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补充:异地高考之辩撕裂社会? 共同救济,大义为先

2012-12-13 03:56:56
来源: 时代周报
面对异地高考目前难解而颇为悲情的困局,以户籍为由互相攻击非但无助于改善现况,倒是可能撕裂社会,放纵户籍制度再次造孽。

本报评论员 令狐补充

推进异地高考举步维艰,真是“积重难返”这一成语鲜活的阐释,目前终于陷入了牵一发而动全身,各方面都受不了的困境。从广东教育考试院的2013年高考公告看,广东虽然是异地高考开放雷声响得早的省份,久旱甘霖尚不知何时才至。于是,万千家庭明年异地高考梦碎已然是事实。12月5日《深圳特区报》报道,湖北籍的深圳家长郭幼安伤心欲绝,在微博上哭诉,他十多年前来深务工,儿子也在深上学九年,“一纸规定,现在我的带儿子回湖北老家报名参考。我是赔了青春,还要赔我的子孙!无语,泪流,寒心!”

众所周知,在深圳乃至全国,境遇和郭幼安一样的家长学子多不胜数。如上海占海特约辩。如此惨淡的局面,凡富有良知和同情心的人,即使爱莫能助,也理当扼腕长叹,深感痛惜。然而让人伤感的是,此事竟然也是本地户籍人士和非本地户籍人士的网络争拗的诱因。我原以为,只有在皇城根的地方,才有“京闹”之辈,蔑称追求教育公平的非京籍家长为“异闹”,既然现在本以开放为立身之本的深圳也出现了类似现象,不得不承认,教育公平之路还很漫长,而我对异地高考的看法,不免草率、粗疏,简单化了。

如果说,不合时宜的户籍制度是妨碍教育公平的一座大山,因举国皆然而深圳也难以独善其身的话,那么,经济条件如此优渥光鲜,教育资源竟然如此匮乏窘困,恐怕深圳自身就得找原因了。毕竟,这与深圳应有的城市形象、深圳自身想塑造的城市形象以及深圳在现实中的城市形象,都可谓格格不入。。

陈旧而高耸的户籍壁垒,教育投入长期严重不足,深籍与非深籍人口比例严重失调,大致是眼下由异地高考牵扯出来的所有问题和困境的根源所在。直面事实,理性思考,不难明白,这是一个长期积累造成的问题。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深圳即便有地利之便,安身在亚热带的回归线附近,化冰解冻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也就是说,面对这一冷酷的现实,人们理当清楚地认识到,这是一个必须克服的障碍。同时也应明白,这是一笔拖欠已久且额度庞大的历史欠债,是教育和文化的赤字,关乎深圳的未来—但是,问题不可能通过少数情绪化的深籍和非深籍人士网上的相互攻讦和谩骂解决,只有全体深圳人热切关心、理性对待、齐心协力积极参与,才可融化坚冰,只有假以时日才能连本带息彻底偿清。

正如相关报道所言,深圳异地高考推行之难,的确牵扯“复杂的利益因素而压力山大”,但这并非是无解的死结。对深圳开放异地高考持反对态度的深籍人士必须明白:教育公平是社会公正所在,也是未来的大势所趋。陈旧的户籍制度必将改革,宪法保证的公民迁徙自由必会落实。其次,非深籍人士也是深圳的纳税人,对深圳的发展贡献良多,但长期以来并未享有深籍人士的各种社会保障和福利,这并不公平。

具体到异地高考问题上,他们及其子女是深圳教育积弊的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如果把这视为一场灾难,即使出于起码的人道和善念,政府和深籍人士也该也有责任和义务伸出救援之手,共赴时艰,抗灾救灾—否则,深籍人士无非也就是下一轮的灾民,而且恐怕不仅仅局限于教育领域。

深圳是一个崭新的移民城市,理当胸襟开阔,器量大度。深圳的发展历程,证明了开放的城市才有无量的前途,那么,户籍优越感就别强化到自闭自锁程度,才能避免有损未来。善用包容怀仁的历史正资产,而不是背上历史的包袱,才是深圳发展的上策。深籍非深籍都是深圳人,正如湖北籍深圳人郭幼安所言,他为深圳奉献了青春,与深圳血肉相连,爱深圳,也要对得起子孙—其实这也是大家的共同愿景。

所以,深圳和其他城市中的人都应该意识到,面对异地高考目前难解而颇为悲情的困局,以户籍为由互相攻击非但无助于改善现况,倒是可能撕裂社会,放纵户籍制度再次造孽。有了这样的认识,就不难看到,相较而言更为明智的办法,显然不是互相危害,而是要相互体谅,求同存异,团结起来,抓大义放小利,共同努力,推动并督促政府解决问题,同时,在全国一盘棋的背景下,以顶层设计和全国性增加教育投入为契机,实现整个社会的教育公平。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这届年轻人对存钱“上头”:一边“抢”大额存单,一边砸钱囤黄金
“人工智能+”让优质教育触手可及 作业帮携最新成果亮相中国教育装备展
A股春风送暖 公募积极分红 工银瑞信多措并举持续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1天6只基金发清盘预警!年内超100只基金陷清盘危机,权益类成“重灾区”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