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我们去哪里养老?

2012-11-29 03:57:41
来源: 时代周报
中国已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最快的国家之一。来自国家人口和计生委信息称,到2015年,中国人口将增至13.9亿,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2亿。人口老龄化增快,失能老年人口规模持续增长,加之

本报记者 胡非非 发自广州

中国已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最快的国家之一。

根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860万;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平均每年递增0.54个百分点。到本世纪中叶,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占全国总人口的1/3,为所有发达国家老龄人口的总和。

另一个更加严峻的事实是,我国失能老年人口的规模将持续增长,2011年全国约有1695万,2030年则将达到3322万。

与上述森严的数字相比,目前我国的养老事业发展水平还处于一个较低的阶段,养老机构数量不足、设施简陋老化,老年照护人员短缺、服务手段原始、服务质量低下,诸如此类问题日益凸显。

不过,随着我国首个老龄产业标准体系建设的推进,老龄产业正逐步形成统一的行业服务规范,一批智能化养老机构和智能化老年宜居社区开始在国内部分地区兴建。

并且,鉴于老龄产业的广阔发展前景及蕴藏的巨大商机,民间资本开始进入,打破了长久以来我国养老机构完全由政府包办的单一模式,也有利于修补部分公办养老机构服务、定位不清的体制和机制缺陷。

中国的老龄产业正向规范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智能化养老

今年10月26日,中国老龄产业协会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在北京签署中国老龄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战略合作协议。中国首个老龄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启动,老龄产业开始向规范化、有序化发展。

老龄产业涉及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医疗保健、旅游、娱乐及制造业等一系列行业,多年来,中国的老龄产业一直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院长马林聪表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将与全国老龄产业协会一起,以国家老龄产业发展规划和要求为统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相关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共同推动中国老龄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引领和规范我国老龄产业有序发展。

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副主任朱勇认为,目前我国的老龄产业还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尤其是在市场化、民间投资方面,尚未形成独立的产业管理部门,需要民政、卫生、教育、建设、国土资源、标准化等多个部门协调关系,整合资源,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老龄产业标准,形成统一的行业服务规范。

而新的老龄产业标准体系形成后,将使政府在引导、规范、管理老龄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有了标准可依和技术支撑,亦有利于政府对老龄产业进行市场准入、行业指导和运营监管,推进老龄产业全面健康快速发展。

此外,未来10年,全国还将建成100个智能化养老实验基地,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生命质量。

10月29日,由全国老龄办信息中心组织实施的国内首家智能化养老实验基地在北京怀柔开工建设。基地建成后,将形成养生颐养、健康延寿、快乐享年、人性智能化等几大板块,突出以人为本、整体智能化平台、管家式服务、医疗联动绿色通道等特点,全力打造满足各类老年人群需要的首善养老服务示范社区。

朱勇介绍说,所谓智能化养老,是以互联网、物联网为依托,集合运用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老年服务行业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捷健康舒适服务的现代养老模式。根据服务对象、服务范围和适用条件的不同,可应用于不同范围和不同领域。

以服务对象为例,既可以面向老年群体提供共性化的养老服务,如物业管理、康乐活动、教育服务等;还可以针对老年人的特殊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养老服务,如护理、康复、精神慰藉等服务。

全国老龄办信息中心试图通过在全国开展智能化养老实验基地建设,目前的发展重点是智能化养老机构和智能化老年宜居社区,尤其是后者,社会需求大,经济效益大。

补老年照护业“短板”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快速增长的养老需求与老龄事业发展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老年照护服务落后,特别是照护人员供给严重不足、服务质量低下。

根据统计,2011年全国约有1695万失能老年人,预计2030年将增长到3322万。与此对应的是,受社会地位低、工作辛苦、收入少等问题困扰,我国的护工队伍一直严重匮乏。

我国的护工准入门槛较低,一般由养老机构简单培训后即可上岗。虽然国家早在2002年就出台了《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明确规定护工应当接受一定的培训,提高护理技能与基本职业素养。但问题在于:由谁出资对护工进行培训?目前国家对此并无政策扶持。

