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锡军:利率市场化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2012-11-22 04:52:46
来源: 时代周报
半年来,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究竟为中国银行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竞争的激烈程度是否真如此前所预料?利率市场化改革未来将如何推进?

本报记者 徐伟 实习生 李活妙

“利率市场化”是近20年来我国银行业改革最重要的议题之一,在今年年中,终于打响了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场战役——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有学者将这场战役称之为银行业的“白刃战”,它标志着银行躺在利息上过舒服日子的时代将终结,靠产品创新和服务制胜的时代开启。

半年来,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究竟为中国银行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竞争的激烈程度是否真如此前所预料?三季度报中,银行利润率的下跌和坏账率上升与利率市场化又有何种关联?利率市场化改革未来将如何推进?这些都是公众关注的问题,本报记者为此专访了著名金融学家、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教授。

时代周报:从今年6月8日央行宣布存贷款利率浮动空间放松以来,到现在已有近半年时间,近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十八大上表示,利率市场化正在逐步加快。到目前为止,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给中国银行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三季度报银行利润率降低是否与此有关?

赵锡军:从目前来看,对银行利润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因为时间还太短,现在银行业的存贷款,主要是在6月份以前发生的,而对三季度报有影响的部分,是6月、7月份发放、9月份应收息的款项,这部分存贷款占银行整个存贷款比例非常低。目前整个银行业的贷款规模将近50万亿元,而这两个月增加的贷款不到2000亿元,整个存款规模有80万亿,而这两个月即便增加了1万亿,也只占1/80,所以从直观数据就可以看出,利息差收窄对目前银行利润的影响微乎其微。要等到明年或者后年,当大部分的存贷款都受到利率市场化的影响以后,它的影响才会真正体现出来。

三季度报利润率增速降低,主要是因为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减少,今年多部委联合出台了一些规范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新标准,导致银行的中间收入跟去年相比有很大的变化。包括坏账率上升也一样,因为是6月份才开始放松利率管制,这两个月的放松,并不能让贷款的质量发生多大变化。绝大部分贷款是以前放的,特别是2009年以后,一揽子刺激方案以后,不良贷款比较多,这两个月的影响并不大,贷款质量问题更多的是受宏观经济影响。

但是从另外一个市场,我们可以看到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影响,就是银行理财产品的增加。理财产品是存款替代类产品,是银行业更市场化的体现。我们可以发现,现在各家银行都有自己的理财产品,回报率都有所差异,理财产品的竞相创新是利率市场化的一个结果。

时代周报:从目前情况来看,面对存款上限和贷款下限浮动区间的增大,中小银行为了竞争,是否会更主动地去做相应调整,而大型银行则相对欠缺这样的积极性?

赵锡军:这要银行根据自己的客户,作出相应调整,因为利率市场化不是银行单方面的事情,而是银行和客户之间一个互动的过程。每家银行的客户都不大一样,大银行和小银行的客户也不太一样。大银行的客户很多都是大企业,在利率市场化以后,大企业的议价能力或者谈判能力会不断地增强,因为大企业在市场上直接融资的机会比较多,它们的选择余地比较大,不一定要从银行贷款,所以大型银行的议价能力会下降。这样可能会导致大银行越来越倾向于风险更大的中型或小型客户,由此发生客户战略调整。

中小型银行面对的更多是中小客户,中小客户的融资渠道和能力比较弱,更多是从银行获得贷款,这样银行面对中小客户的议价能力反而是上升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利率市场化以后,各家银行根据自己客户的情况,议价能力会有些变化,面对将来的竞争或营利状况会有不同的表现。另外,商业银行为了竞争存款,可能会采取提高存款利率的办法,这样总的支付利息成本会上升。

时代周报:那么,是否可以说利率市场化对中小型银行更有利?

