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败AMD却输给高通 英特尔发动手机“核”战

2012-12-06 02:12:39
来源: 时代周报
欧德宁时代,英特尔在PC领域以重磅级酷睿系列产品击败AMD,占稳霸主地位,但也错失了进军移动互联网的有利时机。不可否认,欧德宁时代已经提前落下帷幕。虽然英特尔新任总裁人选仍未

 本报记者 李瀛寰 发自北京、深圳

每一次技术革命都是一次产业格局的洗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首先冲击的就是PC时代的最大受益者:Wintel联盟—微软和英特尔。

苹果重新定义手机,开辟了平板市场,这一切让移动互联网有如一场飓风席卷而来,PC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对苹果对产业的颠覆,传统PC领袖—英特尔与微软面临“泰山压顶”之境已经很久了。

10月中旬,英特尔发布了2012年第三季度的财报,营收为135 亿美元,同比下滑5.5%;净收益为30亿美元,同比下滑14%。11月21日,就在首届英特尔移动互联技术峰会在深圳召开的前一天,英特尔CEO欧德宁宣布提前退休。

与这些“退”同时进行的还有“进”。 11月19日,基于英特尔Atom(凌动)处理器的摩托罗拉MT788高调发布,这是第七款英特尔“芯”手机。退与进之间,今年也被英特尔正式命名为移动互联元年。

没有永远的联盟,只有永远的利益。无论是英特尔、微软还是苹果、谷歌,在新的市场面前都有新的选择,或分崩离析,或待价而沽,或重新组合,一切都在变化中。

只有拥有市场、拥有实力,才能拥有话语权。英特尔的CEO捍卫了英特尔在PC领域的霸主地位,但却缺少对移动互联未来的远见,错误地卖掉了Xscale处理器,犯下“史上最大的失误”,错失了进军移动互联网的有利时机,并让老对手高通的市值首次超越英特尔。如今,英特尔不得不重新补课,向移动互联转型。

但这次转型注定不容易,让大象跳舞难上加难。英特尔在极力谋求移动互联时代的话语权。结果,或许要到2014年才能见分晓。

ARM与X86的“功耗”战争

有人说,英特尔今年终于谈到了功耗。其实早在三年前,英特尔已经开始在为降低凌动的功耗而努力。

当时有高通的某高管强调“Snapdragon(高通的手机处理器)不需要风扇来散热”,针对的就是英特尔的凌动。

高通的低功耗芯片基于ARM架构设计,而英特尔当下困境的根本症结其实就来自ARM这家公司。

ARM作为“IT业上游的上游”,设计了大量高性能、廉价、耗能低的RISC处理器、相关技术及软件,并做技术授权,是一家IP(知识产权)公司。

ARM其实代表的是一种设计思想—低功耗、低成本,因而,当人们质疑英特尔Atom芯片的高功耗时,一定会拿“ARM架构”说事。英特尔的X86架构,有着高性能的同时也有着高功耗,被业界认为不适合用于手机。

事实上,ARM架构和英特尔的X86架构,完全是两个设计思想,其本源就不同。

 “采用ARM架构的最大优势当然是低能耗,但其本质上就是手机,在架构、在功能上,与电脑并不相同。”业内分析人士张宇说道。

ARM架构天生就是为手机、为移动而设计,而英特尔的X86出身自计算,因而也成为PC时代的霸主。某种意义上,这是一场通信与计算的斗争。

谁是谁非?更本质的,这是技术交锋、产业变化的结果。

更有一点,ARM只负责设计、技术授权,由合作伙伴生产处理器芯片,这与英特尔的自己设计并生产的商业模式不同。虽然ARM与英特尔并不在产业链上的同一位置,但基于ARM架构的高通、TI(德州仪器)等芯片厂商直接冲击了英特尔在移动互联领域的布局。

PC市场的下滑已经世人皆知,但英特尔走向移动互联第一个敌人就是ARM架构,就是已经被诟病良久的功耗问题。

从3年前试水上网本时,英特尔已经在努力降低X86架构的功耗。直到去年底,英特尔以“Medfiled”系列为主的凌动芯片杀回智能手机市场,直到11月19日摩托罗拉MT788的推出,这是第七款基于英特尔芯片的手机。

英特尔在技术上的努力、在产业链上快速结盟的实力,其实非常明显,但现实往往更为艰难。试用过第一款基于英特尔芯片的联想K800手机的某业内人士称:“连续玩半个小时的游戏,手机背面明显发烫。”

英特尔一直强调凌动芯片基于X86架构,有着天然的高性能计算的优势,在既要保证计算优势的同时,还要降低功耗,这对英特尔来说并不容易。

不过,英特尔今年以来在功耗上进展迅速,其凌动处理器Z2760 (研发代号为“Clover Trail”)高性能双核处理器—双核、四线程、主频最高可达1.80 GHz的处理器,已经可以提供长时间电池续航能力,包括超过10小时的本地高清视频播放和超过三周的待机时间。

