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慈善期待松绑

2012-02-23 00:47:32
来源: 时代周报

本报记者 王丽榕 发自广州

2月16日,《人民日报》的一则消息让网民愤怒了。这消息便是,民政部承认近6成的捐款流入政府和垄断慈善组织(包括慈善会系统和红十字会系统)。

网友纷纷表示以后不捐钱了。“还敢捐吗?慈善捐款都给‘有需要的人’中饱私囊了,还做慈善吗?”微博网友“达哥照直讲”说。

相对网友的激动,刘佑平就显得平静多了。他是民政部主管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副主任,一年一度的《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正是该中心受民政部委托编制的,而上述捐款流向信息,正是来自2011年度的《中国慈善捐助报告》。

“人们喜欢把钱捐给哪个部门哪个组织,谁也没法管,但只要真心做慈善,我觉得捐给官方还是民间组织,都没关系。”刘佑平说。

事实如此,网民愤怒的,不是捐款给了政府或垄断慈善组织,而是给了之后是否真正用于慈善。

“政府或官办慈善机构做慈善的透明度,效率和质量,都有待提高。”清华大学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分析道。

政府做慈善超过1/3

根据2011年度的《中国慈善捐助报告》,2010年的中国社会捐赠中,各类基金会接收捐赠占比最大,为34.8%;接下来是慈善会系统,占比22%;民政部门占比为20.6%,除民政部门外的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占比8.97%;红十字会系统则为6.68%。

政府部门加上慈善会和红十字会系统,所占比例为58.25%,确实接近六成。

实际上,政府部门受捐,已接近全国捐赠总额的1/3。如果加上有民政部门“官办”色彩的慈善会,那么在中国,官办慈善比例就超过一半。

2009年度的《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显示,2009年全国接收各类社会捐赠款物332.78亿元,各级民政系统(含部分慈善会系统)及政府部门共接收捐赠计122.37亿元,约占36.8%。

而在有汶川大地震的2008年,中国慈善捐赠出现“井喷”,社会捐赠款物总额达1070亿元,年增长率达246%。其中,全国各级民政(含慈善会)系统受捐536.05亿元,超过捐赠总额的一半。

由此可见,中国的慈善捐赠,有1/3或以上是流入了政府部门或官办慈善机构,换而言之,中国的慈善事业,很大一部分还是由政府在做。特别是在2008年,当年的《中国慈善捐助报告》表示,“捐赠资源高度集中,官方与半官方机构接收捐赠逾九成”。

而慈善业出现这样的局面,是有历史原因的。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慈善被定性为“伪善”。因此,慈善活动通通归人民政府主导,由单位等形式代替民间行动。

到上世纪80年代,社会舆论才慢慢接受“慈善”的概念及慈善活动,政府也开始意识到慈善的重要性。

由于当初民间慈善尚不成熟,政府于是介入慈善并积极推动,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并发起成立了一批早期的官办慈善组织。

1994年,中华慈善总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当时的慈善总会“无一分财政拨款,无一个行政编制,无一位政府在职官员”。

其后,各地民政部门也相继成立地方慈善会,但很多甚至直接隶属于民政部门的一个处室或科室,官办色彩比较重。

地方慈善会借助行政资源劝募,天然具有资源垄断性。而其行政劝募的方式,也久为诟病。比如,去年北京慈善总会披露,至2011年10月,其收到捐赠款项已达近亿元,其中5800万元来自“共产党员献爱心”项目。

官办慈善之弊

“官办慈善喜欢用行政化、运动化的方式,慈善天然是民间的,自愿的。如果是政府来做慈善,就带有强制性了,相当于变相加税了。”邓国胜说。

“政府也可以用其强制力和财政收入来做好事,但那就是社会福利,而非慈善了。”杨团向时代周报记者解释道。

在邓国胜看来,政府介入慈善太多,会挤压民间慈善的发展空间。“政府太强大了,民间的、草根的肯定就强不起来。”他说。

此外,邓国胜认为,官办慈善的效率和质量也不如民间慈善。“政府更侧重与硬件建设,比如汶川地震后建房修路,但很难深入到个人层面,尤其是地震之后人民需要心理慰藉,这就要靠民间专业的公益组织了。”

