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城狂欢节:文化创想升华城市气质

2012-08-02 02:53:40
来源: 时代周报

当地时间7月27日晚,举世瞩目的伦敦奥运会举行开幕式,不仅标志着一场体育盛典拉开帷幕,还将全球带入激情澎湃的狂欢时间。

同在7月27日(北京时间),国内首个狂欢节品牌—华侨城狂欢节,在华侨城最新一代文化旅游复合产品—欢乐海岸举行了盛大的“2012年华侨城狂欢节”开幕式。与奥运会不同的是,这一场开幕式并不是开始,而是高潮。2012年华侨城狂欢节的系列活动于6月底启动,持续至9月底,时间跨度3个月。华侨城旗下的世界之窗、锦绣中华•民俗村、五地欢乐谷(深圳/北京/上海/成都/武汉)、东部华侨城、OCT-LOFT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及欢乐海岸等子项目均已陆续开展狂欢节的系列活动,在全国掀起了狂欢风暴。

这股狂欢风暴由华侨城自2000年开始打造,历时13年。这期间,华侨城狂欢节不仅从无到有,从旅游景区的节庆活动,演变成中国旅游精品,演变成城市文化的金名片,演变成城市精神的助推器,更随着华侨城全国布点布局的发展步伐,把狂欢的活力与魅力传遍各地。这一切的背后,是一段充满激情的狂欢历程,更是华侨人执著于用文化创想打造优质城市生活的梦想实践之路。

于滩涂中孕育

从狂欢种子到城市节庆盛宴

“狂欢节”源于中世纪的欧洲,但将狂欢节赋予非同寻常的文化意义的却是前苏联思想家巴赫金。巴赫金认为,狂欢节在人们的现实世界之外建立起了“第二个世界和第二种生活”。它取消等级制,把人们的行为、姿态、语言都从阶级、年龄和贫富差异中解脱,让人与人之间建立一种自由、率真、随意而亲昵的新型关系。他首创狂欢式概念,指出狂欢式“是指所有狂欢节式的庆贺活动的总和”,“这是仪式性的混合的游艺形式。这个形式非常复杂多样,却随着时代、民族和庆典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变形和色彩”。

从巴赫金对于“狂欢”的定义来看,因不同时代不同民族而呈现不同色彩的节日,如中国的元宵节,庙会、泼水节也大致可属于“狂欢式”之列。由此可以看出,狂欢的种子早已埋在国人心中。

另一方面,近年来,国人的狂欢需求也逐渐酝酿、累积。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外的狂欢节如火如荼,城市的快节奏压力大的生活,都让人们对于狂欢节多了几分期许。深圳市民中也一直存在“深圳需要狂欢节,全国再没有哪座城市比深圳更适合狂欢节”的呼声。在不少人看来,深圳有丰富便利的城市设施和完善的城市功能,有新锐、国际化的消费文化,有激情四溢却又疲于奔波的人群,极其需要“狂欢节”来一次情感释放和宣泄。

传统节庆文化的内涵、都市人的身心放松需求,这些华侨城早在2000年便已敏锐洞悉。

创立于1985年的华侨城,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跨行业、跨区域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在缺乏传统旅游资源的深圳,华侨城对文化资源进行良性开发和合理配置,成功打造出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欢乐谷等主题公园,并形成主题公园集群。通过挖掘深圳特色的“新文化资源”,华侨城让都市游客的娱乐需求和景区的文化氛围融合,形成了全新的文化旅游的休闲方式,奠定了国内文化旅游产业的领军地位。

然而,华侨城并不止步于此。在挖掘都市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华侨城看到了城市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都市人对于休闲旅游的翘首企盼。于是,2000年,由华侨城打造的国内首个狂欢节适时而生。

2000年8月4日至8月7日,以“生命,欢乐,激情”为主题的首届华侨城狂欢节(当时名为“华侨城旅游狂欢节”)横空出世。当时主要在世界之窗、锦绣中华和深圳欢乐谷三景区举办。3天内,18万多名游客被狂欢节的欢乐与活力、激情与自信的独特节日色彩和氛围所吸引,从城市各地甚至全国各地涌入华侨城。一些专程赶来参加狂欢节的嘉宾兴奋地评价称,“这是我所见到的最成功的旅游节之一。”

如果说首届华侨城狂欢节是一次大胆创想,于2001年7月19日至22日在世界之窗狂欢广场举行的2001华侨城旅游狂欢节就成了万众期盼的盛大节日。狂欢节的高潮部分—“摇滚狂欢不夜天”开幕式晚会,邀请了国内最有号召力的黑豹、零点、唐朝、中国力量以及斯琴格日勒、高枫等摇滚乐队和歌星参与狂欢表演巡游,成为轰动全国的文化事件。狂欢场地也从各景区和狂欢广场蔓延至何香凝美术馆和世界之窗广场间的辅道上,近十平方公里的深圳湾畔成了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狂欢旅游城。