赵锡军:不能说对哪一类银行更有利,只是说利率市场化使得银行的选择和客户的选择都开始多元化,未来银行的竞争能力,取决于银行业务结构的重新布局,以及产品和服务适应新变化的能力。

如果银行能比较好地面对客户群的变化,比较好地创新自己的产品和业务,适应客户新的需求,那么银行就能占领更多的市场,获得更多的客户。反之,如果还是停留在老的管理模式上,那么客户就会越来越少。大大小小的银行,都要考虑怎样用最小的资本投入来获得最高的效益,而不只是靠扩充资本来获得客户,大小银行都必须在将来竞争更为激烈的情况下,考虑到资产的分布和资本约束问题。

时代周报:有学者认为,在存贷款利率市场化以后,银行的利息收入减少,但是综合化经营没有完全放开,这可能是银行未来面临的最重要挑战,你怎么看?

赵锡军:我并不十分同意这个观点。国外的银行也是千差万别的,而国外银行现在的发展趋势是往核心业务集中,而不再是四处开花。从某种角度而言,在利率市场化以后,银行更多地不是要考虑如何更加多元化,而是要考虑如何把现在的主营业务做好,稳定住客户,同时,在竞争的过程中,如何开拓新的客户。新客户不一定是你给它提供存贷款,也可能是别的创新性业务,但是银行开展创新性业务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能力,包括管理能力和风控能力。如果没有这些能力,就没必要开展过多的表外业务。所以,利率市场化并不是要完全改变银行,放弃存贷款业务,去做别的综合性业务,关键是要看市场的需求和能力是否跟得上。

商业银行作为一个商业机构,肯定是以经济效益为宗旨,这是商业机构的通用标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管银行经营什么,最终只要给投资者带来高的回报,带来价值的提升就是好银行,但是具体到什么样的业务架构,什么样的客户群,什么样的竞争战略和资源控制,那各家银行就各有特色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众所公认的最好模式,这套模式一定会给股东带来最高的回报。

时代周报: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周小川在十八大说,利率市场化改革步子不宜太快也不宜太慢,你认为未来利率市场化改革会怎么走?

赵锡军:我认为,这个步子还是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主要有两个根据,一是在9月份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改革任务,而且改革的条件也在不断积累。第二,在总书记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在十七大,我们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化经济的总体框架和基本任务,目标都定下来了,接下来就要做细做实。金融市场是资本要素配置的市场,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把它不断地市场化。无论是从总书记的报告,还是从“十二五”规划,都可以看出方向是很清楚的。问题的关键是,利率市场化涉及到的主体,包括央行、商业银行以及企业要准备好应对新的变化。

对央行而言,需要考虑的是,在不直接调节或控制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的情况下,要给商业银行提供什么样的市场基准。中央银行要考虑替代性参考基准,是上海的同业拆解,还是国债,或者其他。另外,如果央行不直接决定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那么在市场化条件下,央行的货币政策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来传导?

对商业银行而言,需要考虑的是,在官定利率放松的情况下,如何判断客户的信用状况、风险状况,然后给它定价,培养自己的定价能力,这是商业银行未来适应市场的最核心问题,需要不断积累和探索。有的商业银行起步早、准备充分,在这方面就会推进得比较顺利,很快就探索出一套定价方法,反之,起步晚、准备不充分就会滞后一些。

对企业而言,需要考虑的是,要如何增加预算约束力,增加对利率的敏感度,应对利率变化带来的风险,提高谈判能力。所以不同的参与者,不同的市场主体,都会有各自不同的事情要做,这些事情共同都做好了,利率市场化才能稳步推进。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港股IPO|挚达科技增收不增利,傍上比亚迪仍难解盈利困局
股价异动观察丨股价“抢跑”?天承科技业绩披露前夕股价爆拉12.58%
股价异动观察| AI算力大牛股一字跌停!高新发展资产重组变数陡生
A股回购追踪|西点药业上市后业绩持续下滑,已耗资7443万元回购股份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