2008年,邓国胜根据自己的调查,推测出汶川地震捐款大约有80%流入当地政府的财政专户,从而引起舆论哗然。

“大灾难时期,政府需要统筹,这样做情有可原,但是我还是呼吁,政府要从慈善事业退出,让民间力量得到更多发展。”邓国胜强调。

而刘佑平有不同意见,他认为只要是认真做慈善,就不要分官方还是民间,不要搞分裂和对立。“但政府部门慈善做得不够规范,尤其是在透明度这块,容易引起公众不满。”他说。

尽管民政部门接收了全国约1/3捐款,但是在国家民政部网站上,记者找不到相关公开的信息,中华慈善总会也没有财务收支情况。

而在中国红十字会则好一点,可看到2011年的财务收支报告,以及2010年的财务审计报告,但是只有总体情况,没有具体到项目。

“红会系统经过郭美美事件之后,在信息公开上已经有很大进步了。”邓国胜说。

根据2011年度《中国慈善透明报告》(也是中民信息中心出品),慈善机构透明状况堪忧。其所监测的1000家慈善机构,透明度平均得分33分(满分100),如果以60分为及格分,达到及格线的只有82家。

“根据我们的调查,现在中国的慈善机构透明度最好的,能做到像上市公司那样披露信息,我认为已经很不错了,但很少。”刘佑平说。

“即使做得再好,公布了每一笔收入和每一笔款项使用去向,但目前在使用效果方面,还是没有公开。”邓国胜补充道。

给民间力量松绑

“我认为,中国慈善的问题,不是政府太强大,而是民间组织力量太弱了,它们没有能力去运作大项目,所以当务之急,是要让这些组织强大起来。”刘佑平说。

他举了个例子,汶川地震时,当地红十字会关统计捐款,就忙不过来,更不要说让他们把钱花到实处。“更何况红十字会还不算是民间组织。”他说。

而杨团也告诉记者,在东北有些地方,根本没有NGO组织去实施项目,所以很多基金会就直接把钱交给政府去做慈善。“国外是政府购买NGO服务,但是在中国,似乎是相反的,所以不仅要培养会抽签的慈善机构,还要培养会花钱的NGO组织啊。”

刘佑平认为,培养民间慈善力量,最重要的是要放开市场,让各类组织,无论是官办还是民办,在平等的条件下竞争,优胜劣汰。“老百姓觉得哪个组织做得好,就用他们手中的钱来投票。”他说。

而要形成一个开放平等的市场,政府必须创造条件。“首先,要放开民间公益组织的登记,其次要放开募款权,政府还要给公益组织一样的财政和政策支持。”刘佑平说。

根据目前的规定,民间公益组织必须找到一个单位挂靠,才能到民政部门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但很多组织找不到挂靠单位,只好进行工商登记,这样在税收等方面有很多限制。

北京慧灵就是如此。

慧灵是一家智障人士服务机构,经过55次申请,都没有得到民政注册身份。结果,慧灵无法像正常公益机构一样筹款,不能申请政府购买服务,多次有企业愿意捐款却因无法得到免税发票而作罢。

目前,慧灵生存甚是困难,已经举债34万元。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新行长任职资格获批!邯郸银行去年净利润“腰斩”,不良贷款率上升
卖奶茶卖出百亿身家,四川80后夫妻干出今年港股迄今最大IPO
在深圳湾开出专门店,李嘉诚家族北上抢客,最高降930万港元推售香港豪宅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保研究院蒋昌松:胰岛素集采政策趋稳,让企业拿该拿的利润
扫码分享