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萨金特:我不看空中国

2014-04-28 10:21:27
来源: 时代周报
在首届2014“影响力·中国”春季峰会上,萨金特表示,即便中国的经济增速为7.4%,那也是美国从未有过的高速增长,而且中国的增长趋势还将会持续下去,他对中国“没有什么看空的地方”。

本报记者 刘巍 发自广州

作为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理性预测学派的领袖人物、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一直以对宏观经济的预测而著称。

在首届2014“影响力·中国”春季峰会上,萨金特表示,即便中国的经济增速为7.4%,那也是美国从未有过的高速增长,而且中国的增长趋势还将会持续下去,他对中国“没有什么看空的地方”。

在演讲中,他则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改革,提供了作为他山之石的美国经验。

在演讲的一开始,萨金特即表示:改革的动力可以来自经验,来自于过往的经历,也可以来源于演变。这就是说,我们不断地去适应和生存。改革还可能是我们一些财政危机、金融危机、货币危机的临时反应,改革往往来自于多种动力的促成。

首届“影响力·中国”春季峰会由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时代周报、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联袂举办。

美国政府债务倒逼政治体制改革

《联邦党人文集》的第一页即提出了一个问题:人类社会到底有没有能力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选择来建立起一个良好的政府,还是说人类社会永远只能依赖于偶然和武力来建立它的政治系统。

在美国,我们一直在争论这个问题,我们的宪政、我们的提议到底是有意而为呢,还是一个自然演变的过程。

美国是如何厘清联邦政府和本地政府的责任以及收入的?大致经历了两次变革,都是源于财政危机的“倒逼”。

18世纪的美国是一个由13个殖民地联合起来的大陆国家,联邦政府权力非常薄弱,收税的权力在各个州政府,而不在联邦政府。这13个州相对于13个独立的国家,仅仅基于“自愿”向联邦政府纳税。

而当时,这13个州政府外债情况比现在希腊的情况还要糟糕得多。他们不愿意偿还,而联邦政府也有债务不愿意偿还,问题就产生了。

要问“不向联邦政府纳税”这一财政政策的优劣,恐怕两类人会给出截然相反的答案。从纳税人的角度来说,这简直就是已实现的“美国梦”:美国经历了艰苦的独立战争终于免于向英国人纳税,那为什么现在还要向美国联邦政府纳税呢?当时的政治家即是根据这样的理论建立起“不向联邦政府纳税”的政治制度的。

而作为债权人或者债券持有人,当然认为美国的财政政策是失败的。因为美国这一债务危机,使得偿债风险剧增,美国政府的债券人很可能血本无归。

最终债权人占了上风,他们促使税收权力从各个州的财政权力中被抽出来,归到了联邦的层面上,联邦政府这才拥有了征收关税的权力。

同时,联邦政府承诺对各个州的债务承担责任,把所有州的债务国家化、联邦化,等于是联邦政府救援了州政府。

财政危机也有可能导致政治的变革,其实美国就是这么一个例子,美国也经历了这样的一个教训,虽然现在看来更像是当时灵机一动的结果。

故事并未结束。在19世纪,由联邦政府为地方债兜底的美国,又遭遇了一次危机,使得“保持预算平衡”的原则最终确立。

美国刚建国时也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国家,1790年代的时候缺乏基础设施,缺乏道路、铁路和运河。到了19世纪初期,美国开始了基础设施建设。

问题是谁来建造基础设施,谁来为他们融资,谁来提供资金?

当时美国的州政府还不要求保持预算平衡,是允许有赤字的,所以1830年代,州政府发行了大量的州债券,来为运河和铁路的建造融资—英国人购买了不少。

这一做法依据的理论是:让建造公共基础设施自我提供资金。建造了铁路后,沿线的物产、地产就会增值,然后政府就可以对土地升值的部分纳税,税款就可以用于偿还债券。

然而事与愿违,1840年前后发生了危机,大量州债券违约了。

但这一次,美国新《宪法》颁布了50年以后,基于“救援州政府”的目的建立的联邦政府拒绝再当“苹果派”,没有向州政府伸出援手。

州政府的层面上自然发生了财务危机和金融危机。随后,州政府改变了各自的州《宪法》,美国的州《宪法》规定美国州政府必须要每年颁布财政预算,不得再赤字经营。所以,目前美国各个州都不能像联邦政府那样容忍赤字,州政府必须要维持预算平衡。

这两个例子告诉大家,财政危机往往会导致政治上的重组或者变革,甚至说是革命,比如说像修订《宪法》这样的政治革命。

尽管美国1787年就建立了《宪法》和政治体制,但其实美国人是通过不断的实践来修正这套政治体制的。

美国人对央行又爱又恨

是否应该设立央行,央行的作用是什么?

