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MSN!

2012-11-15 03:21:17
来源: 新华网
当MSN在全球退出之际,MSN或许仍会在中国大陆继续“闪耀”。曾经辉煌一时的高端商业人群常用的即时通信工具MSN成为“历史”的事实是如何一步步写就的?微软把互联网战略押宝在Skype上

本报记者 李瀛寰 发自北京

MSN的下滑与衰落,并不奇怪,但MSN居然会成为“历史”,还是有点出人意料。

11月6日,微软宣布,Windows Live Messenger服务将在2013年第一季度停用,1亿多名Messenger用户整合到Skype网络中去。

曾经辉煌一时的MSN,曾是高端商业人群常用的即时通信工具,MSN成为“历史”的事实是如何一步步写就的?微软把互联网战略押宝在Skype上了吗?

不过,微软的声明中强调“中国大陆除外”。当MSN在全球退出之际,MSN或许仍会在中国大陆继续“闪耀”。

MSN之殇

去年5月微软以85亿美元收购Skype,那是微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收购交易。微软当时宣布,Skype将成为微软的一个部门,Skype以前的首席执行官托尼贝提思(Tony Bates)将担任该部门总裁并直接向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报告。

鲍尔默去年5月曾对微软斥资85亿美元收购Skype一事进行了辩解,称这一交易会让微软“更具雄心,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微软之所以有收购Skype的动机,是因为通信技术近年来已成为支撑微软发展的“脊梁”,而Skype在通信领域“建立了实实在在的业务”。鲍尔默说,微软会将Skype的技术与Xbox游戏机、Windows Phone软件和Lync等各种微软产品进行整合,从而给微软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虽然有微软员工称,“Skype不错,但微软花的钱太多了,85亿美元不值,只能说明微软有钱”,但微软这一年来对Skype的重视却有目共睹。

早在去年10月底发布Skype 6.0时,微软在Skype官方博客Skype Garage上表示:“我们正在调试一项新功能,让用户们能够向使用Skype台式机客户端的Windows Live Messenger用户拨打语音和视频电话。这项功能将在未来几周内发布。”

微软在两周前发布了最新版本的Skype,为Skype与Windows Live Messenger的最终整合铺平道路,即用户们可以用其MSN账户登录Skype。

MSN与Skype整合的路径,微软已经有了详细说明:Messenger用户将必须升级至最新版本的Skype服务,随后必须使用微软账号进行登录,然后其Messenger联系人将立即被转到Skype网络上去。微软此前已经将Messenger用户转入微软账号的缘故,从而使得这一程序成为可能。

为了完成顺利的整合升级,微软甚至还明确表示:在完成这个程序以后,这两项服务就可连接到一起,随后不久就会成为一体,“Skype能支持更加广泛的设备,其中包括iPad和Android平板电脑等;Skype能将IM(即时通信)、视频以及固网和移动通话服务合为一体;Skype能提供共享屏幕;Skype能提供手机视频通话服务;Skype能提供Facebook好友视频通话服务;Skype能提供群聊视频通话服务。”

微软对此次MSN与Skype的整合可谓“用心良苦”,尽管买Skype所费资金让人觉得“不值”,但微软是把Skype当成一个互联网平台来运作,这也间接导致了MSN的陨落。

与Skype相比,MSN有着更辉煌的历史。1995年8月24日,美国MSN网络在线服务正式开张。1997年,微软收购Hotmail。2000年,MSN成为4大顶级个人即时通信工具之一。2003年12月3日, MSN服务创造了新的里程碑,世界范围内每个月有1.45亿用户访问MSN Hotmail,1.1亿用户登录MSN Messenger即时通信软件。Messenger目前用户约1亿人,其在高峰期曾一度占有全球超60%以上的IM市场份额。

不过,从2005年之后,MSN发生了变化,但这并不是人们可以接受的互联网基因。今年9月微软发布的新版被业界称为“用力过猛”,即使忠实用户也无所适从,因为在这个新版本中,MSN融入了更多好友动态体现社交元素,但产品体验却并不尽如人意。

微软的互联网战略?

MSN之殇是否能映照出Skype的未来前景呢?这其实才是当下观察的重点。

如同此前互联网观察人士白鸦所言:“这个(MSN)N年没做过进步性改善,反而做了愚蠢改版的产品,能活着已经是个奇迹了。”MSN尽管仍在升级,但其不符合互联网特征的改变,业界众所周知。结果之一,就是用户的流失,或者说,用不了。

MSN在中国的一大诟病就是“登录不了”,很多用户放弃MSN改投QQ,就是这个原因。而这个事实,却是微软自己造成的,因为MSN的服务器在国外。

2007年5月15日,在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互联网社区大会上,已任职MySpace中国区总经理的罗川曾表示:“如果MSN愿意像QQ这样大投入的话,还可能做得更好一些,而美国总部给MSN的投入仅为800万美元。”

这或许可以说明微软对待MSN的真实写照。而此举如同微软未曾将MSN服务器放置中国大陆这个重要市场一样,微软是否真的重视NSN所代表的互联网战略了呢?按照这个思路进行下来,人们不得不思考:就算MSN成为历史,整合进Skype,但如果微软不重视,那么未来的Skype是否也将和MSN一样的下场?

