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创世速度的快与慢

2014-04-11 10:36:02
来源: 时代周报
前海产业优惠目录国务院已完成审批,即将发文。产业优惠目录,是国家批复的前海首批22条先行先试政策中最耀眼的一条,纳入到目录中的企业可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本报记者 刘巍 发自深圳前海
 
3月的最后一天,一条新闻的出现,让电脑前的李学峰突然激动起来:在当天举行的前海咨询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前海管理局局长张备透露,前海产业优惠目录国务院已完成审批,即将发文。产业优惠目录,是国家批复的前海首批22条先行先试政策中最耀眼的一条,纳入到目录中的企业可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作为前海百丰咨询公司总经理,李学峰终于结束了漫长的等待,因为它理应来得更早些。
 
去年“两会”期间,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提出,有关前海的22条政策会在2013年年中全部落地,但后来有6条延迟批复;6月末的陆家嘴论坛上,前海管理局负责人表示剩余6条最快可在7月上旬出台,但直到2013年的最后一天,仍然未见下文。
 
现在,他终于可以告诉那些一直处在观望或者焦虑中的客户,他们最看重的条款终于走进了现实。
 
前海管理局秘书处处长王锦侠则在这一天忙得焦头烂额,会务处理、接待参会的港籍咨询委员、处理各种内部事务,让他又一次顶着头痛忙到了晚上十点,才离开在半年多前用333个集装箱建起来的办公室。
 
2010年8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下称《前海规划》),这片位于深圳南山的珠江口东岸、填海造地形成的15平方公里的小区域,将承担现代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现代服务业发展聚集、加强香港与内地紧密合作、引领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四大使命,并在金融改革方面先行先试,建设成为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
 
前海的前景,甚至让股权交易中心的董事长胡继之向原公司国信证券办理辞职手续,以便在前海专心创业。
 
因为这背后有个可量化的目标—2020年,前海GDP要达到1500亿元,平均面积的GDP产出约为深圳的十倍。
 
先行先试重镇
 
前海最重要的标签,是“特区中的特区”,这既有深圳在“特区不特”的背景下希望拥有新的政策洼地的需求,更有珠三角在人口红利消失之际,希望进一步实现产业升级,向国际分工的上游发展,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的战略需要。
 
王锦侠一直记得一单游艇生意带给他的强烈冲击:中国曾经将一艘76尺的游艇,卖给某国政要,总价5800万,但是由于服务业不发达,不得不贴上了一家为世界六大游艇品牌之一的美国品牌,品牌管理方收到的是4000万,作为实体制造者,中方只收到1800万。品牌拥有者不但在买卖交易中收获主要利润,在售后维修阶段,该政要也只联系他们,美方通知中方进行实际维修,在维修的利润中,品牌方一样分成。“如果我们不解决服务业的问题,就始终是规则的被动接收者和订单的执行者,也是话语的听从者。”
 
向以金融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转型成为深圳最好的选择,而一衣带水的香港,正是早已完成“去工业化”、服务业在GDP中占比高达93%的发达区。
 
珠三角制造业发达,但发展制造业的思维模式并不能直接用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上,因此,前海的设定中,只有服务业而不再提制造业,是国内少有的。
 
2014年,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将前海明确定位为深圳“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战略平台。
 
而从香港的角度看,它面临的问题则是经济发展缓慢,社会流动性减缓,以及土地面积的限制。
 
作为金融中心,香港也面临巨大挑战。去年底,上海自贸区成立,央行出台的30条金融政策中,明确上海将发展离岸人民币业务,而成为全球人民币离岸业务中心,则是上海一直追求的目标。
 
除了国内崛起的竞争者,国外的金融重镇也一直没有停下脚步。2012年7月,新加坡和中国签订一项金融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目前在新加坡营运且符合资格的两家中资银行中的一家将会被授权为新加坡人民币清算银行。2012年1月和4月,英国政府分别和香港金融管理局、伦敦金融城成立了工作小组,旨在将伦敦打造成为重要的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
 
以深圳香港化来带动珠三角发展,同时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显然是前海重要的内涵。
 
金融改革:等政策的多重焦灼
 
 前海作为申报“粤港澳自贸区”中的重要区域,和上海自贸区高调的“要改革,不要政策”姿态不同,前海对政策,正如幼儿待哺。
 
而今前海似乎如鱼得水。据王锦侠介绍,在产业优惠目录中,包括物流、信息、科技、文化创意四个领域,共21个条目。
 
但据时代周报记者获悉,金融投资类产业,并没有包含在目录之中。知情人士称,金融投资类产业是否进入目录的分歧,正是使目录的出炉延迟数月的主因。
 
前海在2012年获批了22条“先试先行”政策,已有包括产业优惠目录在内的17条政策已落地,5条还在争取。
 
“离岸人民币回流的政策如果能落实,前海管理局方面就解放了,我们也解放了。”前海一家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向时代周报如此描述“等政策”的感受,他说,一旦离岸人民币回流的金改政策落实,他所在的公司业务将会迎来井喷,公司也将获得快速成长。
 
