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补充:褚橙、柳桃、潘苹果,破解中国农业发展难题?

2013-12-19 04:00:21
来源: 时代周报
褚橙、柳桃、潘苹果—随着一批名人参加和资本的投入,农业一时间仿佛顿成营销推广的秀场和资本运作的戏院。在这一热闹大戏的幕后,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本报评论员 令狐补充

褚橙、柳桃、潘苹果—随着一批名人参加和资本的投入,农业一时间仿佛顿成营销推广的秀场和资本运作的戏院。在这个戏台上,励志故事、理想故事、慈善故事次第上演,布景浩大恢弘,人物光彩夺目,剧情跌宕起伏,故事扣人心弦,你方唱罢我登台,一派喜庆气氛,已经跻身为年度热点,甚至拉动了证券市场农业概念股的指数。在这一热闹大戏的幕后,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这一现象对于农业意味着什么?都是值得关注和加以剖析的问题。

营销热凸显农业市场化和现代化的滞后

在人类社会目前的产业结构中,农业长期以来一直是资源消耗最多、生产效率最低的行业。这是一个全球性普遍现象,而且有世界农业发展水平最高国家,诸如美、法、日、韩等国政府针对农业的高额的资金投入和财政补贴为佐证。而在市场发育不足,因长期为工业化、城市化输血而资源短缺、发展滞后的中国农业,竟然得到了民间资本的青睐和重视,堪称意外的惊喜和难得的趋向。当然可以认为,这一热点现象,是社会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市场资本在逐利的同时,客观上也在回馈和反哺农业,主动参与了农业金融化的进程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然而,从市场经济的逻辑出发,正视资本逐利的本性及其灵敏的市场嗅觉,就不难明白,这是市场自发促成的结果。一方面,基于食品安全环境的现状,人们对食品健康、安全和品质的需求巨大;再一方面,农业自身的资源及发展潜力,可以为资本投入提供明确的盈利预期和长远、持续而稳定的利润来源。另外,各级政府针对农业投资的优惠政策,在竞争激烈、增长乏力的行业市场寻找出路的沉淀资金,无疑也在其中起到了一定促进的作用。

如果考虑到中国农业巨大的体量以及存在的问题,上述这些引人注目却屈指可数的事例,固然堪称亮点,不乏启示,预兆了一种良性的趋势,但细究其竟,必须看到,它们中的多数仅仅是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在单纯的投资层面以及经验观念的引进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目前的成就也多集中在营销推广上,往往难以为资源短缺者效仿,未必能够切实普惠广大中小农户,实际意义有限,甚至可能沦为昙花一现的营销炒作。

以农业为题材,借助故事或者事件加以炒作,进而达到营销推广的效果,是褚橙、柳桃、潘苹果等热点事例的共同点,而面向消费者说话,也是它们一致的特征。事件营销这种常见的市场推广手段在农业题材上取得轰动效应,故事主角的个人魅力固然是其成功传播的核心价值所在,但这也分明凸显了农业在市场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滞后状况。而这种落后面貌的改观,仅仅靠名人的背书和资本的介入显然不够,而需要的数量庞大的中小农户的成功转型为基础。

以励志故事获得市场成功的褚橙为例,褚时健高龄创业成功令人赞叹敬佩。但也应该看到,他在创业之前已经是传奇人物,所拥有丰厚人脉和资本资源,非他人可以具备;他将自己多年从事烟草业的经验和模式,克隆到橙子的种植上,这种个人风格鲜明的成功路径,可谓非英雄而不能为,在精神激励上效果强烈,但在现实层面难以复制,也就不可能依葫芦画瓢似地加以推而广之。

