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铭石:苹果VS唯冠 规则的胜利

2012-07-05 05:00:07
来源: 时代周报

刘铭石

2012年7月2日上午,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通过官方微博发布独家消息,称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已就iPad商标权属纠纷案达成调解协议。日前,苹果公司已按调解书的要求向广东高院指定的账户汇入6000万美元。至此,这场近两年的权属纠纷案终于尘埃落定。

这场诉讼以苹果买单、双方和解的方式结束并不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毕竟,iPad这块金字招牌,是苹果不能轻言放弃的。庞大且仍在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更是苹果无法忽视的重要因素。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iPad商标权属转让中,苹果的确犯下了低级的错误。授人以柄的错误,加上不能放弃的利益,苹果低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反观深圳唯冠,6000万美元不是小数目,对它来说,早日落袋为安其实是非常正确的现实选择。

尽管结局波澜不惊,但整个事件从开始到结束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反思和回味。

品牌的价值。6000万美元的数字甫一出现,网络上便有人发问:“这得卖多少台iPad才能赚回来?”这一问题不妨反过来琢磨,iPad这一商标究竟值多少钱,才让苹果舍得花这么大的价钱。事实上,在消费者心目中,iPad已经成为平板电脑的代名词。一家美国媒体曾这样形容iPad这四个字母的魔力:“正如谷歌等同搜索一样,当人们希望购买一台平板电脑时,他们能够记起的单词只有iPad。”广泛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带给苹果的是庞大的市场份额和高额的利润。自首次发布以来,iPad始终在平板电脑市场傲视群雄。去年全球售出的6360万台各类平板电脑中,iPad占73%。苹果每卖出一台价值499美元的iPad,就会有150美元的利润装入腰包。这种高达30%的利润率,是其他品牌的平板电脑无法企及的。这就是品牌的价值,这就是苹果不惜花6000万美元也要将iPad商标所有权拿回来的根源所在。

规则的力量。此次事件另外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不管外界有什么样的声音,无论是苹果公司还是深圳唯冠,自始至终都选择在法律和规则下交锋,没有小动作、盘外招,没有把一场普通的知识产权纠纷披上攫取与捍卫民族品牌之争的外衣。苹果提出自己已与台北唯冠签订商标转让协议,深圳唯冠则举证此转让协议不包括中国大陆地区;苹果转而提出撤除闲置商标,深圳唯冠则举证自己尚有大量以iPad为名的产品库存;深圳唯冠在深圳和上海对苹果提起诉讼,苹果则在美国本土和香港法庭获得支持。双方在法律框架内,寻找每一个对己有利的规则来保护自己,寻找每一个对对方不利的规则来打击对手。你来我往,见招拆招,给旁观者上了一堂既精彩又经典的经济法律课,也给国内的企业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国际化的市场竞争中,国内的企业常常是不懂规则的一方,对规则的轻视与无知使得很多企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入世十年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走出去”,开始在国际上进行大规模的投资与并购,对这些企业来说,如何懂得规则、尊重规则、利用规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通过此次iPad之争,他们应该可以学到很多。

双赢的思维。尽管苹果最初打算一分钱不花解决iPad的权属问题,尽管深圳唯冠一度喊出了20亿美元赔偿金的壮语;尽管两家公司对簿公堂,双方律师唇枪舌剑;但彼此从未抱着鱼死网破一拍两散的心思。苹果的强硬,无非是想压低赔偿的价格;唯冠的诉讼,不过是逼苹果坐到谈判桌旁的手段。对于二者来说,双输的结局不是不能承受,但却毫无价值。正是这种双赢的思维导致了双赢的结果。唯冠以一个可以接受的价格变现了它最有价值的资产,而苹果获得了iPad在大陆市场的入场券。一向敏感的资本市场也对这一结果迅速做出回应,7月2日这一天,苹果公司的股价上涨了1.46%。由此看来,面对激烈复杂的市场竞争,培养双赢的思维,或许能为企业赢来更多。

作者系公司职员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涉刑事案件,藏格矿业实控人、青海前首富被监视居住,子公司税务问题频发
广东跨境电商中小玩家出海淘金,All in TikTok,年GMV超千万
利润率恢复,但增利不增收!宁德时代一季报透露重要信息:价格拐点或将至
广东跨境电商冲刺万亿,“准00后”创业者也有年入亿元的小目标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