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驻沪总领事:“伦敦奥运没有亏损”

2012-09-27 01:47:12
来源: 时代周报

本报记者 赵妍 特约记者 赖宇航 发自上海

与众多驻外领事一样,英国驻沪总领事布莱恩·戴维德森正在致力于推广英国文化。在近日举行的英国品牌FrenchConnection2012秋冬新品发布会上,总领事先生以嘉宾身份出现在了现场;而前不久英国作家A.S.拜尔特在上海与王安忆的对谈会上,同样也看到了他的身影。

从去年开始担任英国驻上海总领事的戴维德森,曾在广州有五年的任期。他在FrenchConnection的秀场后台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周遭的嘈杂音乐并未打乱他有条不紊的外交辞令。话题不可避免地触及了签证、消费、对外经贸合作以及刚刚过去的伦敦奥运。

“北京奥运会举办得非常成功;而伦敦奥运会也非常成功。伦敦奥运没有亏损,达到了收支平衡。”戴维德森说。

“中国留学生未受签证影响”

时代周报:就目前来说,英国在中国最好的文化符号有哪些?或者你觉得面对中国人,英国最好的文化符号或者代言人是哪些?

戴维德森:我想名单会很长,代表英国的,被中国人民所熟知的英国文化符号名单肯定非常长。对英国来说,创意是英国文化一个非常核心的内容,同时还有文化的多样性存在。时装方面的文化符号或者说是偶像的话,有薇薇恩·韦斯特伍德(VivienneWestwood)、斯黛拉·麦卡特尼(StellaMcCartney)和保罗·史密斯(PaulSmith)等高级时装的代表。在表演艺术上,也有很多明星有着文化符号的含义,比如像《007》系列电影中的詹姆斯·邦德(JamesBond),这个系列最新的一部电影由丹尼尔·克雷格(DanielCraig)主演,在上海进行拍摄。在创意领域的文化符号也很多,最近在证大喜马拉雅艺术馆有一个托尼·克拉格(TonyCragg)的展览,他是英国当代雕塑艺术的代表人物。

还有最近刚刚结束的伦敦奥运会也涌现了很多在运动领域的偶像式的人物,我特别要提出三个名字,因为他们很快将有可能来上海,其中有一个就是年轻而有天赋的跳水运动员汤姆·戴利(TomasDaley)。一个是安迪·穆雷(AndyMurray),他最近刚刚赢得了美国公开赛的冠军。还有一个是我的老乡,也是我的校友—北爱尔兰的高尔夫球手罗里·麦克罗伊(RoryMcIlroy)。

另外当然还有著名的跨界名人,贝克汉姆夫妇,都是英国文化的符号。所有的这些都代表了英国的文化和社会,代表了它的创新性和多样性。

时代周报:你刚才谈到高级时装,让我想到了消费的问题。现在中国游客的消费能力非常强,有报道说已经是世界第二位了。有英国舆论批评,本国在吸引中国游客方面远远落后于法国等其他欧洲国家,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戴维德森:首先我不想在数字上进行比较,就游客数量来讲,来英国旅游的游客数量是增长的。从英国的角度来说,我们非常欢迎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地的游客来英国参观、旅游。英国不仅有独特的文化,还有非常独特的文化和历史,在英国境内有28处世界文化遗产。伦敦以音乐剧、剧场以及时尚闻名世界。不仅仅是游客,我们还有大量的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每年超过10万人,超过了欧洲的其他国家。中国学生占了在英国学习的外国留学生总数的17%,也超过了其他欧洲国家。值得一提的是到英国投资的商人,我们看数字要看整体,不能只看旅游者的数据,我们非常鼓励中国人到英国去。

时代周报:在中国游客带来很强消费的同时,也有些英国人表现出了不喜欢中国人的情绪,你又是怎么看这个问题?