美国的第一家央行、第二家央行都接连倒闭,一直到19世纪,美国还是没有央行,美国作为世界一个大国,竟然没有央行,而且我们好像还这么过来了。20世纪早期美国经历了一个很大的经济危机,然后美国的央行才真正建立起来。可以显示美国人对央行是又爱又恨。现任美联储主席耶伦在国会发言的时候还是很多人不喜欢她。

那么央行是否应当救援银行呢?

回顾历史,恐怕许多人都觉得存款保证金是一个歪点子,因为它会带来很多危险和道德风险。19、20世纪很多文章称,如果你为银行提供存款保证金的话,你的定价又没有很好地反映出它的价格,你其实是鼓励银行更多地去冒险,让他们不断地去借贷。最后银行肯定会失败。

这些文章认为,如果央行要提供储蓄保险的话,必须要同时有受到监管的银行资产;如果央行不监管银行的这种组合,就不要实行存款保险制度了。这两种观点在当时激烈地交锋。

美国为什么要有存款保证金这回事呢?因为1930年、1935年前后,罗斯福总统签署了一份法案,支持当时的存款保证金制度。

但罗斯福总统本人也支持建立存款保证金制度,为何?因为他们在1920年间,在美国一些州做过试点,结果相当不好,令罗斯福非常担心。可是最后由于各种政治压力还是签署了法案。

因此,存款保证金制度的出现,与政治因素密切相关。—这也回答了前面讲到的问题,总的来说,我们的体制到底是演变出来的,也是设计出来的。

50年代的洛杉矶比你们惨多了

美国建国期也碰到腐败的问题,而且早期美国的腐败也是一个大问题。这些腐败产生的最基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产权不清,产权也没有得到完全的保护。

有某些途径可以让人们去获得资源,但资源的价格却背离市场,于是就产生了问题,所以美国也花了很多的时间来解决以上这个问题。

美国的产业也经历了一个垄断到保护的历程。专家研究过,如果取消了铁矿石以及其他行业的进口限制,会有什么影响,因为铁矿石这些产业受到很大的保护,如果取消了这个行业保护,整个行业突然就会改变,改变竞争态势,使得整个行业的效率也会提升。

谈及环保,我是在加州洛杉矶长大的,在50年代、60年代的时候,城市污染非常严重。大家觉得中国的城市够污染的,可是50年代的洛杉矶比你们惨多了,我们踢足球10分钟、15分钟之后就呼吸不了了,就得停下来了。当然今天你到洛杉矶的话,以前我的家是背着山的,但我小时候是看不到山的,而现在好多了。

基本的解决方案是有一个排污权和碳税市场。我们那时候的污染也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所以商界领袖就推出一些排污权的交易市场,购买了排污权才能排放污染,这样企业才会有意识地去促进环保。

如果市场上定价不当,比如说排污权定价不发挥作用的时候,就用税收进行调整。比如说市场不能执行这个定价功能的时候,就可以执行碳税或者排污税来调节,美国在这一点上做得并不是很好。

这些不同的制度有各自的风险,受到社会结构、人口结构的影响,这是非常关键的问题。最好的一点就是,现在在不同国家之间都有竞争,因为不同的国家像在竞赛,用自己不同的制度、不同的系统来比赛。美国在这个竞争当中不一定能赢。




2014“影响力·中国”春季峰会】专题报道

圆桌对话:结构性减速也提供了机会与空间

在华南理工的一堂课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京东安联财险股权更迭:安联保险拟转让53%股权给子公司,京东持股上升
北京半马调查结果公布,特步就报名失误道歉
疯狂小杨哥不想当网红?减少直播带货场次,首部短剧开拍
甘肃银行资产突破3800亿元,去年净利润6.45亿元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