联想控股斥资数十亿元投资农业,坦言要做长程投资,并从水果入手,以柳桃打造品牌,逐步涵盖农业产品服务的其他领域,建立一个联想品牌下的农业产业链。这是市场导向下资本正常的逐利行为,正如柳传志倡导的“在商言商”,联想在其农业投资的营销推广中,常常聚焦于企业自身的宣传,甚少提及其投资给农业进步所做的贡献和给农户带来的实惠。显然这并非谦逊,而是企业行为使然,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外部资本和大企业针对农业的类似投资模式,一旦追求利润最大化,就可能产生诸多弊端。例如,跨国企业对拉美农业的投资,在促进当地农业发展的同时,导致了垄断和资源透支的恶果,诸如整个产业被跨国公司支配,技术滥用,导致中小农户破产以及农业工人失业,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环境污染、生态灾难等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

倒是潘石屹这样,利用自己的个人形象资源无偿代言,为家乡推销苹果,单纯做一项慈善事业,虽然不够深入也看不到会有多长久,却能切实直观地帮助乡亲,似乎更值得称道。无论潘是主动或者是应邀代言,果农们显然是故事营销的获益者。潘的举动,甚至有授人以渔的意味,有助于启发他的乡亲,学习和运用有效的营销工具拓展市场。正如有评论所指出的,这些利用名人的故事营销最大的成功,也可能是对农业最大的助益,是颠覆了传统农业的销售模式,给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的价值体现提供了升级换代的支点。

农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不二法门

直面农业的现状,不难看到,如果许多长期存在的基本问题不解决,通过市场炒作的农业投资热潮和利好前景,可能只是虚热和幻象。人均农业资源的匮乏,农业耕作技术的落后,分散而高能耗的小农经济业态,即是未来农业增长的一大瓶颈;城乡差距的鸿沟、农民收入不足,而且农民难以从农业生产中获益,以及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取向,限制了农业自我发展能力;由于土地确权不到位,在生存压力之下,农民只将土地当作一件借用获利的工具,不惜透支资源,掠夺式经营,盲目追求产量,滥用农药、肥料和物种,导致农业生态的多样性丧失和环境恶化等,都是农业投资和生产的风险和危机所在。这些问题,在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改革目标之下,更是迫在眉睫,亟待解决。

这就是说,在投资农业热的表象之下,不能只看到农业的市场前景,而无视农业投资环境中诸多要素的欠缺。而且,以规模经营和利润导向针对农业的投资,如果不能回馈土地,反哺农业,具备环境和生态友好的特性,特别是如果不能惠及大多数农户,确保农民在未来农业中的主体性、权利和收益,那就未必是农业之福。从世界范围看,机械化大规模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高耗能、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灾难乃至社会动荡的弊端凸显,在农业发达国家和地区,正在逐渐被富有环保理念、运用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的新兴精确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等所改造和取代。

上世纪50年代,法国还是一个农业欠发达的国家,80年代农业长足发展初期,也曾遭遇过滥用化肥农药,导致地力衰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农产品质量下降和国际竞争力下降的困境。在意识到食品安全以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后,他们以“理性农业”的更新观念,革除积弊,保证农民利益,保障农产品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

农业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发展经验还证明,保障农民的权益,想方设法提高农民的收入,才是农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不二法门。而国家政策的保护和扶持,特别是公共财政的补贴,才能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有效维护健康、安全的农业市场生态。世贸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政府对农民收入的支持比例,美国是20%、欧盟是32%、日本是55%、韩国高达60%,而且这些国家农民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低保、失业保障、医疗保障和养老等国民待遇。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等收入阶层从房贷的重压下解脱出来,出于对食品健康和安全的需求,为优质农产品的高额获利提供了足够大的市场,这是农业概念获得利好预期和资本青睐的原因所在。但“无利不起早”是资本的本性和投资的准则,而农业自身基础薄弱、资金匮乏的现实,既难以抗拒投资的诱惑,更可能导致这些逐利的资本急功近利、竭泽而渔,透支农业资源。可见,在最近得到市场热捧的农业概念,除了营销炒作的卖点之外,还有着许多值得关注和警惕的问题。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净利润破百亿的长安汽车,想以降本来突破盈利瓶颈
新股第一研报|出门问问:AIGC第一股,AI领域市占率仅0.3%
京东安联财险股权更迭:安联保险拟转让53%股权给子公司,京东持股上升
北京半马调查结果公布,特步就报名失误道歉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