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影股份“带伤”IPO

2014-05-14 10:36:59
来源: 时代周报
继华谊兄弟、光线传媒成功上市之后,2014年的资本市场此次将“影业”上市拉锯战由电影的制作发行延伸至产业链下游的院线和影院业务。

特约记者 吕茵 发自广州

继华谊兄弟(300027)、光线传媒(300251)成功上市之后,2014年的资本市场此次将“影业”上市拉锯战由电影的制作发行延伸至产业链下游的院线和影院业务。

4月19日凌晨,证监会公布了28家IPO预披露公司,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影股份”)在列,上市进程超越国有影业巨头中影集团。此后,预披露名单再加上了万达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万达股份”)、广州金逸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逸影视”)。一时间,影院市场企业IPO角逐梯队形成。

上影股份的控股股东上影集团由上海市国资委100%控股,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控股的前身东方发行演变至今,形成电影发行、院线、影院的垂直产业链。但时代周报记者查阅招股书发现,上影股份此次上市少有涉及其核心且集团旗下的多家影视制作公司并未出现在上市资产之列。

与此同时,上影股份的院线和影院业务居影视制作业务之后,报告期内表现并不亮眼。招股书显示,除了上海永华影城,公司最近一年重组涉及的控股子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均有下滑和亏损趋势。即便是位列“院线行业前三”、集团引以为傲的旗下联合院线,其营业收入在2013年也出现回落,从2012年的9442.95万元跌落至7436.48万元;辽宁新玛特永乐电影城有限公司更是在2013年出现三年内首次负营业利润。

对于制片、媒体、技术等其他板块,上影集团曾对外坦露计划在2015年左右实现整体上市,但时代周报记者从集团旗下的多家制片厂及影视技术公司内部人士口中均未获悉其具体上市准备和计划。

“先次后主”上市顺序成疑

上影股份此次首发计划发行人民币普通股共计93,500,000股,占公司发行后总股本的25.03%,每股面值人民币1.00元,发行后总股本为373500000股,拟于上证所上市。

时代周报记者发现,前身为上海电影制片厂的上影集团此次首发却少有涉及公司首要的影视制作业务,而公司内分属于“市场营销”,实质从事电影发行、放映业务的上海永华影城有限公司、 上海联合电影院线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影城有限公司、上海东方影视发行公司此次挑起上影集团的上市业务大梁。出品过《建党伟业》、《雪花秘扇》等多部电影和《心术》、《爱情公寓》等热播电视剧的老牌知名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译制厂、上影对外合作制片公司等)并未出现在拟上市资产之列。

一同暂缓上市的还有集团旗下的多媒体影视传播业务,包括上海东方电影频道、电影杂志,以及提供技术支撑的上海特艺影视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电影技术厂有限公司和上海影视乐园。集团相关产业多样,除此之外,上海电影博物馆、上海美术设计有限公司、上海银星皇冠假日酒店均为上影所有。

上影集团董事长任仲伦曾经公开表示,上影会先将院线、影院、发行等市场板块打包上市,再将制片、媒体、技术等其他板块注入上市公司,到2015年左右完成整体上市。

艺恩咨询分析师杨洋指出,上影的优势之一即为“完整的产业链架构,制发放一体,故事片、电视剧、影视片、纪录片等多片种,影视基地、后期制作、院线”。

而这一“先次后主”的上市业务排序或有难言之隐,一方面归因于影视制作的不稳定性,一方面归因于已上市的“制发三巨头”难以撼动市场地位。

“上影只选择发行、院线、影院几块资产上市是无奈之举。上影的制片业务竞争力不强,对公司业绩的贡献不大,占比仅20%左右,其优质资产集中于下游环节。在影视内容制作环节是民营企业唱“主角”,例如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等。若上影当前将制片业务一同打

包上市将降低其估值。”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蔡灵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发行业务比重三年持续下滑

不仅如此,在上影股份打包上市的资源中,发行业务并不尽如人意。时代周报记者查阅招股书发现,上影发行业务收入金额在2011年、2012年、2013年分别为5893.73万元、6636.31万元、6052.37万元,所占公司主营业务的比例相应从2010年的16.00%降至2013年的12.40%。

报告期内,公司共发行国产电影46部,其中全国独家发行电影 14部,联合发行电影32部,发行影片数量在2011年、2012年、2013年年度呈11部、16部、19部上升。上影集团作为签约方发行的影片从2011年度到2013年度共有6部,包括2011年度的《辛亥革命》、《雪花秘扇》、《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2012年度的《大闹天宫》和2013年度的《神奇》、《铁血娇娃》。从发行影片数量到影片口碑和票房,上影2013年的发行业务都较2011年有明显下滑。

在国内电影发行大行业中,中影在招股说明书中将自己定义为“具有一定规模、经验的发行公司”,同在此类的还有博纳影业、光线传媒。招股书显示,光线传媒与博纳影业2012年发行电影数量分别为11部和10部,年度票房收入分别为142679万元、66505万元,位列国内电影发行公司票房第二位和第三位。上影的发行票房未能进入前十位,被归类为“制片生产为主,兼作发行,发行业务主要为自己制作的影片”的华谊兄弟位列票房排名第一位,这一排名还摒除了中影集团和华影公司这两家具有进口影片发行权的公司。