此外,由于我国没有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除了“五保老人”和“三无老人”,绝大部分失能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照护费用都要由自己或子女承担。而随着城市房价、生活成本以及用工成本的不断上涨,照护费用也将水涨船高,令大多数家庭难以承受。

在中国老年学会常务副会长赵宝华看来,人在老年阶段面临收入风险、疾病风险和失能风险三个基本问题,前两个风险可以通过养老保障制度和老年医疗保障制度来化解,而失能风险则须依靠建立老年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来化解。

赵宝华认为,在老龄社会条件下,要求重塑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格局,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合力作出重大调整。建立老年长期照护制度和服务体系,是提高老年人生活和生命质量的制度保障,是推动投资和消费,拉动金融、保险、护理等现代服务业,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动力。

从老年照护服务的国际经验来看,根据资金筹措方式的不同,主要有三种模式:完全福利模式,由国家税收筹措资金;社会保险模式,服务资金由政府、企业和个人多方分担,服务费用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商业保险模式,由个人、企业或者国家不同程度的参与购买商业保险来筹措资金,或者完全由个人支付。

事实证明,高福利国家先后发生的财政危机,已使第一种模式逐步被抛弃,后两种模式总体是有效可行的。不过,目前中国尚不具备建立独立的长期照护社会保险的经济条件。

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两种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是我们目前唯一可以选择的。出路是以筹资多元的社会保险为基础,商业保险为补充,并与个人储蓄相结合。

民资进军老年市场

一直以来,我国的养老机构基本由政府包办,服务手段原始,服务质量较低,部分公办养老机构的服务定位不清,政府发展养老机构的体制和机制存在缺陷。民间资本的进入,打破了传统的养老市场格局。

北京大学老龄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总消费值为121813亿元,其中老年消费比重占11.18%,逾1.3万亿元;预计到2020年,全国总消费值将达217454亿元,老年消费占14.64%;到2050年,总消费值678710亿元,老年消费占28.97%。这其中,医疗、护理、服务等领域受益最大。

老年市场蕴藏的巨大商机,正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进军养老服务产业。江汉大学5名大学生瞄准养老产业的“颐养天堂服务中心”创业项目,日前引来投资机构5000万元的投资。

再如养老地产项目。今年9月,浙江绿城集团公布了以养老地产为主题开发的桐乡雅达国际健康生态产业园,规划600多亩用于养老地产项目的打造,将是一个“学院式”的养老模式,预计两年后可交付使用。

平安集团则在浙江桐乡启动总投资170亿元、总建筑面积约150万平方米的“平安养生养老综合服务社区”项目,整个社区中配置亲子型养老公寓、非护理型养老公寓、半护理型养老公寓等一站式养老公寓模式。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长三角首个新型养老综合服务社区,服务可以辐射上海、杭州等城市。

北京大学老龄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副主任陆杰华认为,当前老龄和计划生育产业市场扩张迅速,但是产业带动经济和就业的局面尚未形成,老龄产业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及城市。

此外,养老服务和产品还没有一个权威的标准;产业政策不明朗;产业发展缺乏规划,处于盲目无序状态;政府、社会、市场分工不明确。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些针对民办养老机构的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产业领域。不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公办养老机构享受的待遇仍然优于民办养老机构,相关优惠政策难以形成集中效应。

业内认为,在养老产业领域,政府目前仍然充当着“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双重角色。而落实国家政策,促进产业发展,必须理清思路,明确政府定位和职能,进行分类管理。

陆杰华的观点是,应加大老龄产业的开放力度,鼓励国内外企业和民间力量介入,建立“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形成合理的投资受益机制。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股价涨幅第一!中信银行年内涨近50%,超10家上市银行获大手笔增持
机器人、机器狗、重卡?李彦宏携AI神器及5000万大奖亮相开发者大会
港股IPO|挚达科技增收不增利,傍上比亚迪仍难解盈利困局
股价异动观察丨股价“抢跑”?天承科技业绩披露前夕股价爆拉12.58%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