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银行:无法掌控的上市路

2013-05-30 05:22:43
来源: 时代周报


本报记者 胡秀 实习记者 胡志毅 发自广州

几年前,雄心勃勃希望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从而走上IPO之路的广州银行,也许不会想到过程会如此坎坷。

现在,如果以“广州银行”和“加拿大丰业银行”为关键词搜索,得出20条结果,其中14条显示“丰业银行以46.47亿元收购广州银行19.99%股权”的字样。但实际上,这笔2011年9月9日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至今未牵手成功。

时代周报记者从广州银行处独家获悉,2011年9月广州银行与丰业银行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已经超过一年有效期,目前没有续签的意向。

记者从丰业银行北京代表处得到了证实,对广州银行的战略投资计划全部处于搁置状态。而其位于香港的亚太区总部工作人员则表示,“2011年与广州银行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已经超过一年有效期限,协议中的股权转让实际并没有完成。”

至于引进战略投资人的计划为何至今没有进展,广州银行综合科的负责人表示,“这是由市政府主导的,主动权在于市政府,广州银行没有决定权。”

目前,广州银行“重组、引资、上市”三步走规划中,第一步重组已经完成,第二步引资计划却深陷泥潭中,2009年广州市政府以巨额现金置换其不良资产的方式,似乎也为其日后的坎坷埋下伏笔。

广州银行上市之路可谓一波三折,但这一切都不在其掌控之中。

重组一波三折

广州大道北195号新达城广场,广州银行总行的办公地点,一楼是对外营业网点,二到六楼是总行办公地点,负责上市工作筹备的董事会办公室就位于广场的5楼17单元。

2001年时,刚成立不久的广州银行满目疮痍,是名副其实的“高风险银行”。在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论坛上,广州银行曾公开承认,当时其贷款几乎全为不良,并且不良资产具有时间长、金额大、账外多、坏账率高的特点,存款准备金已全额动用,支付风险一触即发。

当时的这些不良资产主要是信用社时期和合作银行时期产生,账期多在15年以上,最高点时,不良资产曾达到260多亿元,占当时资产总额的92%。

现任广州银行董事长姚建军临危受命,开始一系列整顿。2005年,广州银行实现扭亏为盈;2008年底,广州银行实现资本充足率达标。但对广州银行来说,真正实现“脱胎换骨”是在2009年,那一年广州银行实现了上市第一步—资产重组。

按“成本最低、操作性最强”的原则,2009年底,通过广州国际控股集团作为操作平台,广州市政府用现金方式置换不良资产170亿元,使广州银行的不良资产一夜清零。这种全部以现金置换银行历史遗留的不良资产的做法,在全国城商行中开了先例。

2009年底,广州银行重组完成之后,其资产总额达1274亿元,全年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0.03亿元,核心资本充足率达14.17%,不良资产和不良贷款降为零。主要监管指标达到或超过上市银行平均水平,广州银行由 “高风险银行”蜕变成资产超千亿、资产质量位居全国前列的优质银行。

广州银行开始跑马圈地,实施跨区域经营。广州银行办公室杜经理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今年广州银行还筹备了四家分行,但“因为监管要求,省外分行有一定限制,审批方面都暂停了”。

艰辛引资路

按照广州市政府对广州银行“重组、引资、上市”三步走的规划,广州银行资产重组工作已经完成,引资计划提上日程。但引资计划却屡生变数。

早在2004年,广州银行资产重组和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工作就同时启动。据当时媒体报道称,广州银行先后与汇丰、东亚、国开行及中国平安等传出合作消息,但最终都不了了之。

“事实上,前几次重组、引资都是进展到定价关键性环节时告吹的,这与广州市政府在不良资产财务重组与处置上的态度有很大关系。”广州一位不愿具名的银行负责人曾这样表示。

广州银行完成资产重组后,于2009年,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计划再次提上日程。董事长姚建军当时对媒体表示,预计引进战略投资者谈判在2010年上半年完成,并力争在三年内完成上市。

然而,这一次引资计划却遇到了更大的阻力。

2011年8月,广州银行在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发布股份转让公告的消息姗姗来迟。一个月后,广州银行与加拿大丰业银行签订仪式,加拿大丰业银行以46.67亿元的价格收购广州银行19.99%的股权。业内曾乐观预计该交易将于2011年的12月份前后完成。

但一年多过去了,广州银行与丰业银行的合作却在多方沉默中宣告失败。

时代周报记者从广州银行处独家获悉,2011年9月广州银行与丰业银行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已经超过一年有效期,目前没有续签的意向。而这个消息,记者也从丰业银行北京代表处得到证实:对广州银行的战略投资计划全部处于搁置状态,该行亚太区总部工作人员表示,战略投资者协议中的股权转让实际并没有完成。

广州银行为什么在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路上屡败屡战?但引资却屡生变数?

