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银行“引资引智”失败样本调查

2013-05-30 05:23:29
来源: 时代周报

本报记者 姚海鹰、覃硕 发自成都

成都银行成为去年业绩表现最差的在会城商行之一。

根据成都银行2012年年报显示,截至去年末,成都银行实现账面净利润25.42亿,较上年增长1.38亿,增幅仅为5.74%,在所有拟上市银行中排名倒数第二。

这是一个巨大反差,2011年,成都银行净利润同比增幅曾高达47.91%。相隔一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同比增速却大幅放缓88%,而在如此明显的差距背后,成都银行在资金充足率、贷款结构、小微业务等多个经济指标上也问题凸显,其经营前景堪忧。

而另一个颇具意味的事实是,早在2007年,成都银行就引入了马来西亚丰隆银行作为境外战略投资者,丰隆银行不仅给成都银行带来了雄厚的资金,而且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撑,双方的合作可谓是中国城商行成功引入境外投资者的经典案例,但从成都银行目前的表现来看,这一案例对于丰隆银行来说很可能是一场失败的投资。

5月27日,面对时代周报记者的疑问,丰隆银行显得“有苦难言”,“目前,我们对于成都银行的业绩不予置评,现任总经理马上会卸职,新总经理上任日期未定。”5月27日,丰隆银行方面对时代周报回应,而对于总经理下课,是否与丰隆银行对成都银行的投资不尽如人意等问题如此,丰隆银行拒绝回应。

而成都银行方面则更是将业绩下滑归结于外界因素影响,“2012年,央行两次调息并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空间,我行对客户存款执行利率全部上浮到顶的政策,导致利息收入减少而利息支出增加。同时,成本上升也较快,所以我行的账面收入增长受到一定影响。”成都银行董秘何林对时代周报记者回应。

利润增长大幅下滑 

尽管有央行调息等外界因素影响,但作为“西南第一城商行”的成都银行,其业绩大幅下滑更像是一个特例。

相比之下,同一区域的重庆银行目前的总资产为1561.5亿元,只有成都银行的65%左右。但是营业收入为46.4亿元,相当于成都银行的82.5%,净利润19.3亿元,也相当于成都银行的75%左右。

而在2012年,成都银行无论资产管理规模还是营收,均被同城竞争对手成都农商银行甩在身后。2012年,成都银行资产总额达到2402.99亿元,存款总额1641.92亿元,贷款总额942.52亿元,而成都农商银行当年的资产总额达3042亿元,各项存款余额2076亿元,贷款余额为1126亿元。

“利润下滑只是表象,其背后是成都银行本身经营面临着困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当地金融人士对时代周报分析。

根据成都银行年报显示,尽管在2012年,成都银行的核心资本净额增加19.436亿元,至127.366亿元;资本净额2012年增加20.719亿元,达到159.16亿元,但是无论是核心资本充足率还是资本充足率,均有下降。其中前者从2011年底的11.84%下降至2012年底的11.62%,下降0.22个百分点;后者则下降0.67个百分点,从15.19%下降至14.52%,风险资产明显增加。

与之对应的是,截至2012年,成都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62%,虽然和2011年比例一致,但不良贷款余额则增加了8000万,为5.84亿。

而随着对外扩张的步伐在近年来逐渐加快,资本消耗严重,严重缺乏资本金的成都银行甚至不惜在2011年5月通过发行24亿10年期次级债券来补充资本,该次级债券票面利率高达7%,甚至高于当时6.8%的5年期贷款基准利率。这也意味着,成都银行每年付息高达1.68亿,24亿次级债10年的融资利息就高达 16.8亿。

据记者了解,成都银行于2010年年底先后处置了友谊广场B座、新建广场、银座大厦和通美大厦等多处房产,2011年年初再次集中两次转让,总计处置了55套房产,以回笼现金补充资本。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2011年年报披露2012年的全年的净利润目标为25.9亿,按这个计算的增长率只有7%,可见成都银行早在2011年就预料到2012年的利润会出现严重下滑。

平台贷风险高企

更令人堪忧的是成都银行的贷款结构严重失调,政府平台贷和房地产企业贷款居高不下,使得成都银行贷款风险高企,被银监会重点关注。

截至2011年末,成都银行政府融资平台类贷款余额为184.50亿,占贷款总额的22.88%,2010年这一比例更是高达27.36%,而银行业平均水平在10%左右。更值得注意的是,成都银行平台贷款7成将于近两年到期,2012年、2013年到期的比例分别为45.99%、26.56%。