与中影集团同属“国有影业”的上影股份虽提早预披露,在发行业务上却欠缺“进口影片”优势,在票房硬实力上更与已上市影视公司以及包括广州华天下电影发行有限公司(下称“美亚华天下”)在内新涌现的“中等规模独立发行公司”存在差距。公司拟利用上市募集资金7750万元补充公司电影发行业务的营运资金,计划“扩大版权经营业务规模,拓展发行预购模式,提高并巩固公司专业化电影发行的市场地位”。

“目前中国银幕增长迅速,累计已超过2万块。若三家院线同时上市进行扩产,将引发市场“消化不良”危机。虽然影院向三四线城市下沉获得了较好效果,对票房增长有重要促进作用,但不容忽视的是许多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能力有限,而且观影习惯尚未形成,现在发展过快盈利能力势必受到影响。”蔡灵对时代周报记者坦言。

院线依赖加盟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3年,上影股份旗下联合院线共有 228 家影院,其中仅有28家为资产连接关系,比重仅占10%左右。

根据其招股书显示, 2013年度,联合院线票房收入达到 188261万元,以票房收入衡量的市场份额排名全国第二。联合院线的加盟影院包括具有资产联结关系的影院以及加盟供片关系的影院,其中具有资产联结关系的影院在2011-2013年度分别为24家、26家、28家,占比14%、13%、12%,具有资产联结关系的影院票房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仅为36%、32%、32%。

时代周报记者发现,报告期内,联合院线中来自于无资产联结的加盟影院的院线发行收入分别为3866.82万元、3397.93万元、3144.28万元,大大高出了来自于控股自有影院的院线发行收入(2129.08万元、2044.14万元、1723.95万元)和来自于参股自有影院的院线发行收入(982.19万元、1857.36万元、1451.83万元)。经计算,无资产联结的加盟影院收入贡献连续三年徘徊在55.41%、46.55%、49.75%的半数水平。

加盟形式影院的高占比直接导致了企业业务收入单一,时代周报记者查阅招股书发现,上影股份的电影放映收入和电影发行收入合计占总收入比例在报告期内连续三年超过90%,卖品收入一项分别仅占总收入的6.45%、6.14%、6.56%。杨洋认为,上影以加盟影院为主,院线自主权不大,卖品、广告、场租等收入也受到影响。联合院线在这一点上与经营管理统一的万达院线相比不具有优势。

“具有资产联结关系的影院与无资产联结关系的加盟供片关系影院的本质区别在于管理和分成上。直营影院便于院线的统一管理,同时能为院线带来更高的分成。而加盟影院由于管理层并非由院线直接管理,或出现不严格按照院线要求的情况,对院线的提成也相对较低。”蔡灵对时代周报记者如是分析。

除此之外,联合院线旗下影院在全国主要城市票房市场中的业务大多集中在长三角区域。2011年及2012年《中国电影市场报告》显示,联合院线票房收入最大的城市是上海,两年占当地的市场份额分别为52.08%、48.92%。排在二、三位的江苏省和浙江省同属长三角区域,2012年度,联合院线在两省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1.36%、13.16%。然而在连续两年以超过20亿的票房收入位列全国第一的广东省,联合院线在2011至2012年仅获得2970万元、3320万元的票房,市场份额更是在2011年1.63%的低水平基础上下降至2012年的1.43%。

上影股份控股和参股的自有影院亦多集中于上海,公司认为院线旗下影院“占据了上海的各大核心商圈与主要新兴区域,具有一定区位优势”,但同时表示会“逐步拓展在其他地区的份额”。

与其他院线相比,上影股份认为包括自身和中影星美院线在内的国营院线“具备民营企业所不具有的一些优势,如电影集团产业链一体化、地方政府支持等”,但从报告期内的票房市场份额来看,领军民营院线的万达院线仍大幅领先排在二、三位的联合院线和中影星美。2011-2013年度,万达院线的市场份额实现13.6%、14.4%、14.5%的稳步增长,位居第二位的上影联合院线却呈现10.5%、9.7%、8.6%的市场份额连续下降。

艺恩咨询发布的2008-2012年全国城市院线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在2011-2012年增长率较往年有所提升,全国城市院线市场人次及场次也呈稳步上升态势。在行业发展的大环境下,在“经营灵活性、资金实力、影院管理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的民营院线反而博得商机。

针对上影股份此次影院扩增的募投项目,文化行业研究员蔡灵指出:“影院的投资回报期大概有5-6年。影院需要着重打造的关键环节主要是,其一,硬件设备,例如银幕、音响、座位等,硬件设备质量是影院发展的基础;其二,观影厅建设,积极建设4D影厅、情侣厅、巨幕厅等,进行差异化经营;其三,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增强观众体验度。”




院线三雄IPO争夺战】专题报道

万达院线冲刺中小板IPO:万达或诞生首家A股上市公司 加速院线扩张

金逸股份发力二三线城市:募资拟建40家影院 二线城市占29家

院线三雄IPO猜想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剑指3400亿锂电新局,外来巨头抢滩“亚洲锂都”:与“地头蛇”争锋,谁将胜出?
黄光裕仍在自救,国美零售2023年亏损100亿元,拟成立新国美电器
偏离主业还是打辅助?中国信达2023年不良资产结构大调整,金融业务占比上升
近10年重大创新!隆基绿能发布新硅片产品,“卷”技术破局光伏硅片价格战?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