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政策资源错配是制造业空心化的根源

2012-09-06 02:23:28
来源: 时代周报

在政策资源错配的惯性之下,只要外部需求一疲软,制造业空心化之患即会凸显——日前,由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12中国企业500强发展报告》显示,我国“5大行”(工农中交建)营业收入占500强企业营业总收入5.7%,但其利润却占到32.2%;与此同时,与之相对应的272家制造业企业的营业收入总额虽占500强的42.7%,但利润却仅占25.04%。

这极其耐人寻味,我国规模最大的272家制造业企业,其利润总和竟然远低于“5大行”的利润总和。固然,近年来我国制造业空心化趋势的形成,既与欧美债务危机引发的外部需求大幅减少有关,又与部分制造业企业此前过于热衷投资房地产赚快钱,从而造成企业资金流动性困难密切相关。但这些原因,充其量只是当下制造业加速空心化的触发点,而非问题的根源所在。

实际上,我国当下制造业的加速空心化,其结构性原因在于政策资源的错配。

以对银行业的过度保护为例,在利差垄断的既定政策之下,“暴利”已天然成为我国银行业的囊中之物,根本无需苦心经营;而制造业企业在我国以间接融资占主导的融资结构之下,面对较低的贷款可能性以及高企的实际贷款利率,只能无奈接受银行业的苛刻条约。

在过去10多年,我国制造业之所以空心化现象不显现,而且还能呈较快速度的增长,这主要受益于2001年我国加入WTO所形成的全球化市场,以及我国历年高达25%左右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外部需求和内部投资需求均大幅递增的驱动下,辅之以我国阶段性的人口红利以及其他要素资源的超低成本,故而虽同样遭受高企融资成本的剥夺,我国制造业却仍可获得较快的增长速度。

可是,对于当下而言,我国制造业的好景却极难再现,这是因为,在2008年美国次债危机以及随后持续恶化的欧债危机的波及下,外部需求已逐渐进入递减通道,而上一轮(2008年启动)经济刺激所造成的更为扭曲的经济结构,已使当下我国持续依赖固定资产投资刺激经济增长的空间受限,内部投资需求亦因此大幅收缩,与此同时,我国阶段性的人口红利当下更是已进入拐点,各种资源要素的成本亦均已大幅上升,在上述诸多宏观经济背景迥然不同之下,高企的融资成本、狭窄的融资通道却一如既往,制造业企业自然会不堪重负,从而加速走向空心化。

事实上,政策资源错配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不仅体现在银行业与制造业的不同产业结构之间,而且还体现在国企与民企的不同资本主体结构之间——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12中国企业500强发展报告》还显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企占绝对主导优势,其利润总和为民企的7倍。

银行业赚大钱、制造业却呈空心化态势,国企轻松赢利、民企却艰难维持——这种状况,某种程度上,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当下我国经济为何持续探底的视角。在宏观经济境况不佳之下,银行业的高利润,必然会加大对制造业的打击力度,而对国企的过度政策倾斜,亦必然会建立在对民企的政策相对不公之上。

事实上,在整体经济持续下行探底之下,这种由政策资源错配所导致的扭曲现象,无论对银行业,还是对国企,不仅其政策红利的边际效应会大幅递减,而且亦将对其产生不良的负面效应,这从今年上半年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的上升以及以国企为主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大幅下滑,即可明确得知。

良好的经济生态,首先须建立在政策资源分配的公平之上,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逐渐扭转我国制造业空心化的趋势,亦才能逐渐激发我国经济的内生活力。当然,今年以来,在我国经济持续衰退的倒逼之下,决策层亦陆续出台了包括金融改革试点以及放宽民企产业准入等相关政策,但是,客观而言,上述政策的出台远不够彻底,如利率市场化改革仍在亦步亦趋,放宽民企产业准入却缺乏可操作性的配套措施。

对于未来,我们不仅希望当下已然启动的诸多市场化改革,能够更加彻底且更具可操作性,而且更希望针对不同产业结构之间、不同资本主体结构之间的政策资源分配,能够尽快形成制度化的、甚至法律化的公平规则。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进击的“股神”!国轩高科去年炒赛力斯赚1.43亿,今年一季度扣非利润仅1060万
平安银行一季度减收增利,净赚149亿元,净息差降至2.01%
“牙茅”通策医疗董事长吕建明卸任,曾走后门上山烧香
重庆燃气董事长被免职,调查组入驻后发现六大问题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