虽然手机芯片的耗电情况并非单纯由架构决定的,芯片的整体功耗更加取决于软件和制造工艺而不是处理机结构。但事实上,英特尔X86架构基于计算的起点仍决定了其转型的难度。

功耗的大幅下降让英特尔凌动开始大举进入智能手机领域,虽然这个过程比业界想像的慢了一些。

“史上最大的失误”

看着英特尔艰难降低功耗的英特尔CEO欧德宁,一定已经后悔当初卖掉Xscale处理器之举。Xscale处理器基于ARM架构,这是英特尔与ARM的短暂交集,而这一处理器正是苹果iPhone第一代产品所选用的产品。当然,被苹果选择已经是英特尔把Xscale卖给marvell公司以后的事情了。

从创立之初,英特尔其实是一家以技术驱动的公司。1999年,互联网热潮,3G也在全球风起云涌,英特尔当然也不忽视。在贝瑞特主任下,英特尔在1999年就曾斥资16亿美元收购手机芯片公司DSP。虽然当时并没有拼过高通,不过,毕竟英特尔的主战场不在这里,这只是其技术储备。而且此后,英特尔投入近百亿美元研发,以至于基于Xscale处理器的StrongARM芯片可以内置在PDA、黑莓、手机、掌上电脑和便携媒体播放器中,甚至在2005年为英特尔贡献了2.5亿美元的营收。

但2005年欧德宁接替贝瑞特上任后,这一局面发生改观。

欧德宁是英特尔历史上第一个非技术出身的CEO,欧德宁在初掌大权后视图用改革者的视角对英特尔这家技术驱动的公司进行解构。2005年他将英特尔全球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围绕“平台模式”,英特尔的业务被重组为移动、数字企业、数字家庭、数字医疗和渠道平台几大事业部。

虽然这一业务划分方式颇有远见,但功过相伴,欧德宁的“非工程师”气质让英特尔有了围绕市场而进行的调整,也有了“非技术驱动”的因素。2006年,欧德宁启动了新的营销大战,投入了20亿美元打造“Intel. Leap ahead”(超越未来)及一系列标识,以取代安迪·格鲁夫时代创造的“Intel Inside”。

但这一被欧德宁视为与平台模式互补的营销计划并不奏效,2006财年,在自身战略调整和AMD公司的咄咄逼人之下,英特尔销售额和利润分别下降了9%和39%。

此际,英特尔不得已开始实施裁员大棒,裁掉了1.2万名员工。Xscale处理器部门被卖掉也正是这一时期。

缺少对移动互联未来的远见,非技术出身的欧德宁犯下“史上最大的失误”。

“其实,欧德宁是英特尔内部最早预感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人之一,他布局的平台业务就有移动,他意识到了移动互联时代,但没想到它来得这么快,”业内评论人张宇认为,甚至欧德宁可能以为英特尔芯片的强大也会在手机领域同样表现出色,但事实上手机与PC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基于X86架构的凌动芯片想要降低功耗,需要时间,但在技术革命面前,时间往往是最宝贵的,机会稍纵即逝。”

从2009年借上网本的热潮开始,英特尔就在功耗上努力,其实也是补课。

补课的过程很艰难,英特尔为这一失误也付出了代价。10月中旬,英特尔发布了2012年第三季度的财报,营收为 135 亿美元,同比下滑 5.5%,净收益为 30 亿美元,同比下滑 14%。

11月8日高通发布第四季度财报预测后表示,其在市值上首次超过英特尔并认为高通会长期保持这一排名。高通锋芒已经盖过英特尔。

11月20日,欧德宁宣布提前退休,将在明年5月召开的年度股东大会上辞去首席执行官和董事职务,公司管理层交替计划也将正式展开并在未来6个月内完成。

按照英特尔公司法规定,欧德宁本应在4年后,即65岁之际退休,更值得注意的是,欧德宁是英特尔历史上唯一一位未担任董事长就退休的CEO。

欧德宁时代,英特尔在PC领域以重磅级酷睿系列产品击败AMD,占稳霸主地位,但也错失了进军移动互联网的有利时机。

不可否认,欧德宁时代已经提前落下帷幕。虽然英特尔新任总裁人选仍未确定,但英特尔真正的移动互联网元年已经开始。

单核与多核的战争

3年多的蓄势,虽然是移动互联网的新军,英特尔仍是拿出了自己的独家武器。

此刻英特尔第二代“Medfiled”系列为主的凌动芯片杀入智能手机市场是有备而来,英特尔提出“单核挑战四核”,以超线程技术终结手机“核”战争。

当下飞速发展的智能手机市场正在重演多年前的PC多核之战,从单核、双核到四核,基于ARM架构的四核芯片已经成了手机厂商吸引消费者的卖点。

手机与PC不同,手机极度依赖电池。多核手机在获得几倍于单核手机的速度的同时,也为之付出几倍的电池消耗,牺牲了手机最宝贵的待机时间。基于这个基本常识,业界人士指出,宣称的四核手机其实通常只有两核在工作,个别情况下才同时启动四核,但这样也会消耗大量电能。