成都银行2012年房地产业贷款余额为133.442亿元,比2011年底余额减少18.568亿元;占比则从2011年底的18.85%下降至14.16%。“该数字仍然高企,城商行普遍占比不会超过12%,而房地产业作为国家当前重点调控的产业,短期内调控政策将会延续,成都银行房地产业贷款占比较高,具有一定风险。”一位金融行业分析师对时代周报记者称。

而外界没有注意到的是,虽然房地产贷款下降,但是成都银行在建筑业贷款余额由2011年底的58.96亿元上升至71.523亿元,占比上升0.27个百分点至7.58%。

面对记者质疑,成都银行董事长毛志刚解释:“2010年开始,响应相关监管政策,成都银行逐渐开始降低平台公司类贷款占比,目前的该项比例适合本行的具体业务经营情况。”

而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作为城商行本应大力发展小微业务,成都银行却业绩平平。2012年,成都银行对公贷款余额743.12亿元,其中小微企业余额167.77亿元,较年初增长44.61亿元,增幅36.22%,但占全部贷款余额比例为17.81%。而根据银监会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国用于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14.77万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21.95%。

虽然早在2009年就提及了小微业务,但直到2013年4月17日,成都银行才正式宣布其小微金融中心开业,这也是这家银行首个事业部。截至2012年末,该行信贷支持的小微客户仅达6800余户,金额不足200亿。

“造成现在困境的症结点还是在于成都银行上市计划被搁浅了。”一位接近成都银行高层的当地知情人士认为。

成都银行的上市之路可谓匆匆忙忙,2011年6月22日,成都银行201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才审议并通过了其IPO相关议案,2012年4月,成都银行正式向证监会递交IPO申请。尽管赶上了末班车,但相比其他城商行动作要慢好几年。

“成都银行之前所有举动都是为了突击上市,但是在IPO没有开闸的情况下,成都银行无法通过上市补充资本金,很多问题就会凸显出来,顾此失彼。”上述知情人士分析。

引资引智的典范?

虽然有多种外部因素影响,但成都银行目前所临困境,其管理层管理不善难辞其咎,令外界感到不解的是,丰隆银行作为成都银行的战略投资者对此却束手无策。

据成都银行行长助理黄建军对时代周报记者介绍,当时有新加坡星展银行、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和丰隆银行三家竞争,丰隆银行不但资金雄厚,而且业务上与成都银行相似,对于风险控制也十分优秀,“所以我们才选择与丰隆银行合作。”

丰隆银行对于成都银行投入也堪称大手笔。根据协议,2008年马来西亚丰隆银行并以每股3元的价格,投入相当于人民币19.5亿元的资金认购6.5亿股新股份,占成都银行增资扩股完成后总股份的19.9%。

除了资金投入,丰隆银行还积极通过合作帮助成都银行改善经营管理,提升市场竞争力,“丰隆银行专门设立了3000万元的培训基金和2000万元的技术援助基金,用于协助我行开展合作项目。”成都银行发展战略办公室主任王中兴对时代周报记者介绍。

据了解,丰隆银行不但从自己内部选派专业人员,还专门从花旗银行等国际知名机构聘请专家长期派驻到成都银行开展技术支持和指导,而从2008年至今,丰隆银行为成都银行提供了120期、3528人次的培训。目前成都银行员工人数有4200余名,也就是说,至少超过半数的成都银行员工经过了丰隆银行的培训。

“风险控制管理严格是丰隆银行的特点,为了控制风险,丰隆银行还专门帮助成都银行建立了风险控制数据库。”黄建军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此外,王中兴介绍:“丰隆银行在成都银行常驻一位副董事长,而且在董事会中也有一位丰隆银行方面的董事,他们会对成都银行的管理有决策权。”

表面看来,成都银行与丰隆银行的合作在方方面面都有所涉及。而且在2010年的全国城商行大会上,成都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的举动,被塑造为成功典型,在大会上成都银行专门对如何与战略投资者紧密合作作了报告,向所有参会城商行传播经验,当时可谓风光无限。

