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英:“消费拉动”型增长恐难持续

2012-10-25 02:08:34
来源: 时代周报

杨国英

以投资和出口为导向的我国经济增长模式,似乎已经发生转变—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5%,资本形成(投资)对GDP的贡献率是50.5%,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是-5.5%。

“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投资”,这对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而言,尚属11年来首次。必须承认,尽管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速(7.7%)回落明显,但消费需求的明显提高,表明我国经济增长结构的调整取得了一定成绩。

可是,诸多迹象表明,最终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于投资,这一良好趋势可能仅会昙花一现,而极难持续。这是因为:其一,今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贡献率的大幅上升,不仅因为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均高于GDP,还与财政对消费补贴(家电、汽车等)的延续和扩容有关,而这部分耐用品的单位价值较高,其未来的购买频率将大幅降低;其二,在我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之下,新一轮地方政府投资刺激计划已于第三季度陆续出台,而这必将大幅推高未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而相对弱化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占比。

对于以投资和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我们固然不宜先验地彻底否认,而应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其进行辩证的分析和考量。

必须看到,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尤其是2001年加入WTO后),我们经济依靠投资和出口“两驾马车”,从而得以保持年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长,由此形成的所谓“中国速度”令全球为之瞩目,所谓“中国增长模式”亦令发展中国家引之为榜样,而在2008年全球经济受累于美国次贷危机时,其时我国超快反应的经济刺激政策,更令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决策者为之羡慕。

对此,我们应持相对的肯定态度。在我国经济从计划转向市场的早中期,面对其时过于落后的基础设施,通过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改善投资环境,从而促进国际资本的引入和国内资本的激活,在此阶段,投资对GDP贡献率的高占比,应该说是绝对合理的。同样,在此阶段,利用我国相对成本较低的人力和资源优势,竭力将我国打造成为全球出口大国,从而实现出口对GDP贡献率的较高占比,应该说亦是较为合理的。再论2008年的经济刺激,在面对其时次贷危机的强大冲击下,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双扩张,进行阶段性的经济维稳,应该说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这种以投资和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并不具有永恒的合理性。在基础设施建设已从此前的过于落后,转变为当下的相对饱和时,其投资的边际效率必然会逐年递减,而出口优势在人力、资源等要素成本持续上升之下,不仅会面临着出口经济效率的降低,更会迎来争议不断的国际贸易纠纷。此外,对于上一轮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我们亦应看到,在实现阶段性经济维稳的同时,因刺激过猛以及行政主导所引发的负面后果至今仍在延续。

基于此,在我国经济内在机制和全球经济格局均已发生大变迁之下,此前以投资和出口为主导的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已到了必须彻底重估其价值的时候。

实际上,对于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评估,早在上世纪90年代即为其时学界所关注,而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模式,亦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经济渡过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后,即已成为经济改革的关键共识,而在近10年,“调结构、促转型”更已成为历年两会的关键词之一,但是,现实成效却总与方向设想迥然两样。究其原因,除了已有的经济增长模式因惯性过大,而短期难以大幅消减外,GDP主导的地方政府政绩观、行政投资隐藏的权钱交易空间以及对经济增长回落的过于敏感,已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最大阻力。

重估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价值,首先应客观地认识到,历年来对投资和出口的过于依赖,已造成了我国投资效能弱化、资源环境恶化、产业结构偏低端以及内需拉动乏力等窘境;其次还应理性地预感到,如果我们仍然持续以投资和出口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那么,不仅已有的窘境仍将持续加剧,而且由此还会积聚我国经济的系统性风险,更为严重的是,包括行政职能改革在内的整体改革设想,更会在现有经济模式的负循环反馈中难以真正实施。

作者系财经评论员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腾讯发布汽车行业大模型,智慧出行钟学丹:优势来自互联网基础设施
上市银行中收增长遇瓶颈:25家银行去年缩水约500亿,卖保险也不香了
靠技术说话、用智能化改变生活,九号业绩大增背后:驱动行业的跃迁
科大讯飞2023交卷:星火高频迭代即将对标GPT-4 Turbo,C端智能硬件GMV同比增长84%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