狂欢节期间,华侨城旗下各子项目都会紧扣主题,挖掘自身特色,倾情加入到狂欢风暴中。而华丽炫目的开幕式便是狂欢节系列活动的高潮。华侨城通过文化创想,不断创新狂欢节的表现形式不断创新、挖掘狂欢节的内在价值,使得狂欢节的参与度逐渐扩大,影响力与年俱增,逐渐将华侨城狂欢节打造成华侨城旅游的大巡礼,成为展示华侨城旅游风范的标志性品牌,成功打造出“国内首个狂欢节”的口碑和影响力。

在探索中求变

从功能优化到城市文化巡礼

亚里士多德说:“人们为活着聚集于城市;为了活得好而居留于城市”。华侨城认为,随着社会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休闲社会到来,城市的休闲功能更加突出,城市功能提升更为迫切。城市不再是机器与建筑的钢筋水泥森林、道路和车辆分隔的孤岛、紧张和压力缠身的工作地和充斥着铜臭味的闹市。为城市中所有的人提供具有群体交往、生活情趣、情感归属、文化认同的环境与空间,成为城市的主要责任。城市应该是人们幸福生活的家园、身体和心灵的归宿。

城市的发展过程,就是产业聚集,导致人口聚集。而城市要为聚集的人口提供生活服务,包括基本公共服务。新世纪之初的深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迅速聚集财富和人群的同时,急需为从世界各地而来的人们提供全面的公共服务,为人们打造休闲生活,满足日益突出的精神文明需求。

于是,华侨城狂欢节在悄然求变。

2003、2004两年,虽然由于“非典”及深圳地铁修建等多方面因素,华侨城停办狂欢节。但在这两年中,华侨城精心沉淀,在跟踪和了解世界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各地最具影响力的狂欢节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华侨城做到了将狂欢节与国人的情感需求和城市功能完善的需求融会贯通。

2005年,华侨城狂欢节全新出发,重点推出“三节、三夜、一巡游”三大亮点内容,将华侨城狂欢节的结构模式基本固定。“三节”是指中国民俗文化村泼水节、世界之窗啤酒节、欢乐谷玛雅狂欢节;“三夜”是指连续3晚不同主题的狂欢夜;“一巡游”是指连续3晚的城区狂欢巡游。当年的狂欢节改变了以往单纯由四大景区表演为主的方式,通过华侨城所属企业全体参与,将狂欢现场从景区延伸到社区,增强了城区居民的参与性,充分体现“和谐•分享•欢乐”的狂欢主题。

也是在这一年,华侨城狂欢节实现了开放性、参与性的大突破。以往的狂欢节在相对封闭的主会场举行,观众需购票进入现场。当年的狂欢节打破了这种局面,以完全开放的姿态走进了社区,走向了全体市民,让华侨城城区内外的所有人都可以自由参与,真正体现了狂欢节开放的性质。

此举不仅让狂欢节更具公众吸引力,也更符合国际潮流。从此以后,华侨城旅游狂欢节走出景区节日和庆典模式,走向社区、酒店,走进艺术场馆,以狂欢精神为核心,融合旅游、文化、艺术等多种元素,形成一个与居民互动、与市民共享、让游客流连忘返的盛大节日,不仅成为华侨城融合品牌精华的整体名片,为中国旅游事业增添了新的内涵,同时也成为代表欢乐之都深圳的一个城市文化品牌、中国著名的旅游文化节日。

成功探索出华侨城狂欢节的发展思路后,华侨城将眼光瞄准到越来越多日益崛起的城市,开始谋划走出深圳、走向全国。2006年华侨城狂欢节便与北京欢乐谷开业联动,将狂欢主场蔓延至首都北京,实现了全国狂欢的第一步。华侨城也对外宣布,今后每年7月份都将举办狂欢节,并随着子项目在全国的扩张,将狂欢节的欢乐传遍全国,实现只要有华侨城的地方就有狂欢节。于是,随着欢乐谷南北东西中(深圳/北京/上海/成都/武汉)的连锁布局、泰州华侨城的开业等子项目推动,华侨城狂欢节成功地实现了让全国各地的7月形成一片狂欢海洋。

华侨城狂欢节的这种转变与城市的发展脉络不谋而合。历经多年的发展,华侨城狂欢节通过吸引了数十万人参与,带来了巨大的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华侨城狂欢节对于挖掘、整理城市文化资源,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城市文化的沉淀和促进,华侨城狂欢节丰富了城市的内涵,完善了城市功能,塑造了城市形象、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为城市累积无形资产,进而促进了城市软实力的提升。

与城市同追求

从文化创新到城市精神升华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种文明素养和道德理想的综合反映,是一种意志品格与文化特色的精确提炼,是一种生活信念与人生境界的高度升华,是城市市民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

伟大的社会学家罗伯特•以斯拉•帕克认为:“城市是一种心灵状态,是一个独特风俗习惯、思想自由和情感丰富的实体。” 美国著名城市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认为:城市不只是建筑物的群体,它更是各种密切相关经济相互影响的各种功能的集合体,不单是权力的集中,更是文化的归极。城市的定义,不在于它的物质形式,更重要的是它的传播和延续文化的功能。