戴维德森:每个国家的文化和这个国家的人民的行为方式都不一样,中国的消费者与其他国家的消费者都有很多不同的习惯,英国人也欢迎这些外国游客和消费者。特别是在伦敦,很多大的零售商都会雇佣说中文的员工来为来自中国的消费者提供服务。我不认为这构成大问题。

时代周报:不过虽然一方面欢迎中国游客消费、商人投资,但另一方面在英国国内反移民的呼声越来越强,对学生签证的政策也越来越紧,由于中国不是欧盟国家,因此中国留学生受到的影响较大,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戴维德森:首先我要说这不是真的,实际上中国留学生的数字每年都在上升,去年这个数字上升了20%,今年可能也差不多。其次就是,对于学生签证来说,只要他们具备了所需要的资质,获得了大学的入学通知书,他们的签证会非常的容易。举个例子,去年上海的签证成功率达到95%-97%,所以你可以看到拒签的人数非常少。另外我们签证的办理速度也非常快,一般是两到三周。刚才我也提到,中国留学生人数占外国留学生总数的17%,是人数最多的,比印度留学生人数还高,这不可能是一个对中国不友好的国家能做到的事情。我要给到英国来的中国学生的建议是,做一些调查,找一个合适的大学,去我们的网站上做一下研究,去我们签证资讯中心做咨询。不要相信一些没有根据的揣测,也不要相信中介的不实误导。

“中英贸易合作侧重服务业”

时代周报: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因此,中国在对外经贸合作上面,也偏好于工业强国,比如德国和日本,我们经常注意到中德的重大经贸合作,相比于此,中英显得有些“冷清”。我们知道英国的强项不是制造业,是服务业,那么你觉得英国如何推动中英经贸合作,或者推动的主要困难在哪里?

戴维德森:我不认为中英两国在经贸合作方面弱于其他国家,反而在经贸方面我们有着更高层次的对话和合作。中英两国有经常性的政策方面的对话,两国有部长级的商贸往来,尤其双方会进行战略性的探讨。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温家宝总理和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曾经宣布要在2015年之前将中英两国贸易额提高一倍。我们的团队也在向这个目标努力,因此中英两国的合作是非常频繁的。

我想人们认为中英两国贸易不如中法和中德贸易,可能是因为大家看到中国和德国在重工业和机械方面有很多合作的例子。现在来看经济发展快速的珠三角和长三角,你会发现经济已经转型,不再以制造业为主,而是向着服务业为主的方向发生改变。在服务业、知识导向型经济、高科技创意产业、生物医药制造这些促进经济发展的领域,英国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更不用说在金融服务领域。

时代周报:欧债危机持续的情况下,很多人建议中国投资欧洲,甚至开展抄底活动,但是很多人心存疑虑。在这个环境下,怎么看中国对英投资?

戴维德森:从投资英国的角度来说,对于国外的公司英国是一个非常好的基地,也是进入欧洲的一个好的跳板。无论是从科研的角度还是市场营销的角度,英国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海外投资目的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430家公司在英国进行投资,英国是他们进行品牌全球推广的好地方。很多公司在英国进行投资的方式也不一样,其中之一是采取并购的方式,我不认为这是一种“抄底”。他们可以与英国现有的品牌进行合作,利用在英国的专业人士,建立自己的品牌,获得海外的经验;对英国来说可以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另外就是通过在英国的公司或者大学建立研发中心的方式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最好的例子就是华为。华为很早之前就在英国设立办公室和研发中心,他们在五年内会追加十亿的投资,这也是他们对英国的认可。另一个经典的例子是,奥运期间我参加了伦敦波司登旗舰店的开业仪式,这家店位于英国知名商业街——牛津邦德街。英国是波司登建立自己品牌、推向欧洲市场的一个门面。这样一个来自中国的品牌通过在英国最中心的区域开店,变得更加国际化,它的邻居是ZARA、H&M和FrenchConnection这样的国际品牌。

本报记者张子宇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一个大模型引发的停牌:商汤科技股价为何一日暴涨30%?
投资亏超8000万元,沃森生物一季度净利大跌逾九成,刚终止一款新冠疫苗研发
北京车展今日开幕!合资自主齐上新,智驾“普及风暴”进行时
《恋与深空》海外上线3个月狂赚超5亿元,苏州跑出一匹游戏“出海黑马”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