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以为:家族基金制度为何香港触礁

2012-07-26 04:49:27
来源: 时代周报

特约评论员 余以为

两个月前李嘉诚高调公布分家方案。7月16日宣布次子李泽楷所持三分之一李嘉诚家族基金股权转让给长子李泽钜,加上李泽钜原本持有的三分之一,他手握家族基金三分之二股权。李嘉诚本人持有另外三分之一家族股权,这意味着他已将家族基金控制的“长和系”掌门之位传给了长子,从此“李超人”变身太上皇。

香港社会没有贵族,假如说一众富豪充当了“贵族”角色,那么李嘉诚一家几乎可以用“王室”形容,李家不但富可敌国,而且李嘉诚个人操守也符合市民理想,堪当道德楷模。因此之故,李氏父子一言一行都备受舆论关注,分家更不在话下。除了作为财经资讯和八卦谈资之外,我相信人们还希望李嘉诚的分家方案,能垂范香港豪门。

促使李嘉诚作出了断的压力来自家族之外,何家、霍家等接踵而至的豪门争产案,令香港上流社会颜面尽失,尤其新鸿基大股东家族兄弟内讧惹来官非,扰动股价,非同小可。“长和系”22家上市公司总市值高达8500亿港元,长实与和黄同为成分股,一涨一跌波及整个香港经济,这使得李嘉诚家族财产安排具有了公共性。

多数香港富商学习欧美家族企业的做法,透过家族基金间接控制家族企业。设立家族基金,可令家族成员共享分红,又防止投票权分散,使家族对企业失去控制力,但是近来几起豪门争产,恰恰是家族成员绕过家族合议,以对簿公堂的手段对家族基金发起挑战,间接争夺企业控制权,使得设立家族基金的意义被削弱。家族基金失去隔离内部纷争的功能,令公开市场的投资者担心控制权之争会伤害企业经营能力,如新鸿基地产那样股价受挫。

为了消弭投资者的担忧,李嘉诚的最新分家方案事实上取消了家族基金的财富集合功能,变成长子一人独大,从而根除未来兄弟相争对家族企业的影响。消息甫出,“长和系”股价应声上涨,显示股民乐见其成。当事人之一的李泽楷却未见公开表态,或许在等老爸兑现承诺。他付出了家族基金里1000多亿真金白银,不容易从其他地方得到充分补偿,暂且以外人之心测度他,或许有些愤愤不平。果真如此,则李嘉诚将安抚股东,看得比父子亲、兄弟和还要重。

李嘉诚未退休即将家产分配到儿子个人名下,不太符合现代潮流,却符合中国乡村传统习俗。乡村家庭如果育有多个儿子,一旦儿子们成家立室,就要分家析产,父母分开跟不同的儿子过日子,预防妯娌在同一屋檐下闹别扭,定纷以止争。为了家族保持凝聚力,往往又会保留部分共同财产,比如祭田,祭田收租用于家族聚会、祭祀、助学和济困开销,相当于现在的家族基金。很多村落所谓土改就是分公田。广东、福建地区在土改前夕,有三成左右耕地属于共有性质,这个比例跟李嘉诚名下保留的资产正好吻合。“长和系”企业分布于全球55个国家,有20多万员工,非常国际化,大股东的传承方式却与乡村生活殊途同归,说明生活方式变了,人性却没有变,一些传统的制度安排,在新时代稍作调整又有了用武之地。

好的制度依人性而设,坏的制度须改造人性以适应它。世界各国基于不同的历史,制度选择会有一些差异,但不是非黑即白那么清晰。英美国家通行的家族基金到了香港屡屡触礁,法律环境相似,主因可能是人文传统有异,家族基金相当于家族内部的福利安排,中国人更向往自由、冒险,不喜欢领定息。李嘉诚的分家方式,大部资产分配到个人,保留一规模较小的家族基金,可能会被其他香港富豪借鉴,内地富豪不妨也照此办理。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2023年民航复苏与盈利困局:国有三大航亏134亿,东航航空运输毛利率尚未转正
去年亏损扩大至8.4亿元,云顶新耀扭亏难题待解,两款明星药冲击7亿销售目标
国有六大行拟分红超4000亿元,工商银行营收下滑3.7%,非息收入大幅增长
保守的瑞安:亏本出售青浦酒店,自己转当租客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