被业界认为是应运而生的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尽管被多位金融业人士认为“在国内算不上创新”。但由于它创新的“十无模式”使其快速发展,所以它“是前海目前最拿得出手的金改项目”,一位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如此描述。
 
这家当下国内挂牌数最多的股权交易中心,自去年6月开张至今,已有挂牌企业超过3000家,今年的目标是超过8000家。前海股权交易中心职员张伟霖对时代周报展现了乐观的一面,他们希望借前海的高速成长期,将挂牌企业发展到2万至3万家,成为股权交易界的“天猫”。
 
张伟霖称,因为看好前海的前景,股权交易中心的董事长胡继之正在原公司国信证券办理辞职手续,以便在前海专心创业。
 
尽管外界反应不一,但前海管理局对于在“突破年”实现金改的多项突破信心十足。  
 
深港金融合作:香港和前海国际化
 
前海金融改革的立意,除了作为国家金融也是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外,更重要的定位是对接香港,以致有港人预测“十年后的前海会是又一个中环”。 
 
2013年香港的人民币客户存款及存款证余额为7000亿元,为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香港人民币贷款利率约为2%至3%,明显低于内地6%甚至更高的银行利率,而考虑到民间借贷的高额利率,差额更加明显。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的开通无疑能刺激在港的廉价人民币回流前海,提高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活跃程度。
 
2013年1月28日,深港银行和企业之间成功实现双向贷款,完成了实质性的跨境人民币贷款。包括汇丰控股、恒生银行、中银香港在内的15家香港当地银行,将向前海注册企业发放贷款20亿元,涉及26个项目。
 
从2012年底《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获得批复,到落实首批人民币跨境贷款,仅仅间隔了一个月的时间,政策批复后的实施效率不谓不高。
 
2013年全年,备案的贷款额超过150亿;2014年,前海管理局提出的目标是500亿,“但我们希望做到1000亿甚至更多”,王锦侠向时代周报表示,配合香港、支撑香港,使香港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是前海金改的一大作用。
 
王锦侠认为,今年香港的人民币存款机存款证余额已经上升到了1.2万亿元,这与香港向前海进行跨境贷款使得离岸人民币继续聚集到港有直接关系。
 
国内首家港资控股证券机构,或将很快落户前海。王锦侠表示,有两家港资和两家台资证券机构,根据CEPA和ECFA协议,将获准在前海设立合资证券机构。台资和港资各有一家将占股51%,突破了《外商投资管理目录》的规定,实现了控股。待证监会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出台,正式的申报工作就可以启动了。这四家证券公司今年在前海落地,“我们还是非常乐观的”。
 
但同时,前海管理局希望今年将提供跨境贷款的主体,从香港银行扩展到境外其他银行,王锦侠亦坦承,“这对香港是有冲击的”,但这是大势所趋。
 
深港合作:交流的努力
 
在前海咨询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联通科技委主任刘韵洁将前海合作区设立和发展的定位解读为:对香港有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稳定作用,对台湾也将起到很好示范作用。
 
前海要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事实上即为引入香港目前的几大产业:金融、科技、信息、物流、文化创意。
 
自2013年上任以来,至少每两周去一次香港、举办了超过60场活动、参加人数超过8000人,这是张备赴港推介前海的数据。
 
另一方面,2013年大幅提升的基建速度,也在或多或少减少了港企对前海的观望心态。
 
向港人港资推广前海的成果则是,到今年3月底,已注册的港资企业达到236家,投资额超过900亿元。今年以来新设港资企业有59家,同比增长58%,“平均不到两天就有一家港资企业进驻”。
 
尽管总投资额庞大,进入前海的多数是大型港企,但从数量上看,港企仅占5%,王锦侠认为“这很正常,深圳改革开放初期进驻的港企比例也一样不大”。
 
但深港合作中的问题,不可避免地在这数年间盘桓在前海和香港上空,不断地引发争议和尴尬。
 
一位长期在广东居住和工作的港籍学者向时代周报描述了港人的两大担忧。一是被替代的焦虑:“深圳曾经高调地表示要做珠三角的金融中心,现在发现自己5到10年内的发展达不到那个高度,又转而说要和香港合作,香港恐怕不会那么容易相信,而且中环发展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到前海来?地价也不算低。”第二,奶源从国外来的洋品牌奶粉,只不过在广州装罐,内地人就不买了,港人能有多相信内地?
 
