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走出高粱地

2012-10-18 14:50:01
来源: 时代周报

本报记者 刘科 发自广州

57岁的莫言在高密老家接到从斯德哥尔摩打来的长途时,心情既狂喜又恐慌。写出《檀香刑》和《丰乳肥臀》的作家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理由是其作品的“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中国当代社会。

一向来被国内视为“傲慢”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终于承认了大陆作家的地位,而莫言也由此成为首位中国籍的文学奖折桂者。

莫言大概是当代最乡土的作家之一,龙应台形容其“站在高粱土地上”,其作品很少涉及到城市题材。综观莫言几部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对史诗的执迷、寓国族大叙事于家族小历史的笔法、对形式与内容一体两面的探索,也似乎可窥见马尔克斯和略萨的影响。

这一特点被众多论家所认可。莫言著作的译者陈安娜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赞赏其“想像力的丰富”,另一位译者葛浩文则强调其“深受中国的传统叙事和福克纳的空间理念”的影响。

在莫言的著作中,可以看到一条明晰的线索—一个作家在写人与命运的抗争。与上官金童等著作中的小人物一样,在现实处境中,莫言从未以高姿态俯视过人群,他和他虚构的人物处在一个平行世界里,他写挣扎的人世生活,在这一点上,他是个诚实的人。

如今,他小说里的那些“土匪式”的角色和神秘的高密东北乡,与福克纳笔下的约克纳帕塔法县、马尔克斯笔下的马贡多小镇一样,一起上了世界文学的版图。

即便如此,还有两类人对莫言的获奖颇有微辞,一种以德国汉学家顾彬为代表,他认为“莫言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小说家,仍旧在用章回小说的传统方式在写作,其作品彻底地缺乏现代性”。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顾彬修正了此前的观点,认为莫言严肃、认真且宽容,更重要的是,“与不少当代作家不一样,他有历史感,有记忆”。

另一种批评则来自文学之外。这类批评认为莫言对公共事务近似冷漠的沉默。上海学者许纪霖称:“莫言的选择与他一贯宣称的文学理念并不吻合,那就是一个对内心价值是否真诚的问题……”。

莫言的人生常为时代所造化,他似乎是20世纪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历史的微缩体。1955年出生的他,在贫困中度过了幼年时代,儿时的莫言瘦得皮包骨,细长的脖子,又有着一颗沉重的脑袋。而在“文革”中因失学而放牛的经历,则让他提前体验了孤独的味道,这种孤独日后让他学会了观察与倾诉,他甚至常自言自语。

1976年,他用当兵的方式离开农村,他又用写作的方式令自己不必转业再回农村,1981年开始文学创作,其成长经历中最深刻的是有关饥饿的记忆。

并不诗意的童年记忆,在日后变成了他的文学营养—从事创作之后,他听到一次高密地方戏猫腔,再看家乡小桥流水,乡情就迸发了。

一个农人的后代,在农村的土地上经历过太多苦难的生活,饱受过物质和精神贫瘠之苦,他通过写作获得表达权。

也正是通过文学,他获得了苏珊·桑塔格所说的文学的自由—“文学就是自由,尤其是在一个阅读的价值和内向的价值都受到严重挑战的时代,文学就是自由。”

在国外访问中,莫言多次谈到文学中的政治性,文学应该大于政治,他早年顶着压力写批判小说,如今他同样不想被“政治正确”和道德绑架。

在西方,他被视为是受欢迎的前卫作家,但在高密,他仍然是最朴实本分的乡民,“我从没叛逆过,我只是在真实地写人,所谓魔幻甚至黑色幽默,那本就是我们真实的乡村生活。”

在接受本报记者2004年的采访时,莫言强调自己的写作不是变成人民代言人,“我特别害怕成熟,我拒绝成熟。一旦成熟,就很难改变,成熟了再刻意变化是要冒风险的。”

某种程度上,“莫言”二字,正是其人生态度的真实写照,莫言承认他的功利心,他在文学盛名之下要做的并不是脱离体制或与体制对立,他要做的是最符合中国式成功的道路。

莫言也承认他的野心,“通过《檀香刑》的写作,没有人再说我一定在马尔克斯的写作道路上走了,我们断绝了关系,我离开他很远了。”

如今,他住在北京平安里,是少有的骑着自行车上下班的人,每月去中国艺术研究院开几次会,按月拿工资,出席笔会,他57岁了,承认在现实生活里的愿望和普通人无异,平安健康足矣。他自称“平时是孙子,只在写作里色胆包天”。

“我当年看起来是离开正路,可是却回到人性的正路。我不想阶级性的写作,我用人性来写作。这是文学的最正的路。我不先锋,我只是正道。是最民间和最基层的。”

他写人。写人的妥协、无奈、躲避和迎合。他自己也是人。





专题文章

专访莫言:作家不可以为奖项而写作

莫言瑞典语译者陈安娜:莫言写出了好作品,而且是一个好人

莫言和诺奖,媒体焦虑症的巅峰

外媒热情关注莫言获奖:“这是一场全国性的心理执迷”

顾彬:好作家应该是孤独的

1949年后的中国文学在海外:无法摆脱的翻译难题与政治意味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资产规模突破3万亿!浙商银行2023年营收净利齐增,不良贷款率微降
去年营收翻番,和铂医药首次盈利,董事长王劲松:现金流控制是今年重点
TikTok再添猛将,抖音电商副总裁木青转岗跨境电商
碳酸锂暴跌拖累矿企业绩!锂矿“双雄”去年少赚300亿,赣锋锂业营收16年首降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