既“引资”、又“引智”,这是广州银行对战略投资者的期待。“患难与共,谋求长远发展,上市套现就走的投资者再好再大也不会考虑。”姚建军曾对媒体表示。广州银行办公室杜经理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当时法国大众储蓄和加拿大丰业同时竞争,选择了丰业银行,是看重其管理,希望引进管理技术等优势。

然而,广州银行不能回避的一个严峻现实是,其股权结构并不符合上市要求,广州市政府的持股比例高达九成。所以,引资的重要性在于,广州银行需要通过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来淡化广州银行身上浓烈的政府气息。但是,广州市政府作为绝对控股股东,或许并不希望股权过于分散。

诚然,广州银行能够变成一家资产优质的银行,离不开广州市政府早期为其置换了大量不良资产,有业内人士指出,现在要广州市政府功成身退是不合理的,而广州市政府可能也不会愿意。

知名财经评论员叶檀也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现在大规模引入外部投资者的方式已经结束,其中一个因素是银行的原有股东普遍不愿意这样做,“他们担心自己的股权被稀释,他们的利益来源也会发生重大的变化。”

2011年年报显示,广州银行的前三大股东中,广州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广永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广州市广永经贸有限公司分别持有广州银行63.84%、 26.16%和1.89%的股权。这三家公司均为广州市政府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而按照相关规定,股份制银行要成功上市,政府单一股权原则上不得高于30%。

针对引进战投计划遇挫的问题,广州银行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解释,股权是市政府的,股权结构的改变也由市政府主导。“如果加拿大方还是有意来投资的话,谈判可能要重新谈了,有些细节性的条款可能会有所改变”,上述人士称。

上市遥遥无期

即使引进战略投资者工作完成,广州银行在上市之前,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引进财务投资者、降低股东总数等。

广州银行2011年年报显示,股东总数虽然较2010年有所下降,但仍维持在12196户。目前,2012年的年报还未公布,但广州银行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股东人数并没有大的改变。而《公司法》和《证券法》规定,申报IPO时,公司的股东人数要控制在200人以内。

众所周知,股东总量超标是城商行普遍存在的问题。广州银行办公室杜经理向时代周报记者坦承,在上市之前,股东人数的问题广州银行方面不一定能够解决。

另外,根据相关规定,除了引进战略投资者之外,广州银行还需要引进财务投资者,其股权结构才能达到上市要求。上述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财务投资者人选还未确定,正在选。

而由于城商行身份特殊,相比其他商业银行,城商行更加依赖本地存贷业务。而在国有行、股份制银行信贷和信托融资收紧的情况下,城商行仍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主要融资渠道之一。虽然,监管层要求银行控制平台贷款投放,但地方融资平台仍是城商行最主要的大客户。

尽管广州银行并未披露其平台贷的任何相关信息。但据广州银行官网显示,目前,广州银行主要为城投集团、交投集团、广药集团、珠啤集团、发展集团、岭南集团、建筑集团等提供信贷支持。而城投集团、交投集团,都为国有独资企业。

当时代周报记者向广州银行综合科池科长问及平台贷情况时,他表示,“比较敏感,不方便透露”。但他也强调,“根据监管部门要求,对平台贷规模有所控制”。

另外,广州银行房地产业贷款余额,2011年为93.17亿元,占贷款总额的13.54%;2010年,贷款余额为 95.87亿元,占贷款总额的15.71%。而在2009年,房地产业贷款余额仅为 27.41亿元,占贷款总额的5.48%。由于近期房地产调控政策密集出台,房地产市场不确定性增加,房地产业贷款或将成为银行的潜在风险。

广州银行上市路障碍颇多,要逐一扫清,还需时间。“今年没有上市计划。”广州银行综合科负责人称,“事情要一步一步来。”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自营业务暴增250%,投行业务连续两年下滑,国元证券想做产业投行
互联网金融上市公司谋转型:陆金所减员收缩进行时,信也科技卷向东南亚
北京取消“离婚限购”政策,对楼市有何影响?
23省份人口数据出炉:浙江海南增量领跑,中西部仅贵州正增长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