除了制度信任上的犹豫之外,在拿地问题上,两地的思维差异更明显地表现出来。
 
前海在2013年和2014年初分别出让六块土地,尽管前海管理局一直有意让港企中标,但无一例外,这些不断产生的“地王”被华润、卓越、香江、世茂、万科等非香港本土企业收入囊中。
 
“港企希望地块要切得小小的,总价不能太高,因为他们是高管作决策,价格不能超过财务指标”,前海一位熟知地块出让情况的人士认为,内地企业都希望地块越大越好,港企的思路让他们觉得难以理解。
 
尽管迥异于“香港速度”的“前海速度”受到内资的追捧,但前海管理局仍然开会检讨土地出让工作,调整地块出让的模式,以适应港企的需求。
 
张备透露,前海计划打造“万千百十”工程,“针对这一工程,2014年前海将在土地出让上,增加针对港资的土地供应总量,前海1/3以上的可开发土地将对港企出让。鼓励港企投资项目采用香港建设管理机制体制。”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与香港和国际接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前海承担的另一个“先行先试”重要责任,而香港的制度优势,显然也是前海希望获得的。
 
即便与前海没有直接业务往来的多数受访者都用“前海管委会”甚至“前海政府”的说法来称呼前海官方,但实际上,前海管理局从2010年成立之初,即为一个法定机构。
 
根据资料,法定机构是“依法设立、自主管理、独立运作的公益服务机构”,去行政化,依据特有的法律来成立,如前海管理局是依《深圳经济特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条例》这一前海“基本法”设立的。
 
法定机构内部管理市场化、企业化,承担公共管理的职能,但不是政府。与“事业单位”的最大区别则是,理论上它没有上级,内部设有理事会,工作人员向理事会负责,重大事项由理事会决定。
 
香港的贸发局、西九文化区管理局、新加坡有裕廊工业园区等都是用法定机构方式来设立的。
 
张备在2013年底的访谈中称:希望将来前海管理局只向法律负责。
 
“只有一个公务员”,大概是前海管理局在体制上给外界最深刻的印象,局内的150人中,只有“局长”一人是公务员,包括副局长在内的其他工作人员,则是“职员”或“雇员”,其中不乏海归。
 
公务员如调任至前海,则需要脱去体制身份。如原副局长周子友,2012年从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社会处处长一职上调至前海,在前海任职期间,身份并非公务员。
 
前海管理局的内设机构仍然是行政色彩较浓的“处”、“办公室”等,但一个“处”通常整合了几个政府处室的职能,“在前海,一个人是当四五个人在用”,王锦侠说,在前海加班是常态,前海的食堂每个工作日都要为全局提供晚餐。
 
而外界对这群职员第二个深刻印象是,他们的待遇比公务员更高。为了吸引人才,前海管理局的薪水比公务员高将近一倍,即便税后,也在公务员的1.5倍左右。
 
据悉,前海有数十位职员原为公务员,从深圳市各机构借调而来,另有十名深圳市公务员前往挂职。一位珠三角研究专家表示,前海管理局的运行模式介于国企和政府之间,要更接近于国企一些。
 
前海法治化
 
效仿香港的“廉政公署”,前海在2013年成立廉政监督局,对前海管理局和区内其他主体进行监督。
 
来自深圳市纪委、检察、公安、审计、监察五个部门的人员整合为一个部门,工作直接向深圳市纪委汇报。
 
去年7月初,廉政监督局对前海在建的27个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开展监督检查发现,工程建设进展缓慢,资金流转不符合审计要求。该局随即整合五部门监督资源,从外围调查。非法转包、权钱交易……其中存在的腐败问题随之浮出水面。
 
虽然“廉政监督”的名称和模式都借鉴香港廉政公署,但学者便认为对其反贪的预期不可太乐观。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寿龙表示,廉政监督局并非高度独立、高度授权的机构,仍会受到制约,虽然从部门设置上参考香港廉政公署的做法,但香港廉政公署要独立得多,香港的法治环境也是目前前海还不具备的。
 
同为前海的法定机构,2012年7月在前海挂牌的深圳国际仲裁院,在法治化改革的速度上要快得多。
 
在它已成立的理事会中,全部11名理事有9名为外部理事,其中有3位为外籍,包括香港证监会前主席、大律师梁定邦,香港国际中心理事会主席王桂勋,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德国学者马兰祖克等。
 
深圳国际仲裁院综合处副处长漆染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人事变动、薪资、财务、工作报告等内容均在每年两次的理事会议上向理事会报告,不再有上级机关。
 
“仲裁本身就是当事人选择仲裁院和仲裁员”,漆染认为,仲裁的市场化和服务属性使得它非常适合进行法治化改革,让它成为“没有上级”的法定机构,阻力也的确更小。
 
作为法治化改革的又一重要项目,“前海商事法院”则仍在筹备当中,深圳市中院为此已派出100多位法官前往香港学习经验。
 
张备日前表示,司法部正式批复同意前海粤港澳律师事务所合伙型联营试点方案,省司法厅正加快制定实施办法。前海已起草了《深圳经济特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涉港合同选择适用香港法律若干规定》,将在全国人大支持下通过深圳特区立法形式出台该规定。
 
不过,一位港籍人士在采访中对于前海未来的制度环境仍然表示了担心, “即使在前海设立食品安全检测机构、环境检测机构,它有办法像在香港一样严格运转吗?”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奈雪2023年营收近52亿元:降本增效成果显著,门店更能赚钱了
合生创展逆势增长:规模、利润与品质的三角平衡
自营业务暴增250%,投行业务连续两年下滑,国元证券想做产业投行
互联网金融上市公司谋转型:陆金所减员收缩进行时,信也科技卷向东南亚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