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看中国] 中国民企:“小鱼”出海

2012-10-11 03:11:53
来源: 时代周报

威斯康星州正铺开红地毯欢迎中国投资者。

如果说华为和中兴代表中国工业的“巨鲸”,那么访问威斯康星州的这些投资者就是“小鱼”。乘坐着大巴的这50名企业家在从房地产到采矿业的各个行业发家致富,如今他们正考虑在美国作一些投资。

他们在走访一系列企业,如果达成交易,这些交易不太可能引发华盛顿的安全担忧。他们的潜在投资目标包括高性能摩托车生产商Eric Buell Racing,以及水处理技术开发商AquaMost。

完全可以理解的是,围绕华为展开的激烈交锋吸引了更多的公众注意力。但此类消息也妨碍着人们留意到大趋势,威斯康星州正在上演的一幕就属于这个趋势,尽管它尚未引起国际媒体的关注:通过大量规模较小的交易,中国对美国和欧洲的投资正在飙升,而且往往受到热烈欢迎。

这波热潮似乎刚刚起步。2009年之前,中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为每年大约30笔交易,总价值不到5亿美元。据经济咨询公司荣鼎咨询(Rhodium Group)介绍,过去两年里这个数字扶摇直上,已达到每年平均100笔交易,总价值大约50亿美元。根据荣鼎咨询的计算,中国对欧洲的直接投资已从前些年的每年不到10亿美元,增至去年的大约100亿美元。

最大的交易是由中国工业的“巨鲸”进行的,它们一般是国有企业。但大多数交易(约三分之二)来自“小鱼”。

外国对“巨鲸”和“小鱼”的态度截然不同,而这不仅仅是由于它们的投资规模。尽管人们往往把“中国公司”说得像是一个铁板一块的实体,但世界各地的政府正倾向于区别对待不同的中国企业。真正的民营企业在海外扩张时遇到的是敞开的大门。

近期中国国有企业完成了一些巨大的海外交易,如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China Three Gorges)对葡萄牙公用事业集团EDP投资35亿美元,以及中石化(Sinopec)对美国戴文能源公司(Devon Energy)投资22亿美元。然而这些巨额交易的实际影响并不太大。它们几乎总是涉及少数股权,实际上,它们无非是些金融投资。中国国有企业似乎已明智地意识到,竞购多数股权可能不会得到批准,但少数股权不能产生全盘收购在执行有方的情况下能够产生的效益。

中国民营企业的海外扩张之路平坦得多。低于国家安全审查门槛的小笔收购自然相对容易得到批准,即使是较大的交易,如三一重工(Sany)以4.75亿美元收购德国混凝土泵制造商普茨迈斯特(Putzmeister),也得到放行。

咨询公司麦肯锡(McKinsey)上海分公司董事陆浩文(Thomas Luedi)表示,中国企业已学会从结构上妥善安排交易,以化解有关方面的担忧,比如承诺不会解雇工人。

“中方在不少交易中显示出,总的来说,他们接手并不意味着末日来临,”他表示,“企业没有被毁掉。公司治理也没有脱轨。”

对中国来说,幸运的是还有数千家企业没有包袱,这些企业正引领中国工业向美国和欧洲进军。


据2012年10月10日 英国《金融时报》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从豪车专属到国产电车标配,后轮转向真的让转弯更简单了吗?
因3亿欠款,凯撒旅业起诉前大股东海航,青岛国资入主后加速扩张
东北证券去年自营业务收入大增超2倍,沪深交易所首发保荐项目连续两年挂零
三六零2023年报:经营性现金流同比提升65.84%,近两年复合增速达136.26%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