业的转型:湘鄂情要坚持餐饮和环保双主业发展。这或预示着湘鄂情选择的合理性。

根据湘鄂情财报显示,2014年一季度,报告期内湘鄂情实现营收3.01亿元,净利润3604.19万元,其中环保业务贡献为主力,合肥天焱一季度实现净利润4015万元。

不仅如此,记者发现,湘鄂情钟情的环保、影视和大数据等业务,不仅是资本市场的宠儿,更是国家政策扶持和倡导的产业。

资料显示,“十二五”期间,全社会环保投资需求约3.4万亿元,其中政府投资规模约1.5万亿元,其余1.9万亿元将充分利用社会资本。而自2010年以来,环保产业投资基金规模达到150多亿元,环保产业虽然受到资本热捧,但却远未能满足这一领域的融资需求,仍处于杯水车薪的状态。湘鄂情首次转型到环保领域,或是认为宏大背景下进入正当其时。

此外,影视、大数据和云终端等项目,均得到政府不同层面的政策支持。梳理湘鄂情的转型脉络发现,不管哪家合作方,合作方在项目上基本不用投资,湘鄂情凭借资本嵌入项目中是常规手法。而这种出钱不出力的模式,更像是在做风险投资。

接连转型环保、影视和大数据业务,正是看准了上述都是资本市场的热点,这样的“转型”在业内人士看来,湘鄂情对并购标的选择的盲目性,或更验证了其更多是追逐资本市场热点,以提升股价的目的。

动作频繁恐存风险

6月12日之前停牌近一个月,6月20日宣布继续停牌,湘鄂情给出的理由依然是“正在筹划重大事项”。频频停牌背后意味着什么,外界不得而知。

但是,湘鄂情在各个陌生领域频频出手,似乎风生水起。华丽的表象背后,是湘鄂情不熟业务加剧了种种风险。

有媒体指出,2013年7月, 湘鄂情收购中昱环保股权过程中,中昱环保并不从事具体经营活动,在宜兴当地无实体厂房,并且2009年至 2011年的营收均为零等情况,并未阻止湘鄂情改变收购股权的做法,2014年5月,湘鄂情发公告称因中昱环保存在问题放弃收购,但5000万定金是否追回还不得而知。

2013年12月,湘鄂情与合肥天焱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合肥天焱,湘鄂情出资5100万元持有合肥天焱51%股权。此后,媒体调查发现,合资方合肥天焱绿色能源在2012年还是一家资不抵债的公司,而紧随其后与瀛联科技合作的状况与前述基本一致。

2014年3月,湘鄂情发布拟收购中视精彩公告。中视精彩公开对媒体宣称对于其中的内容并不认可。

2012年上海瀛联科技营收26.5万元,在2013年营收1764.1万元。仅从两款产品网络销售状况看,公司产品销售额与1764万元的收入尚有较大差距。

纵观湘鄂情一年内的四次并购发现,至少有三次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且均出自合作方。转型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令业内愕然。

时间追溯至2011年,湘鄂情涉足地产,未能对交易对手进行最基本调查,风控部门在此次交易过程中严重缺位,最终酿成损失6000万资金的局面。

显然,湘鄂情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收购中昱环保斥资5000万元定金,合资合肥天焱出资5100万元,与上海瀛联合作,湘鄂情完全以现金认缴,急速扩张,这让其负债率居高不下,资产负债率从2012年的43.38%攀升到2013年的64.15%,高于同行。

尽管湘鄂情认为,公司在转型过程中可以通过剥离餐饮业务产生的现金流解决,不足部分则将通过银行贷款、非公开发行股票等方式解决,但业内人士认为,仍可能对公司财务状况特别是现金流带来不小压力。

此外,被业内认为湘鄂情的重头戏,尤其是最近宣布与山东广电新媒体合作,“推进湘鄂情向新媒体、大数据的新主业转型,并有望利用山东的大量优质用户在OTT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显然湘鄂情的野心不算小”。

债务高压下,特别是2013年巨亏5.64亿元的状况下,新项目的融资和消除债务可能需要较多时间,为了填补亏空,一方面可能需要变卖主营资产,另一方面可能期望最近发布的定增募资36亿元方案。

在5月12日发布的公告显示,拟募集资金净额中的2亿元将用于偿还银行贷款,4.8亿元用于备付公司债券回售,剩余部分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资金安排主要是为公司拓展互联网业务,尽快扭转公司经营不利的局面。

记者注意到,湘鄂情一无运营经验,二无稳定的研发团队,显然是大数据新媒体的门外汉,市场对此普遍持怀疑态度,而湘鄂情频发市场利好,被疑是提升股价。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碳酸锂暴跌拖累矿企业绩!锂矿“双雄”去年少赚300亿,赣锋锂业营收16年首降
投行营收占比仅4%,信达证券“另类投行”成色不足!未来或需逐步脱离AMC的庇荫
“第一物企”碧桂园服务遇盈利大考:收并购不及预期,疯狂买买买拖累利润
“六边形战士”中海走出独立行情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