在互联网技术产品飞速更新的今天,微软的不作为,只能让MSN成为历史,Skype就不会这样吗?人们思考的其实是微软的互联网战略。

“这几年Skype进展不大,更重要的是,它错过了移动互联网起飞的点,即2007年iPhone发布所引发的移动互联网机遇。”互联网资深分析人士洪波认为,“Skype产品本身没有什么改进,技术没有创新,赢利模式还是PC到电话进行收费,这是一个商业上几乎停滞的产品。Skype未来如何很难说,而且手机上的语音通话,视频通话的产品都非常多,买来一个老的产品来补这块短板,能否补得上,很有疑问。”

与洪波有共同看法的还有独立分析师罗伯•安德鲁(Rob Enderle),他对微软收购Skype一事表示:“这是微软与谷歌之间的战略抗衡的一部分。”微软一直没有清晰而明确的互联网战略,收购Skype一事更多是为了对抗谷歌,因为当时谷歌也要收购Skype,但如微软内部员工的看法,“明显微软更有钱,微软能高价拿下”。

收购Skype之后,微软更重视互联网战略了吗?“微软一直以来的收益就是Windows\office,现在也不例外,对Win8的重视可见一斑。”在这位微软员工看来,微软对互联网仍没有重视,不过,“MSN的下滑需要个说法,同时微软也需要提振Win8,以显示微软有更多的谋略和思考,同时给投资者一个交待,这才是微软更多的用心。”

MSN中国何去何从

MSN中国早就在寻求买家。当年,为了在中国落地,微软于2005年与上海联合投资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上海美思恩网络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各持股50%。随后,MSN在中国开展了门户、即时通信(IM)、无线增值、邮箱等多项服务。

目前任职中移动旗下139移动互联COO的罗川是MSN中国“创始人”。2002年4月,罗川就负责MSN在中国的拓展。2006年7月,微软成立在线服务集团,罗川任中国区总经理。在这个位置上,罗川完成了MSN与微软互联网品牌Windows Live的整合。2006年底,罗川离职。

罗川离职的原因,他自己不好讲明,但稍加分析,不难理解,因为微软的互联网战略并不清晰。2006年,在推出MSN的同时又推出了针对所有在线业务的品牌“Live”,并强力贯彻到中国市场,此后,再加上中文搜索品牌—必应(Bing),MSN中国的业务极庞杂。

MSN在中国一直面临着腾讯QQ的强力竞争,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也没有找到明确的盈利点。从2007年起,就传出上海联投撤资的传闻,据称包括九城在内的多家国内互联网企业卷入接手谈判,但最终均无果而终。另有知情人士透露,MSN也曾与腾讯、百度等本土互联网公司接洽。

虽然MSN中国一直在风雨飘摇中,但也许正因为背景复杂,MSN中国无人接手,一直跌跌撞撞走到今天。2010年3月,MSN中国副总陈啸辞职创业后,MSN中国的中层纷纷出走,MSN中国任命了总经理刘振宇。

两年之后,刘振宇仍在,这也算是MSN中国相对平静的两年。此时今日,MSN中国仍在独立运作,负责微软在中国的在线广告运营业务。

事实上,MSN的变化更是用户无法接受的,这一年多来频繁发生的MSN盗号诈骗等安全问题更加速其用户逃离,而且MSN中国的中毒、垃圾邮件、难以登录、客服糟糕等顽疾日益加重,据业内人士估算,目前其在国内IM市场份额可能已不足3%。

MSN中国用户不得己转向IM的主阵地腾讯QQ,以及飞信、Gtalk等在线沟通工具,更有甚者,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微博、微信也成为蚕食MSN用户的核心力量。

MSN的悲剧早已有之,但无人能够改变。

“MSN退出并入Skype,是微软的全球战略,但这与中国市场无关,中国市场的情况特殊。”这位微软内部员工认为,Skype虽然已经进入中国,但基于互联网的话音通信工具,会冲击运营市场,这一业务会有如何的前景,微软方面会持谨慎看法,所以MSN中国暂时不会改变。

业界分析人士也认为,中国大陆情况不同,MSN在中国是基于合资企业,因为牵涉面过大,所以微软不会轻意改变。

这也意味着,MSN在全球会成为历史,但在中国市场,MSN可能仍存在,继续其“荣光”。微软的声明“中国大陆地区除外”,其实点明了中国的互联网现状。

不过,如互联网分析人士炳叔所说:“MSN中国只是过眼云烟罢了,一切都不会改变。”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开售!华为Pura 70系列苏宁易购火热上市
华为WATCH 4 Pro太空探索开启预售:以太空科技美学致敬无畏探索者
平均年薪相差14倍,美国的大厂繁荣,靠印度的廉价劳动力?
又一清华系AI公司获数亿元融资!面壁智能李大海:只有极少数千亿模型能突围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