连诺基亚CEO埃洛普都曾嘲讽:“除非要放在口袋里取暖,否则根本不需要四核手机。”而市场之所以需要四核,原因在于智能手机应用之多,以及越来越多的手机游戏需要更高的处理性能。“而这,正是英特尔的优势。”英特尔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黄节如此说道。

英特尔从奔四处理器开始,引入了英特尔超线程技术。这一杀手锏引入智能手机之后,可以让每个处理器核心同时运行两个任务,实现单核系统的双向处理,带来更敏捷的用户界面响应、更快速的网页下载以及同步运行多个应用。“单核比拼,那是我们欺负ARM”,在英特尔移动通信事业部负责技术和产品的总监洪力看来,单纯比拼核的数量不能带来手机性能的提升。

单核还是四核,“核”并不重要。摩托罗拉移动技术公司资深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孟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手机性能其实是综合比拼,芯片性能、屏幕大小、软件等,消费者看重的是综合体验,买手机无需迷恋硬件。

新的合纵联横

无论是英特尔还是微软,都在移动互联时代苦苦努力,以期重振PC领域的霸主地位。2011年9月同时发生的两件事,已经证明 Wintel联盟在移动互联时代已经形同虚设。

去年9月,英特尔拥抱谷歌安卓系统,微软开始支持ARM架构的芯片。无论是微软,还是英特尔都在突围。新的合纵联横,事实上,对整个行业发展有利,这也是业界期待已久的结果。

今年10月,微软基于Windows 8的Surface RT平板电脑选择了ARM架构的芯片,但同样,英特尔进军手机领域选择的也是谷歌的安卓系统。

没有永久的联盟,也不是谁背叛谁,在商言商,于自己发展有利,才是根本。但从更本质来看,Wintel联盟的打破,新合纵联横于行业发展有利。

英特尔全面拥抱谷歌,微软支持ARM架构,彻底打破了PC与通信阵营的界限。对厂商来说,不用再站队,可以自由采用任何架构、任何软件系统,将使整个移动互联产业的发展大大提速。

“这就像一个老运动员来到智能手机的新赛场,英特尔既有自己的优势,同样面临诸多新挑战,至少目前我们看到了踏实的起跑,这场移动芯片的竞技,谁输谁赢对消费者来说并没有多大意义,我们需要更多的竞争,才能让智能手机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实惠。”煮机网CEO张涛如此说道。

谈到英特尔当下面临的挑战,张涛认为,英特尔芯片与安卓系统的应用的兼容问题让人担忧,“毕竟移动操作系统基本都是基于ARM架构平台开发的,具有最好的兼容性,而英特尔此时才进入,对于之前的系统和应用是否会存在兼容问题?”目前可以看到英特尔在这方面的努力,包括应用商的深度合作以及对开发者的支持。不过,路还很长。

互联网资深分析师洪波对英特尔的前景也提出了几分担忧:“因为ARM架构在计算能力上的进步速度非常快。虽然Windows RT目前是个残缺的系统,但它选择了ARM架构,实在等不及英特尔。”洪波认为,“英特尔现在所能选择的,恐怕只有:1.祈祷凌动尽快成熟;2.ARM进步慢一点。还能怎样呢?它又不能抛弃X86。”

从目前已经推出的七款英特尔“芯”手机来看,在智能手机领域,英特尔仍然在跟跑阶段,虽然已经开始跟上移动互联市场节奏,但还并没有达到它自己预期的“领跑”目标。

尽管挑战巨大,转型艰难,英特尔已经在移动互联领域发力,英特尔公司产品架构事业部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陈荣坤说:“这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漫长的马拉松而不是一个短跑比赛。”

先跟跑,再领跑,拿出在计算、功耗各方面实力超群的移动终端芯片,这才是英特尔的决战时刻。

11月初,英特尔大中国区总裁杨叙来到深圳,与深圳手机产业圈的企业有一次深度沟通。“我们需要的是性能稳定、性价比高,而且易于开发的手机芯片,”已经代工数千万部手机、目前正在打造自己独立品牌的优美通讯科技有限公司CEO邵国光问杨叙:“英特尔何时能提供这样的芯片?”

杨叙思考片刻,回答道:“2014年。”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跨界白酒后又卖零食,“烤鸭第一股”全聚德结束三年连亏,等来的却是跌停
股价应声跌停,归母净利润下滑超90%!昔日PE大佬九鼎投资,正被房地产拖累
聚焦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首批70家龙头和专精特企业聚集雄安中关村园区
“吉利公子”入主ST澄星首份完整年报出炉 业绩亏损逾六千万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