与城市共同成长的华侨城,以其对公众事业和文化的执著追求,不断聆听城市的心跳、贴近城市的内心。2010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时,全社会掀起了讨论深圳城市精神的热潮,人们惊奇地发现,扎根成长于深圳特区的华侨城,其不断创新、兼容并包、敢闯敢干、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与深圳的城市精神不谋而合。而华侨城狂欢节,通过不断地创新与实践,践行着华侨城精神的实质,更为深圳的城市精神的锤炼和升华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与深圳“舍我其谁”的改革开放排头兵精神一样,华侨城打造狂欢节源于其文化央企的文化自觉和责任感:作为大型文化央企,华侨城的使命是通过独特的创想文化,致力提升中国人的生活品质;作为中国文化旅游产业的领军者,华侨城打造出了旅游产业多项“第一”。所以做中国首个狂欢节的打造者,华侨城同样当仁不让。

深圳是移民城市,也是各类文化的碰撞地和融合地。这里曾因自然和人文资源相对贫乏而被斥为是“文化沙漠”。发展中的深圳如待哺婴儿般期待不同文化的哺育。华侨城狂欢节正是在这一片“贫瘠”中,从无到有,创新地捕捉到狂欢节的精神实质和内涵,并融入本土文化特色,实现了文化创新,延伸了城市创新精神。

在多年打造狂欢节的过程中,华侨城总结了全世界范围内狂欢节的形式,将欧洲狂欢节的热烈气氛和开放性与南美狂欢节的嘉年华大巡游形式相融合,打造出独特的文化狂欢。在华侨城狂欢节,你可以在狂欢节的开幕式看到海陆彩车大巡游、欧式风情和中式传统的碰撞,还能参与各景区不同文化主题的狂欢活动,尽情挥洒活力、感受狂欢。这种独特的文化大融合的狂欢节,丰富了城市包容精神的内涵。

2011年,深圳市举办第二十六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华侨城狂欢节作为深圳城市文化印记的一部分,展开怀抱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再次促进了城市精神的大提升。通过精心策划丰富多彩的狂欢活动,华侨城的景区、酒店、文化场馆等均倾情加入狂欢节,让世界各地的人们真切感受到了深圳浓郁的文化气息与艺术品位,更感受到了活力激情、青春洋溢的深圳城市精神。

7月27日举办的2012年华侨城狂欢节开幕式谱写了新的篇章。本届狂欢节将狂欢主题延伸至“海”上,打造中国首个水陆狂欢节。华侨城在全国各地的子项目均推出“水”主题的狂欢活动,让全国游客清凉一夏。开幕式所在地欢乐海岸是全国首家以海洋为主题、为水为灵魂的海滨都市娱乐综合体,也是深圳的城市中心绿肺、深圳全新的“生态名片”。在这里举行的狂欢节开幕式,不仅具有浓郁的海洋特色,更能让游客与生态近距离接触,感受生态城市的魅力。开放性及互动性也被注入本届华侨城狂欢节。在网络空间,网民可以通过华侨城线上狂欢节,与千万网友共享狂欢;在现实世界,狂欢的人们在深圳文化会客厅——欢乐海岸近距离狂欢。无所不在的狂欢体验,让人们更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文化共通和人与城市精神之间的完美融合,感受到华侨城狂欢节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对城市精神的期许。

年复一年,华侨城狂欢节的脚步不断向前。华侨城与城市同追求,通过聆听城市心声,与城市中的人们心灵相通,不断与城市对话,丰富城市精神的内涵和外延,熔炼城市的灵魂,让城市更有魅力,让身处其中的人们感知更大的精神价值。

其实,华侨城狂欢节只是华侨城文化创想大海洋中的一朵浪花。华侨城致力于成为中国领先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型开发与运营商,希望通过最大限度整合项目的人文及公共价值,为城市及居民提供更为直接的旅游文化及商业娱乐服务,最大程度地提高人们的生活幸福感。所以它在一片荒山上建成了“花园中的城市”,在闹市中形成了生态大城区;所以它在深圳这座传统旅游资源匮乏的城市,成功打造出主题公园、生态湿地等旅游精品;所以它在全国各地建成主题公园连锁品牌,将全国各地的艺术馆组建成艺术馆群;所以它的狂欢节之路延续了13年,仍不断创新、不断前行……华侨城用文化创想升华城市,让城市承载了优质生活的梦想,提升和影响了城市的功能形象与精神气质,更拥有了人文灵魂和精神内涵,不仅践行了华侨城优质生活创想家的理念,更实现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美好愿景。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对标华为车BU!亿咖通加速掘金万亿汽车智能化市场
小赢公益新里程:深化乡村阅读,落地寻乌首座乡村学校图书馆
老工业城市组团到广东,他们想学什么?
千亿有色龙头资产腾挪!多年未分红,负债超70%,中铜资源股权遭中国铝业清空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