丰隆银行难挽困局

时代周报记者深入了解后发现,成都银行与丰隆银行的合作很可能限于表面。丰隆银行投入的近20亿人民币的资金并没有被成都银行进行投资发展,而是被成都银行用来优化债务,“当时成都银行刚接手了汇通银行,债务比较沉重。”王中兴对时代周报记者解释。

而且丰隆银行的培训也很可能并没有让成都银行的员工产生重视。记者在网上看到成都银行员工在马来西亚丰隆银行总部进行培训的日记显示,长达3个多月的培训时间内,成都银行参训人员生活的主要内容却是在马来西亚进行旅游。

在风险控制上,丰隆银行的巨额投入也收效甚微。从年报观之,近两年来,成都银行不良贷款额不降反增,贷款对象也多是针对高风险的房地产企业和地方融资平台,而这些不良贷款往往只能由成都银行自食苦果。

年报显示,2012年9月4日,成都银行董事会审议通过将某房地产企业抵债资产转为固定资产;2012年,成都银行作为原告起诉成都金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产生借贷纠纷,涉及 7000万元。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经过丰隆银行多年培训的成都银行,竟然会犯低级的风险管理错误,清华大学金融工程研究所主任韩军曾直指成都银行2011年年报“交易性金融资产”和“贷款”对应的并不是同一个利率的专业性错误。而在2012年年报中成都银行再次犯了这样的“错误”。

而丰隆银行在成都银行常驻的副董事长和董事也很可能只是形同虚设,虽然成都银行对外宣称丰隆银行方面具有决策权,但是当时代周报记者追问决策的实例时,王中兴却以记不清为由拒绝回答,王顾左右而言他。

从丰隆银行方面来看,对于投资成都银行的举动,显然并不满意。从丰隆银行的近几年的年报来看,提及成都银行的部分每年只有短短数十字,而面对记者对于成都银行业绩下滑的提问,远隔重洋的丰隆银行也是三缄其口。

引资为实 引智为虚

成都银行与丰隆银行的合作不但没有产生如愿的效果,反而成都银行在2012年遭遇业绩的大幅下滑,其中原因让人不解。

事实上,成都银行与丰隆银行的初衷本来就存在差异,虽然成都银行引入丰隆银行明面上是为了引资引智,也就是不仅扩充资金,而且引入国外银行优秀的管理方法,但是在实际情况中,成都银行更多地表现为对资金的渴望。

2007年,成都银行和丰隆银行达成合作协议,当时,丰隆银行董事郭令海对记者谈及此次投资的初衷时更表达未来,“丰隆将凭借这次机会,完成丰隆集团在中国内地近30年投资中的首个银行投资项目,在银行零售市场、房地产借贷、股市投融资方面有所作为。”

而成都银行董事长毛志刚则更为现实:“此次增资扩股完成后,成都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将达到13%以上,不良资产率则将降至3%以下,各项监管指标将达到内地优质银行标准。”

另一方面,成都银行与生俱来的机构臃肿和官僚化也并没有随着市场化而消失,而这也导致了境外银行水土不服,造成“外来的和尚难念经”的局面。

据了解,成都银行目前有140个分支机构,光是总部大楼就有近千人员工在此办公,而且,从成都银行的组织架构来看,成都银行设有11个各种委员会,而在委员会之下又有达22个部门,从名称来见,委员会和部门之间明显存在职能重复。

据丰隆银行方面介绍,该行之前一直主导与成都银行合作的总经理在一周内就将卸任,而新任总经理上任的时间并没有确认,从人事更迭可以想见,丰隆银行对于与成都银行目前的合作并不满意。

知名财经评论员叶檀对此表示担忧:“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这一种方式,现在已经行不通了。”叶檀对时代周报记者说:“战略投资者对现在国内的银行业已经比较了解,对国内银行来说,即使他们想引进外部投资者,投资者也不一定愿意进来。”

(本报记者马欢、实习记者苏春梅对此文亦有贡献)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投资亏超8000万元,沃森生物一季度净利大跌逾九成,刚终止一款新冠疫苗研发
北京车展今日开幕!合资自主齐上新,智驾“普及风暴”进行时
《恋与深空》海外上线3个月狂赚超5亿元,苏州跑出一匹游戏“出海黑马”
一季度营收、利润双降!西部证券去年净利润上涨超170%,分红超4亿元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